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显身手 天空海阔任遨游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六所“十二五”硕果累累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六所主要从事航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民用新材料产业化等工作。“十二五”以来,三○六所全体干部职工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神圣使命,以建设“国内一流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为目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推动了航天特种材料事业迅猛发展。
五年来,三○六所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军民融合战略机遇期,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8%,经济总量较“十一五”增长两倍,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资产质量指标达到行业优秀水平。在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多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复,新增建筑面积数万平米,仪器设备近三百套,资产总额较“十一五”末增长近四倍,极大地改善了科研生产条件,形成了以北京云岗与河北涞水为军品研发、生产基地,江苏镇江为航空制造和民品产业化基地的“一所三地”发展格局,规划了河北固安航天产业园。五年来,三○六所“人才强企”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航天特种材料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强化基础管理,全面实施质量制胜战略,促进了科研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效融合,提升了型号质量管控水平;全面启动工艺振兴战略,健全工艺技术体系,关键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全面推行军用产业成本工程与民用产业价值工程,提升预算、成本和风险管控水平,提高了价值创造能力。在传承航天“三大精神”和飞航精神基础上,凝练了独具特色的“超越、跨越、卓越”的“三越”企业文化,为推进“二次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五年来,三○六所始终致力于创新型研究所建设。面对航天武器系统升级换代和军民融合对特种材料的迫切需求,立足特种材料技术发展前沿,紧密把握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两条主线,不断拓展专业技术领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结构复合材料方面,掌握了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了复合材料舱段的首次应用。在透波材料方面,攻克了高温、宽频、隐身天线罩技术难题,巩固了行业优势地位,技术成果推广到航空、电子和船舶领域;在热防护材料方面,掌握了轻质高效热防护材料设计技术,开发了结构性能可调可控的硅、碳气凝胶谱系,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深空探测和船舶等重点领域。在碳陶复合材料方面,突破了高温有氧环境抗烧蚀技术瓶颈;此外,在特种金属材料旋压、超塑和3D打印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材料性能检测方面,具备了高温有氧环境力、热、电综合性能评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预研方面,承担了国家多项重点课题,预研经费同比增长两倍。“十二五”期间,荣获多项国家级、部委级奖项,取得专利授权百余项。
三○六所主动作为,成功牵手中国商飞,成为C919机体结构供应商之一,实现了从军用航天领域向民用航空领域的历史性跨越。筹建的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已成为三○六所军民融合产业化平台,为承担后续宽体客机和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三○六所致力于把航天技术应用到社会基础建设,让航天科技融入百姓生活。以气凝胶和相变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新技术从军用领域逐步拓展到建筑、石油、消防、服装、电子等民用领域。采用航天技术开发的相变调温水杯、咖啡杯已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同源技术的厨卫设备和环保产品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三○六所依托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深耕细作正在改变着寻常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