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茹 傅翠玉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王少茹 傅翠玉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自身飞速的发展,并且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专业技术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紧密。这一切都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一直存在机遇和挑战。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更是受到全体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课,其目的旨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素质,使之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现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面临着诸多挑战,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1 学生知识水平相差悬殊,课程教学实施难度大
尽管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但信息技术教学并非在各个地区都能正常开展。在一些教学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初高中就已经受过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中已有计算机,这些学生基本具备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知识水平的悬殊性加大了课程教学实施的难度。
1.2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速,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相关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得不得应用,进一步破坏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
1.3 教学模式与教学任务不适应
虽然在课堂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学生习惯了老一套的老师讲授“满堂灌”的模式教学,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实施困难。加上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应用不相关,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部分高职院校和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高职院校和教师过于重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认识不足。甚至有的院校和教师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让学生自学即可。殊不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后续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而忽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缺乏兴趣。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号)文件的精神要求高职教育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教”上,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模板,忽视了学生“学”,学生为教师的灌输对象,其主要教学环节表现为,教师讲解知识—教师演示相关操作—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维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动充分调动,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此方面的借鉴,在教学过程中药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的关系,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教材、媒体都要为这个中心服务,在实践中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发动学生自觉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角色,充分挖掘学习的学习潜力模式、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2.2 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对于大一新生,同一班级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班级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针对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在教学过程可以容易把握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采取与专业相关的任务,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能力。
2.3 改革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计算机教学体系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首先,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其次,根据专业设置不同的案例,项目,结合专业特色调整实训内容,强化技能培训。再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平时40%,期末60%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平时操作任务必须完成,改变了原来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明白,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能力为主,考核为辅的模式更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4 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
教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要特别注意吸收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最新成果,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是教材基本能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同步。
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塑造综合型人材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满足信息社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计算机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课程,高职院校和相关教师要改革教育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抛弃过去强调书本教学的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最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1] 赵慧.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6).
[2] 沈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3] 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3).
21世纪时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为了更好的培养时代与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实在必行。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内容改革思路。采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