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G40(2015)19-02-02
作者:叶 丹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小学语文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的实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小学语文课上的课文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拼命的分析呢?不尽然,读课文,就是要把握整体语感,不应该将文章分开分析,而是应该讲文章多读,以读悟情,达到语文课的情感目的。提倡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篇文章都有作者写作的目的和中心思想,现在很多学生不会概括课文大意,不能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就是因为课文读的太少。连课文都不知道在写什么,更何谈课文的中心思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是告诉我们书读得多了,其中之意义自然出现。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后,才可能对文章深层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通过让学生齐声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朗诵等形式,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熟读精思,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语文课的情感目标
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强化情感教育
一件事重复8次以上,我们大脑才会永久的记住它,这就是说一篇课文也需要反复读,反复感悟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小学阶段是人一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从朗读中加深理解课文、理解中心,从而能和作者一起进入情境,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三、以读悟情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文语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朗读上,让学生获得语感。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这既可以加深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读中悟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离不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明确目标、读悟结合、练评结合地开展朗读才能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双重目的。
(作者单位: 九江出口加工区学校 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