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企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6-01-03 11:34:22赵卫丽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标准化体系

赵卫丽

(大连辽南船厂,辽宁大连 116041)

学术交流

船舶企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赵卫丽

(大连辽南船厂,辽宁大连 116041)

标准的竞争将成为一种水平更高的竞争形式,“得标准者得天下”,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从船舶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企业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企业应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标准化工作助推企业发展。

标准化;意识;执行力;通用性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标准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争夺产业制高点、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切入点。标准竞争将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1]。因此,船舶行业龙头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他们深信“得标准者得天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起草国家级、行业级标准并制定大量的企业内控标准。但是,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企业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领导标准化意识薄弱,不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标准化人力资源不足,整体水平较低;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标准与其他文件关系不清,实施较混乱;标准执行力不强;设计、制造过程中零部件的通用性较低;参与行业、国家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等。

1 领导标准化意识薄弱,不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标准化工作要想开展好,必须得到领导重视。要成立标准化组织机构,并由厂长兼任机构负责人,各级领导都应是组织机构成员。标准化工作无处不在,涉及到工厂经营生产的各个方面,因此,各级领导都应了解标准化,学会用标准化的理念管理企业[2]。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可以形容部分船舶企业管理者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没有标准船不会沉,没有标准船一样造”,在很多人眼里标准化开展的好坏与船舶质量、施工进度没有关系。让标准化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领导在安排各项工作时都会说按标准办事,办标准事,但是标准化是什么,如何系统地开展标准化,怎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实施标准,领导很难去研究。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长效管理,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其他方面反映出来的,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易直观地看见,短期很难实现预期目标,这也是造成领导不重视的原因。

标准化有助于企业在经营、生产、管理过程中形成规范、有序、统一的工作状态,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且应该自主实施,并且做到全员标准化。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得长远,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国家对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将逐步由政府监管向企业自主管理过渡。企业要学会自主开展标准化管理,否则将会被市场淘汰。

2 标准化人力资源不足,整体水平较低

国家在专业建设中,近两年才把标准化作为一个专业,系统学习标准化知识,培养专业标准化人员。现有的企业标准化从业者基本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大多数是从其他工程技术岗位转到标准化岗位的。好的标准化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标准化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后期不断培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次之的标准化员在专业技术上水平一般,标准化理论知识也是边干边学;最差的情况就是在一些企业标准化员得不到重视,待遇低,优秀的技术人员不愿从事该工作,企业随便安排技术和管理都很欠缺的人从事标准化岗位。诸多的因素导致企业的标准化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

标准化员在企业内承担的责任有:贯彻各级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编制本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并落实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体系,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组织实施与企业有关的上级标准和企业标准;组织对企业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标准复审;负责新产品研制、产品改进以及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工作;负责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和开展对外交流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标准档案,收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资料,并及时提供给使用部门;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对本企业有关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承担上级标准的编制、修订和审查任务。标准化员的职责艰巨,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准化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很严格,要掌握的知识不仅包含设计、工艺、试验、检验等技术领域,还要懂得规划、组织、协调等管理知识。要想做好标准化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而且要懂细节,要做到全面、细致、认真[1]。

标准化人人可以做,但是做好标准化却很难。作为一个企业,技术不断创新,管理不断进步,标准化员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技术,学会新管理,更新思维,要求知识的新陈代谢很快。标准化员必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扩展专业知识,深入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标准化员还要不断地关注国内技术发展和标准化发展,定期进行全面分析,保证企业标准化的开展紧跟行业标准化的发展[2]。

企业应重视标准化员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在选拔标准化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选聘真正适合标准化岗位的人员,让标准化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3 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建立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由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企业工作标准体系组成。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企业标准体系的表现形式,由标准体系结构图和企业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组成。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应符合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和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等标准的要求。大部分企业按照标准化工作要求,参照上级标准制定了企业标准体系,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上级标准识别不全面,更新不及时

企业标准体系所涵盖的上级标准有国家标准、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船舶企业,标准使用情况比较复杂,要想全面识别适用的上级标准,绝非易事,因此,部分企业的标准体系表涵盖的标准不全。要想把适用的上级标准识别全面,需要查找大量标准资料,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合理确定体系表的各个层次功能分类,进而把识别的标准都能分门别类的放入合适的位置。

上级标准定期更新,有新编制的,也有修订的、作废的,而企业没有精力随时跟踪标准更新情况,导致体系表更新不及时。为了保证标准体系完整有效,企业应每年对体系表进行一次复审,将有变动的标准及时更新。

