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官兵心理预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01-06 04:16:19杨建设段振峰
政工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骨干官兵心理

杨建设 段振峰

加强基层官兵心理预防工作的几点思考

杨建设段振峰

心理预防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既靠官兵自主防,也靠组织及时帮。可从把握官兵心理变化规律特点、建强心理预防人才队伍和依靠群众主动开展预防等三个方面,对增强心理预防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思考总结,以期为基层部队开展心理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遵循。

基层官兵;心理预防;安全稳定

充分认清心理预防的重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官兵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积极主动开展心理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官兵心理问题,进一步筑牢官兵心理防线,打牢部队安全稳定基础,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安全保障。

一、把握规律特点,增强心理预防工作的预见性

心理预防是指通过对健康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作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道德行为的选择。任何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都是外部环境条件与个体自身因素交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都会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呈现出一定的心理变化特点和规律。只有准确掌握官兵的心理状况,适时分析异常心理特征,科学预测心理发展趋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一是运用测量把准心理素质底数。心理测量是科学把握官兵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基本方法,是开展心理疏导咨询的重要依据。在新兵入伍、学员入校、干部引进、文职人员招聘等时机,结合政治考核,全面开展心理评估测查,了解他们的政治背景和心理健康水平,准确把握其认知水平、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等,对他们属于何种气质、情绪是否稳定、社会态度是否激进、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意志是否坚定,以及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的强弱等进行分析评估,特别是对一些心理指标异常、心理弱点突出的人员予以重点关注,做好心理疏导方案,及时跟进服务,在工作分配、岗位安排上慎重考虑,在教育管理上有的放矢制定防范措施。

二是抓住时机掌握心理变化指数。战士入党考学、士官选取、骨干配备、老兵复退,以及学员毕业分配和干部调整晋级、转业复员等涉及官兵利益的重要敏感时机,往往也是官兵产生心理压力、滋生不良情绪、出现心理危机的高发时期,最容易导致罪错行为发生。在这些时机,要结合安全形势分析,查找消极问题的心理诱因,通过交谈了解、观察分析等方法,对基层干部骨干发现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心理测验结果显示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官兵,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和行为管控。

三是建立档案把握心理状况变数。事实证明,任何违法犯罪,都会事前有征兆、发展有轨迹、形成有条件,都有一个思想出格、心理出征、行为出轨的演变过程。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及时记录官兵心理活动的轨迹,把握官兵心理发展和变化的特点规律,对官兵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有大致的预测,从而增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必须要有效掌握官兵在整个服役期间的心理变化状况,注重结合官兵成长进步的各个阶段,特别是选择影响官兵心理状况比较大的关键时期,进行心理测试评估,为每名官兵建立心理档案。坚持每年开展心理检测,特别是在新兵入伍、学员入校以及经受重大事件、参加重大军事活动后,组织专门的心理测试,建立健全心理档案,掌握官兵的心理活动轨迹,预测官兵未来心理发展趋向,实施全程的心理教育和心理预防。

二、建强人才队伍,增强心理预防工作的科学性

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必须要从部队实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以健全基层心理骨干队伍为基础,以培养心理专业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部队心理预防工作需要、作用发挥明显的人才队伍。

一是构建心理骨干健全网络。基层心理骨干是心理预防工作的重要力量,主要由连队带兵干部和士兵骨干组成,每个单位不少于5~7名。通过结合每年的思想工作骨干培训、组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考试等方式,着力培养心理骨干具备“四会”能力,即:会发现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从官兵的语言、表情、行为等外在表现,发现和预测其内在的心理隐患;会开展心理测评,使他们懂得在何种时机、对何种对象进行心理测试,并会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会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运用心理疏导的主要方法,有的放矢地化解官兵的心理矛盾,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会把握犯罪心理变化规律,使他们懂得心理成因和心理状况与犯罪规律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工作。

二是发挥专家作用化解难题。基层部队专兼职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是化解官兵心理问题、发现和医治心理障碍的专业人员。组织心理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评估,指导基层干部和心理骨干开展心理教育训练,采取面对面咨询、热线电话咨询和专家网上在线咨询等办法,回答官兵提出的心理问题,为官兵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官兵,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心理问题蔓延而引发犯罪倾向和异常行为。抓住部队任务转换、重大政策制度出台、官兵面临进退去留和家庭发生变故等容易诱发心理问题的时机,开展集中授课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官兵学会整理、分辨、选择、处置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主动缓解心理压力,排解心理困惑,防止不良情绪蔓延和心理问题发展,从源头上防止不良心理向罪错行为的演变。

三是加强管理使用提高效益。心理预防工作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人才队伍。有效发挥心理预防人才的重要作用,就要对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注重岗前培训考核,对心理专业人员和基层心理骨干进行岗前培训,只有考核达标方可从事心理预防工作。加大送学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选送心理专业人员和工作业绩较好的心理骨干到院校深造,依托本单位心理专业人员或外请专家教授对心理骨干进行授课辅导。加强检查督促激励,把工作绩效与单位评选先进、个人发展进步挂钩,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注意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适时表彰心理预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激励做好心理预防工作的积极性。

三、充分依靠群众,增强心理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心理预防的对象是官兵,主体也是官兵。做好心理预防不能单纯地查找有心理问题的人,而必须抓住培养官兵健康心理这个根本,调动积极因素,发挥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个官兵自觉参与、人人来做的生动局面。

一是普及心理知识,培育自我预防意识。通过举办专门心理知识讲座、印发心理预防知识手册、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等途径,开展心理科学知识教育,帮助官兵正确认识心理现象,了解自身各种心理危机及冲突产生的原因、表现的特点和可能导致的危害,引导官兵从维护部队安全稳定和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的目的出发,充分认识每个人在预防犯罪和维护心理健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自觉运用有效的途径、措施和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适,不断增强心理自控和自助能力,努力筑牢抵御不法行为和避免极端行为方式的心理防线。

二是组织心理训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经常性的心理训练,是帮助官兵克服环境适应障碍、人际关系不良、自我认知失调、情绪情感不稳定等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增强官兵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做好心理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把心理训练纳入部队日常的训练之中,结合技术战术训练、实战化训练、战备演习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加强官兵心理适应能力、稳定能力和承受能力训练。借助专门的器材手段,制定训练计划,安排集中时间,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提高官兵耐受耐挫、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开展心理互助,密切单位内部关系。心理互助是按照自愿选择为主、班排组织为辅的原则,根据每个官兵的性格、气质、习惯、爱好等情况,合理安排心理素质相对较强的同志与相对较弱的同志结成互助对子,让官兵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互助的活动。开展心理互助,可以让官兵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理解,以心理素质较强同志的正向强化和带动,帮助心理素质较弱的同志在官兵情、战友情的关爱中,不断受到尊重、理解、肯定、关怀和鼓励,获取心理能量,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通过心理互助,能够有效增强心理素质较弱官兵对心理问题的自我发现、校正修复能力,使出现心理问题的官兵能够在经常的沟通中被及时发现和疏导,使面临不同压力的官兵能够在相互交流中缓解和排除压力,使轻微心理失调的官兵在领导和战友的鼓励下能够尽快得到调节和恢复。

【作者系工程兵学院军事心理训练中心教员、主任】

E0-051

A

猜你喜欢
骨干官兵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2: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骨干风采展示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时报(2012-02-17)2012-02-17 1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