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特工,出动!

2016-01-05 21:58
小学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鞘翅条腿蟑螂

曾经在特工市场上倍受粉丝追捧的半机械化蟑螂特工已经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冰冷、敏捷、散发着金属光泽的仿真蟑螂特工!

超级模仿秀

俄国科学家近期发明的仿真蟑螂由回形针、弹簧、锂电池等上百个小零件组装而成。从外表上看,几乎能以假乱真。

它和真蟑螂一样拥有一个近乎椭圆形的身体、一对黑色触须、六条腿和黄棕色的鞘翅,甚至连鞘翅上的黑色斑点也一模一样。

仿真蟑螂的原型是南美蟑螂。在蟑螂家族里,南美蟑螂已经算是大块头了,可在10厘米长的仿真蟑螂面前,它们还是整整小了一圈儿。

仿真蟑螂毕竟不是个用来当摆设的工艺品,所以外形的相似只是必要条件,行为举止的相似才是关键。

像蟑螂一样奔跑

仿真蟑螂必须要像真蟑螂一样行动自如,这就要求它们的爬行速度要很快。要做到这些,仿真蟑螂必须拥有与真蟑螂最相似的内部构造才行!

仿真蟑螂椭圆形的外形非常适合运动。它的6条腿能够平稳快速地摆动,这6条腿虽然细小,但设计精巧。每条腿都有4个关节——髋关节、大腿、小腿和跗骨关节。这4个关节拥有不同的运动角度,最大限度地模仿了真蟑螂运动时每条腿的摆动幅度。

脑袋改成指挥部

腿有了,那么谁来控制腿的运动呢?再仿制一个蟑螂大脑吗?

其实驱使真正蟑螂运动的不只是大脑,还有胸部和腹部的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各司其职,不经过大脑允许就可以各自发号施令。例如真蟑螂触角采集到的信息会发给头部神经系统处理,而足部和尾部神经收集来的信息,便发给胸部和腹部的神经系统处理,再由它们下达快速奔跑或者逗留的命令。正因为神经系统的三足鼎立,所以蟑螂掉了脑袋以后,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瘫倒在地,反倒还能活蹦乱跳地活上好几天。

要给仿真蟑螂制造三个指挥部,太浪费资源了。必须砍掉两个!所以仿真蟑螂的触角、足部和尾部虽然都装有信息采集器,不过它们搜集到信息以后,只会直接发送到一个地方——安装在仿真蟑螂头部的信息处理器。

这个信息处理器还可以与智能手机无线连接。只要会使用智能手机,就能很方便地操控仿真蟑螂运动,所以仿真蟑螂真正的“大脑”其实是人类哦!

特工多面手

仿真蟑螂一问世,立刻就被俄罗斯军方看中了。

这也难怪,如今地球上恐怖分子猖獗的地方还真不少,派遣人类特工去搞潜伏和窃听实在是太危险。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繁衍生息的蟑螂家族,出现在哪里都不会引人怀疑。更何况它们潜伏的本事异常了得,能在犄角旮旯、墙角、地缝中自由穿行来搜集情报。

除了能效力于军队,仿真蟑螂还能从事灾难搜救、地质勘探等工作。总之,未来它会很抢手!

改进,改进!

说来说去,仿真蟑螂也只是在未来会很抢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目前技术还不完善呗!

首先,电量不够,工作时间太短,满打满算也就只能坚持30分钟。

其次,个头儿还是有些大,而且细节上还不够逼真。比如,腿部没有绒毛,腹部的线路完全裸露,只要一翻身就会露馅儿!

再次,设想中的微型录像机和窃听装置还没有装备上。

虽然仿真蟑螂特工真正取代半机械化蟑螂特工的那一天还没有到来,不过,这在仿真蟑螂特工的粉丝们看来,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猜你喜欢
鞘翅条腿蟑螂
独角仙生物学特性、鞘翅微观结构及在仿生领域的应用
捕捉蟑螂有神器——新型简易诱捕蟑螂器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 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不会算账的蝉
蟑螂
按属性分类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画图解题
黑色鳃金龟鞘翅微结构及其纳米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