3.2 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不配套

企业标准体系中还应包含大量企业标准,用来协调企业内的诸多技术、管理、工作事项。技术标准是对“物”的管理,重点在于技术要求一致,没有管理职责内容。管理标准是对“事”的管理,重点在于强调办事情时职责清楚和程序分明。工作标准是对“人”的管理,重点在于“责权利一致、清楚干什么、明白怎么干、任职讲资格”。工作标准其实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在该岗位的具体转化。由此可见,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应协调一致。

有些企业为了各种认证,强调管理标准建设,而忽视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建设;而有些则重视技术标准建设,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跟不上。三大标准应配套、协调,以技术标准为主体,配套建设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不是每一项企业技术标准都必须有一项企业管理标准来支撑,管理标准有时可以通用,比如企业有很多工艺标准,但工艺管理标准只有一份,可以覆盖所有工艺实施的过程管理。有时也可以没有管理标准,比如计算类标准,标准本身就是一些计算公式、方法,不需要管理标准再推动其实施。企业在针对一项特定的工作开展标准化时,一定要确定在编写技术标准的同时,是否还要编制、修订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来支撑其实施。

4 企业标准与其他文件关系不清,实施较混乱

企业标准化管理应该以企业标准为主体,不能上升为标准的以其他文件形式存在。但是企业内往往不知道什么样的文件能上升为标准,在有了标准以后又重复编制了很多文件,导致文件之间不协调,甚至存在矛盾,不知道执行哪一个是正确的。也导致了企业内文件成山,没有系统,想起一项写一项,不去追溯以前是不是有规定,起草的文件和已有文件的关系不明确。管理的源头首先是文件[3],从文件上就混乱,管理也就很难理顺。

在技术领域,企业编制了大量的技术标准,而同时存在的还有工艺文件、试验文件、专用图样等等。如工艺类技术标准和工艺文件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编制文件时首先应考虑已有的技术标准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如有个性内容在标准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或直接完善标准使其满足使用要求。

在管理领域,企业也编制了各类的管理标准,而同时存在的文件有红头文件、各种通知等等。某些管理事项如已经成熟,且反复应用,直接以管理标准的形式发布实施。如不太成熟可以先发布红头文件,待运行成熟转化成管理标准,在转化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标准发布实施后,相应的管理文件应废止。如在管理过程中发现某些方面运行有问题,应首先查明是不是标准存在问题,如标准有问题修改标准。不要针对问题下修改通知,而不从源头上更改标准,致使实际管理和标准要求不相符。

企业标准可以与其他文件并存,但要以标准为主线,其他文件为补充,不重复制定文件,确保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在标准上给予更正。确保技术和管理归零,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标准。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更加顺畅。

5 标准执行力不强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实施,要按标准规定做事。有些企业制定了标准但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存在标准和实际两层皮现象,标准的执行力不强。企业要实现法制,除了贯彻各级法律、法规、标准外,企业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标准一经发布,必须执行,否则,就是废纸一堆。造成标准执行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环节存在问题。

5.1 标准编制者的选择

企业标准编制者必须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经验丰富,了解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状况,掌握标准编写要求,工作严谨。而部分企业在标准编制者的选择上把关不严,经验不足的编制者写出来的标准会出现内容不全面,技术指标确定不准确等问题。

5.2 标准审查过程

标准草案稿完成后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审查,编制者可能在某些方面考虑得不是很全面,或对有争议的问题决断存在偏差,这需要在企业内部集思广益,召开评审会,协调各方意见,最终协商一致,经严格审查、不断优化形成的标准才能确保可实施,且实施顺利。而部分企业在标准审查过程中走形式,写标准成为编制者一个人的事情,审查人员不认真推敲具体内容,签字了事,这样形成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审查时不认真,实施时牢骚满腹,致使标准执行效果不好。

5.3 标准实施过程

标准的编制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落脚点是实施。实施标准前应对标准进行宣贯,让参与实施的人员真正理解标准的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及应承担的职责。标准经宣贯后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符合标准要求。应用过程中应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执行得好的给予奖励,对不按标准执行的要给予惩罚。再好的标准在使用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问题,企业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标准、应用PDCA原理、不断提高标准质量。在职工中形成懂标准、用标准、不断优化标准的良好氛围。

标准执行力差,很大的原因是在实施阶段放任自流,宣贯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监督没力度,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标准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标准化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希望企业真正重视实施环节。

