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军工文化 弘扬核工业精神

2016-01-05 11:15侯德义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钱三强原子能核工业

侯德义

传承军工文化 弘扬核工业精神

侯德义

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出“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O一精神”。“四O一精神”在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生长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沃土和中国核工业特定文化氛围之中的原子能院,创造了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史上许多“第一”,赢得了“我国核事业的摇篮”和“核工业的老母鸡”的美誉,并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孕育出了“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产生于我国核事业起步,发展于“两弹一艇”的攻关,深植于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中。因当年原子能院代号为“北京四O一所”,因此命名为“四O一精神”。

原子能院建院初期在北京皇城根甲42号,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和放射化学。当时,国内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应的工业基础,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在这种条件下,第一代原子能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切从零开始,自己动手研制仪器设备,建立各种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的实验技术。他们是一批甘愿为中国科学事业献身的有识之士,其中有闻名世界物理学界、被称为“中国居里夫妇”的钱三强、何泽慧夫妇,有吴有训、王淦昌、彭桓武、赵忠尧、张文裕、王承书、杨承宗、杨澄中、朱光亚、邓稼先、戴传曾、肖伦等众多知名学者。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的是“让原子核研究在中国生根”。钱三强先生“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彭桓武先生“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王淦昌先生“我愿以身许国”的铿锵回答,正是这批老一辈科学家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一批有志于奉献核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不断汇聚皇城根,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核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开启了我国的原子能时代。

20世纪五十年代,在毛泽东主席“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批示的鼓舞下,我国原子能事业得到空前的重视与发展。就在全国上下大力协同,原子能事业快马加鞭、一日千里发展的时候,苏联政府却把中苏两党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带到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背信弃义,单方面终止了各项协定的执行。这时又逢百年不遇的严重自然灾害,刚刚起步的新中国原子能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究人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这些伟大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默默无私的奉献。当组织需要享誉海内外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参加原子弹研制的领导工作时,王淦昌铿锵有力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服从组织分配!”如此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科学家诚挚的报国心。自此,年逾半百的王淦昌隐身埋名17年,从北京西郊、长城脚下到青藏高原、戈壁广漠,他潜心研究,精心组织领导,为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邓稼先先生在原子能所工作了8年,他在彭桓武教授的领导下为我国原子核理论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邓稼先34岁的一天,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钱所长问道:“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邓稼先马上意识到这是原子弹,钱三强又仔细地把工作的意义和任务的艰巨告诉了他。邓稼先明白,搞原子弹工作就必须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出国,不能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更不能说干什么工作,可是他认为能够从事国家最需要的工作,自己就有了最广阔的用武之地。他曾说“做好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王承书是我国热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由于研制核材料需要采用气体扩散法把天然矿石中炼出的铀-235浓缩成高浓铀,1961年春天的一天,钱三强神色严峻而庄重地对王承书说:“你愿不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去搞气体扩散?”王承书毫不迟疑地答道:“我愿意!”从此,王承书悄然从物理界消失,离开了热核聚变研究领域,投身到新的征程。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在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原子能院人体现出了一种共同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精神和品质总结凝练起来就是“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O一精神”。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和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精神来自物质,但对物质又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的能动作用可以转化为一种“至大至刚”、“无坚不摧”的浩然之气,成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同时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原子能院事业的发展征程中,有许多像王淦昌、邓稼先、王承书这样科技报国的先进典范,他们都有着以身许国、肝胆相照的爱国情怀,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的创业精神,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这样的一种精神凝聚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不仅在当时促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以核科技为代表的整个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

“四O一精神”承载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以身许国”表现的是原子能院人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远大理想和艰苦奋斗、为国拼搏的献身精神;“敢为人先”体现的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豪迈气概,愈挫愈强、百折不回的顽强韧劲和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严谨求实”体现的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不尚浮夸的科学道德和大力协同、海纳百川的科学胸襟。

在具有强烈感召力的“四O一精神”的指引下,原子能院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核科技骨干,研制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建立了核科学技术的重要学科,攻克了六氟化铀生产、点火中子源研制、核爆燃耗测定、氢核理论研究、核数据测量和验证等道道难关。在核潜艇动力堆研制工作中,完成了动力堆的堆物理、热工水力、堆安全、屏蔽计算与实验、燃料材料辐射与腐蚀性能、元件综合考验、检验等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加强能力建设,围绕八大学科和保军五大专业,开展国防军工、核基础及共性技术、先进核能技术、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发,继续为核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精神是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培育的崇高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原子能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原子能院几代职工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广大职工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报国志、进取心、科学魂,它是原子能院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宣传部 )

猜你喜欢
钱三强原子能核工业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理论框架的构建
钱三强的“偏心”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剑指核强国构建先进核工业体系
—— 专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
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钱三强与父亲钱玄同
钱三强的25字求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