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处置周边国家核事故行动装备保障初探

2016-01-06 06:26王海燕周慧贞姜晓峰王秀华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装备保障应急处置核事故

王海燕, 周慧贞, 姜晓峰, 王秀华

(1.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 北京 101416; 2.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 101416)



参与处置周边国家核事故行动装备保障初探

王海燕1,周慧贞1,姜晓峰2,王秀华1

(1.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 北京 101416;2.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 101416)

摘要针对跨境核事故应急处置的任务、特点、要求,积极做好应急处置装备体系建设和装备保障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客观分析了我国周边主要核安全威胁现状,总结了军队参与境外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装备保障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装备保障力量筹组、装备体系建设以及装备物资器材储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周边国家;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

我国周边4个国家拥有核武器,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或计划建设核电站,各种核设施分布密集,是世界上核安全形势最为错综复杂的地区,潜在的核威胁不容忽视。当前,核安全领域多边国际合作已成为共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分别就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签订了双边或多边协议[1],我国与美、日、韩等国也已经建立了核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联系机制,尽管还没有与周边国家、地区正式签订就核事故进行干预的条约,但由于周边国家若发生重大核事故,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因而必须密切关注周边核设施的安全,并在必要时独立或联合采取应急处置行动,应对核事故。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亟须针对周边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积极主动分析周边核威胁,制订核安全处置预案,依据预案做好核事故应急处置的装备保障准备,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和国家利益提供安全保证。

1我国周边主要核安全威胁

我国周边拥有核设施、核武器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核技术水平、核安全措施差别较大,加之印巴对峙、朝鲜半岛长期紧张等因素影响,核走私活动时有发生,核恐怖主义威胁日益严峻,美国针对朝鲜核目标的军事打击威胁以及类似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隐患长期存在,核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1核设施事故

核设施事故是指因地震、海啸、洪水等极端自然条件影响和技术原因,导致核生产、核存储、核废料处置设施发生的外因强制性核事故。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中,现有100余座民用核发电机组及大量其他核设施。其中,日本的10座核电站和台湾地区的4座核电站处于高活动断层地震带,15个反应堆同时面临地震和海啸的双重风险[2],这些设施若发生事故,对我国安全影响不容忽视。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4座机组损毁,部分核沾染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海中,美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家近海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据国外专家当时分析,这些放射性物质随海流扩散,5 a后可达北美,10 a后到东亚,30 a后扩散至整个太平洋。

1.2核武器事故

核武器事故是一种风险极大的核安全威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有核国家发生了大量的核武器事故。其中,仅1950-1968年间,美军就发生272起特大核武器事故。目前,我国周边除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4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以及大量的核运载工具外,美国在关岛等基地也部署有核潜艇。这些核武器密集部署、常态巡逻,碰撞、坠毁、沉没、核战斗部掉落等各种事故概率增大,一旦在我国海域和边境附近发生类似事故,即使未必会发生核爆炸,但其造成核沾染仍不可避免。

1.3核恐怖主义与核材料失控

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谋求获得核材料,实施核恐怖袭击的危险日益增大。一些恐怖组织已经开始试图将放射性物质与炸药混合制成核“脏弹”,利用常规爆炸装置传播放射性物质,使之以液态或固态微粒形式散布到环境中,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也会造成大片地区放射性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起,全世界共破获了70余起核材料走私案,造成人员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3]。目前,我国周边个别国家政局不稳,一旦发生重大事变,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或彻底崩溃,某些极端势力谋求获取核武器、核材料,或要挟政府,或铤而走险,都将对我国周边核安全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1.4对核设施的远程精确打击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对方核装备、核设施,具有较高的作战效益,既可直接摧毁对方核作战能力和战争潜力,又能达成与核武器袭击相似的危害效果;既可免于国际公约的限制和承担政治责任,又可避免战争升级的风险。但这些攻击所导致的核泄漏以及产生的有毒烟云会随气流扩散,距离可达几十、几百甚至数千千米。目前,我国周边政治军事形势错综复杂。在东北亚,美朝对峙,美国为防止朝鲜拥有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制定了多种针对朝鲜核设施、核力量的打击方案;在我国西南部,印巴双方剑拔弩张,各自核设施均在对方军事威胁之下。