6 设计过程中零部件的通用性较低

通用化是标准化的方法之一。通用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消除产品及其元件种类和工艺型式不必要的多样化;通用化促进对已有成熟技术的广泛利用,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创新的工作效率,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降低创新的风险;通过产品设计的通用化可有效地减少元器件的品种,降低采购成本,这还有利于物料的认证、管理、元器件质量的控制和稳定,从而保证新产品在大批量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3]。

船舶行业成批量的订单很少,一型船就要开展一次全面设计,很多企业不善于积累已有的经验,不去分析各船型在设计过程中有哪些零部件可以通用,每次都要设绘大量的专用图样,这就造成了设计、生产周期长,质量不好控制。

设计人员应形成标准化意识,对以往设计的船型进行分析,查找哪些零部件可以形成通用件,形成企业的通用件图库,习惯性从图库中选择零件,在设计中发挥通用化的作用。

有了通用化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就减少了反复看图、识图、思考的过程,批量生产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7 参与行业、国家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行业中谁能起草标准,谁就能引领本行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数量的多少,能够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的高低。行业内标准的起草单位大部分都是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他们掌握前沿科技和先进的技术,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中小型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积极性不高,也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较低,先进性较差,一直跟在大企业后面跑。

中小企业虽然很少能参与上级标准的编制,但是不能放弃参与上级标准化的活动,可以加入与自己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委员会,以此来了解标准化动态。参与标准的审查会,审查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企业要实施的标准提前介入审查,了解标准编制的来龙去脉,了解技术指标制定的依据,达到标准要求的方法,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标准实施。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话语权,争取一定的权益。

8 对策及建议

以上问题的出现,标准化从业者有一定的责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标准化工作在企业开展的越来越顺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首先,标准化员应加大对标准化宣贯的力度,让广大职工了解标准化、接受标准化,提高标准化意识。让领导了解工厂存在的哪些问题是能用标准化的方法给予解决的,宣传标准化的作用,让领导不仅从认识上重视标准化,更要从行动上重视标准化。提高标准化人员待遇,选拔合适的人员从事标准化岗位,给予标准化员更多的对外学习机会,扩大知识面,更新认识,紧跟标准化和科技的发展。

其次,有了领导的重视,标准化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以标准为主体,理清企业文件框架,清理整顿现有文件,使其脉络清晰,在后续建设上严把审查关;培养全员标准化良好行为,在编制、审查、实施各个环节,确保职工都能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提高标准执行力;以提高质量为切入点,在设计、施工中强调通用性。

最后,要加强对外沟通,分析自己企业在技术上的长处,积极参与上级标准化活动,让企业的专有技术在船舶行业内推广,更要及时了解船舶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9 结论

国家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科技部依据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认为标准化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提出和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企业也应更加重视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化在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标准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解决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标准化助推企业实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管理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升、职工行为不断规范的良性发展态势。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中心,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船舶专业委员会. 船舶工业标准化工作指南[S].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

[2] 崔国英, 马桂英, 陈丽叶. 如何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J]. 舰船科学技术, 2012(34): 41-42.

[3] 宋明顺, 周立军. 标准化基础[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中国船级社首次中标海外项目

2015年12月16日,中国船级社(CCS)获得恒逸集团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签发的大摩拉岛(PMB)石油化工项目“单点系泊和海底管线第三方检验服务中标通知书”,这是CCS首次通过投标方式获得海外单点及海管第三方发证检验业务。

该项目是文莱发展油气中下游产业链的龙头项目,对文莱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举足轻重,更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合作双赢项目,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该项目计划将于2018年建成投产。

项目海上设施部分采用第三方检验模式,包括建造一座30万吨级CALM型单点系泊系统及海底管线工程,位于文莱东部PMB岛北部外海区域,水深约30m。海底管线穿越Pelumpong沙堤至PMB岛陆地储运设施。主要包括漂浮软管、系泊缆绳、单点浮筒、锚链及其桩基系统、水下柔性立管、海管终端管汇(PLEM)、海底管道以及其他所需的工艺设备、仪表控制系统、电信和电气系统等。

(来源:中国船级社)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Ship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Zhao Wei-li
(Dalian Liaonan Shipyard, Liaoning Dalian 116041, China)

The competition of standard will become a form of higher level of competition. As the saying goes “Getting standard conquers the world”, the industry leading enterprises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ut in the industry as a whole,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level is uneven. Especially for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tandardization work still exists a series of problems. Enterprises should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o make standardization work help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andardization; consciousness; execution; universal capability

U69

A

10.14141/j.31-1981.2016.01.001

赵卫丽(1978—),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标准化。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标准化体系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4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