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理信息教育新思路

2016-01-04 02:01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李晓蕾刘睿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1 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李晓蕾刘睿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理信息教育新思路

1 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 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李晓蕾1,2刘睿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也是发展最迅速的经济大走廊,对于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等原因,国内对“一带一路”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认识仍显不足。地理信息科学通过数字技术描述与表达现实空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学科。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发展的契机出发,提出了西部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新思路。

一带一路;西部;地理信息科学

引言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以及商务部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1],标志着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式进入全面推进与建设阶段,已经成为继“西部继续开发开放、东部转型走出去”之后,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持续开放的新战略。事实上,“一带一路”战略并非偶然之举,而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高度空间选择性的战略概念[2]。“一带一路”强调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市场深度的融合,传递一种合作、发展与共赢的理念[3]。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与认识相对不足,对相关国家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概况等数据信息的了解也是零散残缺的,这种状态不利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设与共同发展。

地理信息科学(GIS)通过数字技术来描述与表达现实空间,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共同构成了地理信息的3S技术,形成了对地球的数字模拟,使我们首次实现了足不出户的了解地球。“一带一路”在政策、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均面临挑战,亟待利用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开展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研究。同时,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其整体教育水平与我国东部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GIS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在当前信息化潮流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我国西部地区GIS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角度出发,探讨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新思路,为我国西部地区GIS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发展的内在联系

中国西部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区域,在《愿景与行动》中已经突出强调了西北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建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与人文交流基地。西南地区是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两者的内在联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部将成为开放前沿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深入,西部地区发展显著加快。2014年,国务院相继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以及成都天府新区三个国家级新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已达到5个,分别位于重庆(2010)、甘肃(2012)、陕西(2014)、贵州(2014)、四川(2014),体现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向西。然而,由于发展基础、地理区位等限制,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与东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西部地区跨越发展的新契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西部地区能够形成贯穿中西的对外经济走廊,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真正实现东部西部的均衡发展。

西部在“一带一路”设施联通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一带一路”以交通运输为纽带,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旺盛。“一带一路”的关键是交通节点的打造以及交通服务的一体化,通过促进互联互通以及通关便利化,能够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发展运输服务贸易。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中具有重要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到达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的渝新欧国际铁路,一直由于铁路轨距等原因,造成运输线路的长期不通畅。因此,设施联通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沿线国家多沙漠戈壁、高山峻岭的实际环境情况,开发具备高技术含量、统一技术标准的设施联通网络,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区域交通一体化。

西部是“一带一路”能源开发与合作的重要契合点

我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是全世界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之一,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要素禀赋各异,与西部地区众多产业存在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目前,我国油气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是马六甲海峡,存在一定的能源安全隐患。“一带一路”战略将广泛联系沿线国家,构建我国的陆上能源通道。通过寻找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契合点,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及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西部地理信息教育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路

“一带一路”跨越亚、欧、非三大洲,沿线包括60余个国家40多亿人口,存在涉及国家多、面积广、气候类型多样等情况,在该区域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经济贸易、资源开发、跨境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合作,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GIS与遥感技术,克服地理时空距离等方面的障碍和限制[4]。另一方面,通过GIS的广泛应用,能够获得包括整个区域的基础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等的空间分布格局、规模数量、构成质量以及时空分异和变化规律等第一手的信息,以研究市场资源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机制,支撑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指出:“一带一路”需要地理信息作为支撑,以实现“一带一路”各类信息的空间化集成。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的地理信息科学教育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考虑到GIS专业的学科交叉属性以及较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西部的GIS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鉴于此,作者提出以下西部GIS教育的新思路。

1.强化GIS的基础教育属性

地理信息通过空间视角,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并应用图形进行空间表达。近年来,GIS的引用领域已经突破了地理界线,并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基于此,GIS的教育中需要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强化GIS的基础教育属性,强调相关专业的空间思考能力。事实上,GIS是一门面向应用的技术学科。因此,各个与空间相关的专业,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等均存在着GIS教育的需求,以协助解决各专业中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这些相关专业中增加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基础原理等课程,让相关专业学生认识GIS、了解GIS,以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求。

2.以应用为导向,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在GIS教学中,充分考虑到GIS面向应用的属性,强调GIS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如“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设施联通必然涉及交通道路的规划及设计等。在此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均涉及大量的GIS应用。以道路规划为例,GIS的多源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能力使其具备独有的优势。在路网规划中需要涉及多种空间与属性信息,如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地形、人口及经济等,而GIS与遥感能够获取这些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利用GIS建立数据库,并根据需求创建相关的专题地图,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丰富数据的表达形式,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科技参考。然而,目前西部的GIS培养过程中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教学板块多,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什么都懂,什么都不会”的问题。基于此,在GIS人才的培养中需要以具体应用为导向,增加相关实践课程,着重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

3.以共享数据为切入点,强化区域遥感应用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相关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尤其是遥感数据经过多平台、多传感器的长时间序列积累,GIS学科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地理信息空间数据作为一种数据资源,其继承与共享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如国内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整合了大量的地球信息科学数据资源。进一步考虑遥感科学的综合性与可比性,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基于遥感的国别研究,获取相关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资料,如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及相关遥感数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区域气候条件与气候变化等,均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参考。

结语

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其地理信息教育具备赶超东部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良好机遇。因此,需要相关科研与教学机构从“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出发,强调GIS学科在不同专业中的基础属性,以应用为导向,以相关共享的地学数据为切入点,强化区域遥感应用,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对于促进西部地理信息科学教育及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与迫切。

[1]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北京:外交出版社.2015.

[2]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3]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4] 诸云强,孙九林,董锁成等.关于制定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计划的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1):53-60.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1FY110400)、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4jcyjA9001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30625)、重庆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升级改革试点项目(02020307-0021)。】

李晓蕾(1981- ),女,讲师。主要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教学研究工作。

刘睿(1983-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遥感研究。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战略
战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