2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特点

军队作为境外核事故应急处置的重要力量,与政府、企业等民用力量共同处置核安全事故,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2001年美国出台的《使用武装力量授权法》,明确规定美军可以在核应急反应授权范围内采取行动[4]。2011年,日本自卫队、美国海军也参与了福岛核电站应急事故的处置。为了保护我国免受核威胁,严密监测并积极参与处置周边发生的各种核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军一项重要职能和任务。与国内核事故应急处置相比,境外核威胁应急处置行动的装备保障具有下列主要特点。

2.1决策层次高,装备保障指挥需要高度集中统一

我国周边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不单纯是简单的事故处置,而是涉及国家关系、政治形势、外交博弈等问题,有的可能在战争背景下,需要与我方军事任务或其他相关各方作战行动相协调,因此,要在综合考量政治、外交、军事大局的前提下,由中央军委决策,国家相关部门或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直接指挥。装备保障必须适应这种情况,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根据核安全处置行动的样式和任务要求,明确装备保障关系,开展装备保障活动,落实装备保障任务,确保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的顺利实施。

2.2行动样式多,装备保障组织实施复杂

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关系不均衡,各自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差距较大。参与背景存在平时和战时的差异,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样式比较多:可能是由我方独立处置,也可能对方处置,但由我方提供技术、设备、物资、器材支援;可能是我方与事故方共同处置,也可能由相关多方力量联合处置;可能跨境前处置,也可能分工合作,各自处理本区域内的核污染。而且核安全事故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参与应急处置行动的深度、广度,参与处置力量的规模、时间,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为装备保障的资源筹集、力量部署、行动转换等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3专业化程度高,装备保障力量素质要高

核设施、核武器具有技术密集、系统复杂、风险高等特点。核事故应急处置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专业力量,配有警戒封控、监测取样、转移处置、样本分析、去污消除等专业装备和设备。同时,在境外处置事故中,还可能需要对国外相关装备进行保障,这就要求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非常过硬的装备保障力量,不仅能够对通用装备进行维修维护和技术保障,还要精通专用装备的修理技能;不仅熟悉国产装备的结构、性能,还要掌握国外相关装备的保障要求,并能排除故障,恢复其性能,以适应多样化联合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中装备保障的需求。

2.4地域分布广,装备保障远程投送能力要强

我国周边境外核设施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核安全事故不确定性强。从局势紧张的朝鲜半岛,到印巴对峙的南亚大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到地域狭窄的岛国日本,从战略导弹蛰伏的陆地,到核潜艇游弋的海洋,一旦发生对我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核事故,都必须及时筹组力量、调集器材,迅速将人员、装备、物资等投送到事故现场。

3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现状

目前,按照国家、军队有关条例规定和要求,军队已经初步建立了核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专业化核事故应急处置力量,并配备了一批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和物资器材。但是,这种指挥和力量体系主要着眼于国内和平环境下的核应急处置,难以适应境外敏感目标的核事故应急处置,尤其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与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3.1装备保障组织指挥不统一

目前,国家及军队建立的核应急处置指挥协调机构,主要用于处置行动的指挥和协调,而对于装备保障,则立足于国内和平环境军地双方联合实施核应急处置行动特点和要求,采取“根据力量自建、器材物资自供、装备自保”的模式,依托部队、地方现有保障机构,按照原保障关系进行保障,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装备保障指挥体制或运行机制。跨域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涉及因素较多,装备保障对象、力量和资源涉及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涉核部队以及地方涉核企业,甚至国外政府和军队;保障要素涵盖核武器、工程、防化、通信、陆航等多种专业;保障行动包括维修保障、技术改进、装备调配、物资供应等;保障环境复杂,尤其是战时或恐怖袭击背景下,应急处置、安全防卫协同要求高,装备保障指挥机构不仅需要协调应急处置行动与装备保障的关系,还要协调国外政府和军方,明确装备保障职能、任务、资源分配等工作,“条块分割、自行指挥”的做法很难适应境外复杂情况下应急处置的装备保障要求。

3.2装备保障力量不足

在境外执行核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时,我军的装备保障主要立足于国内,装备调配、维修、技术检测以及器材储供等任务将会十分繁重。目前,我军尽管明确了核事故应急处置任务部队,建立了包括国家核化生应急救援队在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但相应的装备保障力量并未明确。不仅缺乏应急行动装备保障方案,而且缺乏实战化演练。人员处置装备故障的技能、分队之间的协同水平以及各保障力量之间的任务衔接、安全防卫等方面的差距较大,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境外核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

