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陈虎
【摘要】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也曾创设“生生农场”,其目的就是为了拉近教育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定位:注重培养和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
【关键词】 生活 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01-01
0
那么,怎样才能密切联系语文与生活呢?
首先,把生活引入课堂,使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这也是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具体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文本,现行的语文新教材以主题为单元编排。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别以“成长历程、爱国篇章、名人风采、艺术生活、探险、人与动物”为主题的,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生活,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并对人生、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此外,还可利用有限的文本资源进一步地加以开发利用。生活是一本大书,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唤起学生生活的体验,去体验、感悟和领会教材。在教学中不断丰富、生成新内容,推动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变化。比如,“成长的历程”这一单元可派生出“我成长中的故事”,“影响我成长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甚至可以收集有关我成长历程的文章加以拓展阅读。“名人风采”这一单元可以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说说我了解的名人,我最崇拜的名人,学生阅读“探险”这一单元可结合学生自身谈谈对中学生生存夏令营的看法,并设计“假如你的父母反对你参加生存夏令营,你该如何说服他们”之类的口语表述题,或者开展中学生探险是有益还是无益的辩论。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贯彻执行,课堂教学早就摆脱了原先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模式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首先,课堂的座位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加以摆放,比如分成几个小组,以便于小组的讨论,围成一个圈,便于表演;甚至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有一位老师上一堂“校园一角”的写景作文课,他把同学带出教室,走进校园,让他们自己用眼睛去观察,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体会,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有了这样真实的体验,怎能写不出精彩的文章呢?
同时,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可以创设生活化情景,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自主地获得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教《大自然的启示》一文,老师没有生硬地把作者的生平简单地投影出来,而是以大家熟悉的“松下”品牌导出作者,使同学们对作者一下子就有了亲切感和崇敬感。教《核舟记》时,为了牢固地记住船头三个人的位置、动作、形态,可以让学生扮演这三个人的情景。教《三峡》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更借助于图片、视频使学生对三峡的风光有个直观了解,从而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进行语文探究的最好形式,它可以给学生学习时间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比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人风采”时,可以通过网络搜查,个人、小组走访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地了解名人,探究名人精神,并组织名人故事会、名人访谈录,我最崇拜的名人演讲会等多种形式提升个人的情感价值。结合第四单元“艺术生活”我们共同设计“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学习,把戏曲搬入课堂,融入了绘画和音乐,让学生动手画脸谱,放开歌喉学唱戏曲,使学生在艺术审美中感受到艺术生活的精彩。
所以我认为学好语文,要密切联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融入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生活语文化。具体表现为:
一是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中必需的“一日三餐”。很多同学遇到阅读理解就害怕,说起阅读就抱怨没时间,可是只有多阅读才能提高理解力,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建议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日一餐”,意思就是像“一日三餐”那样一日都不能少,在你等吃饭的那几分钟里,你可以阅读一首小诗;在你饭后休息的几分钟里,你可以阅读一篇散文;在你临睡觉前几分钟里,你可以阅读一篇短小说,在假期里,你可以阅读一本甚至几本文学作品。我想,久而久之,阅读提供的营养会使你茁壮成长,到时你就会像“一日三餐”一样不仅不怕它,更是会挤出间隙来完成它。
二是让生活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操练场”。所学一旦能用才真的是学活了。比如,学校组织春游,春游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写出参观的路线、看到的内容和春游后的感受或体会、春游过程中用贴切的词语、诗句形容所看到的景物。”在假期给亲朋好友写一封信。安排学生购一次物、做一次菜,然后写下操作过程。通过这些生活的演练,真正实现了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
三是让语文活动走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中组织多样化的语文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能力在活动中生成。
去年“五一”期间,我校初一学生为了更好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进行了一次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按照“街头寻找错别字”、“广告中的语文”、“新时代用语”、“对联”分成四组,让学生在假期走上街头、走进电视、网络、走进社区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装订成册,使学生与生活多方位的接触,直接到生活中去探求知识,获得能力。
当然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此外,还可以举行踏青、社区劳动、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活动,使学生在生活的这个大课堂中更大限度地学习语文。
走进语文,走进生活,相信你的语文素养会更高,你的生活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