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老窦養仔, 仔養仔。家長為子女承擔教育的義務,是天經地義的。隨著本澳社會的發展,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新一代家長較上一代更注重子女的教育,也更捨得花費錢財投資在子女身上,加之本澳經濟水平頗高,大量家庭女性走向職場,推動了本澳各式名類的教育、托兒機構的應運而生,提供接送、補習、午膳甚至下午茶等一條龍服務,因為有市有價,以至促成各校附近大街小巷遍地開花的獨特現象。
每到放學時候,穿著校服的學生、機構保姆魚貫前往各家托教中心,好不熱鬧,儼然這類中心成為了學校的下游部門,其實這類中心對學生提供什麼類的輔導?環境是否安全?教程師資如何?等等,學校都無權過問。至於這類機構究竟對這些學生有無幫助,相信學校也無力為知了。據悉,所有這類中心都是封閉式的模式,一扇大門緊閉,未成年學生在里面活動,家長只能門口止步,連望一望內里都不可能。事實上,難免當中魚龍混雜,質素參差。我們絶大多數的家長卻並不是個個都具備火眼金睛的能力,可以洞察到子女所屬機構的質素如何?往往是只能以一張宣傳單子來判斷優劣,不明也不知道原來應該有資訊知情權利,更多的是以為交了學費就解決了子女的著落問題了,往往就忽視了最重要的質量問題。當然若這些機構是可信的,那又何防,關鍵是連本澳最大的教育機構也頻密爆出丑聞:師資、膳食貨不對版等等……那些規模小如芝麻的機構又如何不令人擔憂?
我認為,若有心真要恢復托教行業健康的話,還真的必須從規管入手,由教青局出面整頓混亂者,當市場走向健康了,自然行業慢慢走向規範也是指日可待的,千里之行必須始於足下,還有待各界都一起努力,還教育事業一片淨土……(澳門/顏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