关注细节,养成道德

2016-01-06 03:12许洁
创新时代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德细节道德

许洁

细节,体现的是课堂的真实,教师关注细节,实际上就是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对于品德学科来说,这种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往往在这些细小的地方得以体现,因此,发现细节就是发现隐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灵魂,把握细节就是把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从而生成道德。

一、关注细节,让道德在真实活动中养成

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把活动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进行接触和相互作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发展。

案例:《心中有规则》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活动过程:①看录像,寻找“规则”在哪里?②“火眼金睛”,找不规则的地方。③实话实说。④为校园制定一份“规则”。从课前组织的活动中,我了解到学校新开辟的三条知识长廊特别引人关注,下课、中午来看的学生很多,但是很多学生没有爱护的意识。看时指指点点,在上面乱涂乱画,更有搞破坏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知识长廊已遭到了损坏。于是,在课堂中,我将这三条遭到破坏的知识长廊搬到了“实话实说”中,让学生们反思自己的言行,呼唤、出台“规则”。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明白了:大家都要遵守规则,规则给每个人带来了方便、自由,要让规则来看守我们的校园。

这样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选择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触及学生的真情实感,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关注细节,让道德在平等交流中养成

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首先,它强调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其实,也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和指导。这时的教师也就是学生的朋友。在支持与合作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活动提出适当的建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活动,并将活动引向深入。

案例:《怎样与人相处》

师:你有朋友吗?他们都是谁?

(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在位置上非常自豪地、大声地叫着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师:你能说一件你与好朋友之间有趣的事吗?

(学生一个个如数家珍,叙述和好朋友的美好往事。)

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拥有朋友,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生:老师,他没有一个朋友。

(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教室里响了起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原来,一个内向的学生正因没有朋友而低头叹气呢!)

师:(故意顿了顿)老师以前也没有朋友,想听一听老师交第一个朋友的故事吗?

(学生兴趣盎然,连那位低着头的学生也抬起了头。)

(故事讲完后)

师: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老师交到了第一个朋友呢?

生:你懂得微笑。

生:你懂得赞美别人。

生;你懂得欣赏别人。

……

师:对呀,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与赞美,带点笑容,带点赞美,你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那位原先低着头的学生展开了美丽的笑容。)

在品德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传授道德规范的传道士、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道德价值评判的独裁者,而是和他们一起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亲和的态度、出自内心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接纳你的建议,这是一种活生生的道德再创造的过程。

三、关注细节,让道德在情境创设中养成

置身于生动的环境中,悟出的感情最真实。品德教学如果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压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可以引起无意识心理倾向,忘我地进入情境,引起他们的同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案例:《快乐的国庆节》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电视啊?

生:要—

师:今天我们看的片子是《开国大典》。

(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师:看过录像,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地谈感受,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形象、动态的声像信息的回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其感受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由衷自豪,并纷纷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动画画面和优美的音乐旋律,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无不感染着学生。学生在无意识中,被引入了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在品德课堂中,需要通过创设道德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这样,学生能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关注细节,让道德在多元评价中养成

品德课程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提供了清新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需要伦理性,当然,其教学评价也随之改变。以往的评价是一元单向评价,仅靠一份试卷、一位教师来评价日益变化的学生品德。这显然限制了学生品德的形成,阻碍了学生品德的发展。品德教育的伦理还需要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来实现。可以通过设计自己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将评价活动变成自我、伙伴、教师、家长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共建的、充满民主关爱的互动过程,促进学生正视自我,勇于反省,交流协商,不断改进,日益内化。

案例: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二单元学习评价单

评价方式说明:

“自己评”:做到一项就贴一个星(贴画)。

“伙伴评”:在每一次小组活动中,哪位小伙伴表现得最好,你就送给他一束鲜花(贴画)。

“教师评”: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教师每表扬、鼓励或奖励一次就贴一个大拇指(贴画)。

“家长评”:做到一项就贴一个笑脸(贴画)。

多元化评价所关注的并不是单纯的评价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通过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方式和个性体验,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和学习的天地,给学生搭建体验成功、快乐生活的平台,真正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必须强化师德,从观念上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关注细节,才能使品德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序、更务实,才能达到生成道德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品德细节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