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李胜龙?杨金坤?韦有佩?樊拥军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而且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68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普遍认为亚低温治疗方法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本院收集了96例采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60例, 女36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40.62±9.8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6例, 钝器伤12例, 交通伤68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04±1.82)分;96例患者都没有严重的合并伤, 病理类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0例, 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32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之后, 根据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颅脑损伤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96例患者入院时全部进行CT颅脑扫描, 根据颅脑损伤的程度判断是手术治疗还是直接接受亚低温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以及营养脑细胞等脑保护, 且进行血压调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针对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呼吸机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亚低温治疗。采用医用自动调温电泳毯, 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冬眠合剂(100 mg氯丙嗪+100 mg异丙嗪+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使直肠温度于4~12 h内降至35℃以下, 并且将其维持在33~34℃。对于昏迷程度较深且呼吸系统并发症则需给予早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并且于低温过程中监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及肌张力。而进行复温过程中采取自然复温法, 每4~6小时复温1℃, 通过给予12~20 h将直肠温度复至36~37℃。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评分, 分别有:①身体良好: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良好, 能够正常生活, 而且重型颅脑损伤的后遗症不明显, 患者可以从事工作;②中度残疾:即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但是在行动和语言交流等方面存在障碍;③重度残疾:患者的意识清楚, 但是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别人的照顾;④植物生存;⑤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实验组身体良好10例, 中度残疾17例, 重度残疾10例, 植物生存4例, 死亡7例;对照组身体良好4例, 中度残疾8例, 重度残疾13例, 植物生存9例, 死亡14例。实验组整体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心律不齐、应激性溃疡等,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是因为亚低温治疗通过物理或药物对患者的身体实施降温, 使患者的体温低于平均的正常体温, 以此来降低身体的机能活动, 减少心脏、大脑等的压力。它的生物学基础是降低全身新陈代谢, 减缓代谢速度。当患者的体内温度调节机制被完全控制时, 全身的耗氧量会因为体温的下降而减少, 理论上通常体温每降低1℃, 脑耗氧量或者血液流量的速度降低6.5%~6.7%[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缺氧的条件下, 在低温的环境下可以减少脑、肾脏、肝脏等身体重要器官的损伤程度, 提高他们缺氧的耐受性, 这样往往会起到保护患者身体和减轻颅脑再次损伤的程度。
经过对96例患者的分组实验比较, 可以得出亚低温治疗方法相对于普通的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和康复要好, 而且植物人和死亡例数相对较低, 可见亚低温治疗方法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有明显的作用。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有:①亚低温治疗有利于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降低,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脑水肿的状况, 从而使脑容积减少和颅内压降低, 从而把对脑组织的损害降到最小;②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对神经元是有破坏性的物质, 减少钙离子的内流可以保护神经元, 保持充分的活性; ③降低脑氧耗量和脑血流, 减轻脑损伤后脑组织酸中毒程度。亚低温治疗还可以降低肌张力, 减轻或抑制去大脑强直或伸直性痉挛, 进一步减少机体氧耗; ④发生重度脑损伤后, 由于神经功能的变化, 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等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采用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如乙酰胆碱、儿茶酚胺、NO), 从而减轻其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 ⑤亚低温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 所以亚低温治疗可以对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导致大脑皮层与植物神经的机能出现紊乱起到一定的调节及保护作用, 从而保护患者的颅脑功能, 并且为以后患者身体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使用, 亚低温治疗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治疗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表明, 亚低温治疗使患者的体温降至30~35℃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颅脑损伤和脑缺血性损失带来的大脑受损, 具有值得肯定的治疗效果[2, 3]。这样温度下的亚低温环境可显著改善和减少患者的脑部创伤, 而且操作简便, 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 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少, 所以亚低温治疗便于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和治疗。亚低温在早期的治疗中, 以2~5 d为最佳的治疗天数, 但是孕妇和婴幼儿是慎用的, 最好不要用亚低温治疗, 因为会对这些敏感的群体产生不良的反应。在国际上, 亚低温温度通常是32~33℃来进行治疗, 我国国内的亚低温温度是33~35℃, 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亚低温温度要高于国际上的温度。作者认为应该使亚低温温度保持在33~35℃, 这样可以使患者的体温趋于稳定, 可以提高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 亚低温治疗是重度颅脑损伤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对于减轻颅脑损伤的程度和保护受损的大脑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死亡、植物人和重度残疾的情况, 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言, 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立珂.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 24(6):93.
[2] 付勇强, 韦名然, 涂锦泉, 等.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233-235.
[3] 汪宏军.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22):32-34.
[收稿日期: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