3.3装备体系建设滞后

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装备要求非常高。2011年日本自卫队参加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应急处置中,就因初期装备手段不足,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我军不断加大核应急装备建设力度,完善核应急装备种类与功能,基本形成了指挥通信装备、海上应急救援装备、辐射监测装备、辐射防护装备、放射性武器部件回收装备、洗消去污装备、放射性废物处理装备、医疗救治装备、核动力装置应急抢修装备等比较完善的核应急装备体系。但是,由于建设时间较短,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体系大部分使用现役装备,诸如机器人、远程无人侦察机等专用侦察装备还处于空白状态,不能对境外污染环境实施快速高效侦察;信息化辐射监测、侦察检验装备、专用直升机等编配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核事故应急处置的需求;军用工程设备技术较为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大范围、严重核事故的灾害处理。

3.4装备保障物资远程投送能力较弱

在国内执行核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时,考虑到核事故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要求,各种装备保障器材和应急处置物资主要采取就近筹措、就便配置的原则,预储地点离保障对象较近。特殊情况下,依托国内现代化的陆、海、空交通网,也能够及时将所需装备、器材、物资保障到位。在境外执行处置行动时,有些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业水平低,大部分装备、器材、物资难以在事发地就近动员或采购,加之政治、外交的制约,也无法开展境外预储,因而对国内保障依赖性很大。个别国家地理环境恶劣,公共交通基础较为薄弱,有可能出现交通中断的情况,大批量物资器材长途运输困难。我军目前的战略、战役、战术装备战储网络主要立足国内布局,在境外无法发挥作用,而部队专用直升机、大型运输机等装备数量较少,远程快速投送能力较弱等问题比较突出。

4对策

由于跨境处置核事故行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军队组织实施装备保障任务时,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组建专门的装备保障力量、建设完备的核安全应急装备体系、提供快速高效的物资器材保障,不断提升装备保障能力,为核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撑。

4.1完善装备保障指挥体制,加强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组织指挥

境外核事故处置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复杂性,由中央军委决策,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直接指挥。装备保障必须针对这一特点,依托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立和完善“总部协调、战区统筹、一线组织”的装备保障指挥体制。一是在中央军委联指内,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赋予其协调国家核应急指挥中心、地方政府、全军各部队以及境外相关各方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落实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所需资源的职能。二是在各战略方向战区联指装备保障部门内,根据任务需求,抽调相关领导和人员,成立“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战区内各军兵种和地方的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力量,组织装备保障。如果能够得到境外政府和军队的合作,则以指挥中心为主与其建立联合指挥和协调机构,共同实施应急处置装备保障行动。三是在处置地域,以任务部队装备保障部门为核心筹组“核事故应急处置前指装备保障指挥组”,负责统一协调该方向装备保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4.2组建专业化装备保障力量,提高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能力

目前,我军装备保障力量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难以适应境外严重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的需要,应按照“战(应急处置)保(装备保障)一体、通专一体、储供修一体”的要求,筹建专业化装备保障力量。一是力量融合,组建战保一体的高度专业化队伍。境外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的不确定性强,对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高,处置部队不能按照国内现行的处置与保障力量分别筹建的做法,而是应以相关导弹、核潜艇、防化部队、陆航、无人机部队以及国内核设施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为主体,在现有应急处置力量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保障分队建设,形成军队与地方相结合、各军兵种力量相配合、应急处置与装备保障相融合的一体化力量,既可以承担应急处置任务,又能够独立实施装备保障活动。二是要素融合,实施通专一体保障。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保障对象比较复杂,既有通用装备,也有大量特殊用途的专用设备;既有普通的机械化装备,也有技术密集的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装备;既有机动、运输装备,也有洗消、医疗、防护等特种装备。应当根据各种预编装备保障力量的专业特点和保障任务,编为技术咨询、通装车辆、防化器材、工程装备、机器人装备等保障模块,事先“明确力量编成,明确任务分工,明确保障对象,明确配置地域,明确输送方式”,需要时根据核事故类型、程度、地点、危害范围以及应急处置部(分)队装备的类型、数量等情况,实施灵活组合。三是功能融合,建立储供修一体化综合保障中心。借鉴外军在核事故应急处置的经验做法,依托军队装备保障和仓储体系,组建核应急装备保障中心,作为战役装备保障力量,负责对境外一线部队进行储、供、修等全方位装备保障支援[5]。

4.3加强专用装备建设,构建现代化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体系

目前,装甲化、无人化、智能化已成为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发展的主要趋势,应针对境外核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任务和装备需求,在现有装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专用装备建设,不断完善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体系。一是智能侦察装备,重点发展多功能机器人、无人侦察机和潜水机器人,能在密闭空间、空中高辐射区、海上等实时获取事故现场信息,并以视频、数据等形式传输。二是指挥决策装备,能够判断核设施运行状态,预测核事故发展趋势、危害后果,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6]。三是大型快速投送装备,针对处置地域的特点,积极研制高机动全地形车辆、专用直升机等,用于境外远程、复杂地域的装备和力量投送。四是工程抢险装备,大力发展能在重度辐射区进行作业的核安全处置专用工程抢险装备,以清除高辐射障碍,开辟救援通道,并遏制核事故的恶化。五是防护类装备,提高现有装备的防护性能,确保作业人员在重度辐射区内安全作业。六是洗消去污装备,以快速对大量放射性污水进行转移、处理,及时封控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满足对境外重大核事故快速转移、大量处理的需要。

4.4注重专项资源储备,增强核事故应急处置物资器材储供能力

由于核事故应急处置物资器材专用性较强,具有平时不用、“战时”急用的特点,尤其是境外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需装备物资器材对国内保障依赖性大。应当按照“专项储备、合理布局、(境)内外兼顾、方便调用”的原则,建立核事故应急处置装备、器材、物资储备。一是建立专项物资器材储备机制。在重要战略方向,依托军队防化、医疗、工程等装备战储,结合国内核设施内部储备,重点加大生产周期长、筹措难、损耗多、储存寿命长的核事故应急处置专用物资器材储备的投入和储备规模。二是合理调整核安全物资器材储备布局。根据境外核设施分布情况、所在国家和地区政治军事的稳定性、核恐怖主义威胁程度以及自身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等情况,结合我国核设施以及核应急处置力量分布,依托现有的战略、战役、战术仓储体系,依据核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调整、完善核事故应急处置物资器材储备结构布局。三是采取灵活的储备方式。在军队储备体系的基础上,依托国内核设施和民用交通枢纽货物仓储区等建立专用物资器材预储预置点,形成节点式、军民结合、通用装备与特种装备相结合、平时支援与战时保障相结合的网络化储供体系,平时由相关部门管理,战时直接保障核事故应急处置部(分)队。

5结 束 语

核安全事关我国国家安全和国民利益,绝对不容小视。在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同时,必须严密监控周边核威胁,及早做好预案。军队作为参与境外核事故应急处置的重要力量,更需未雨绸缪,积极做好装备体系建设和装备保障准备,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滨,陈晓,王继承.核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研究,2011,27(1):61-63.

[2]美媒:全球14危险核厂台湾4座全上榜[EB/OL].(2011-03-26)[2011-03-28].http://www.huaxia.com/tslj/lasq/2011/03/2349126.html.

[3]李文盛.国外核事故的动员与处置[J].防务观察家,2011,30(6): 21-23.

[4]颜慧,王永红.外军核生化应急救援现状述评[J].核生化简报,2013(1):16-18.

[5]伍浩松.美国将建设核应急响应中心[J].国外核新闻,2012(12):22-23.

[6]冯长启,王永红,刘志亮.浅论核生化防护装备核应急能力建设“不应急”[J].防化学报,2012(8):50-52.

(编辑:田丽韫)

Preliminary Study on Emergency Disposal Equipment Support for Neighboring Countries’ Nuclear Accidents

WANG Haiyan1,ZHOU Huizhen1,JIANG Xiaofeng2,WANG Xiuhua1

(1.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Command,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2. 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With regard to the tasks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disposal, it is important to actively build an emergency disposal equipment system and prepare for equipment support. The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major nuclear safety threats from neighboring countries,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for the PLA to take part in overseas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disposal actions and brings ou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cover equipment support organization and command, equipment support force preparation and organization, equipmen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quipment material storage and supply etc.

Keywordsneighboring countries; nuclear accident; emergency disposal; equipment support

文献标志码A 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6.02.003

文章编号2095-3828(2016)02-0013-05

中图分类号E271.5

作者简介王海燕(1968-),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维修保障。

收稿日期2015-06-18

猜你喜欢
装备保障应急处置核事故
遥感作物制图辅助核事故农业风险决策
台风天气配网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技术和应急处置工作
我国政府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处置现状问题分析
军用机器人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我军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途径探析
英国温斯凯尔核事故研究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迟缓的善后 ——帕特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