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服为什么这么“丑”
微信朋友圈里一篇《中国校服为什么这么丑》的帖子近日在网上被风传,帖中狠批中国学生的校服,认为“中国校服之丑冠绝全球,但它耐磨、耐洗、省事,不怕学生长个头……”。分析中国校服成为宽大运动服的原因时,文中提到,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初中三年合身的校服就要换三次,而且还要分夏、冬、春秋三类,常穿服和运动服两种,算下来一共要36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帖中还提到,美国、英国等国反对学生穿校服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反对学生穿校服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家长所要承担的费用较高;二是一部分人认为统一校服的做法与鼓励注重个性化发展和注重创造性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
微评:在中国,学生穿校服是必须的,校服能够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而且校服还能避免学生在服装上的攀比,无论贫富,在校服面前可谓人人平等。同时,服装统一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让学生从心里觉得每个人都平等,但也有不利影响,就是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只要稍微把校服设计得不单调,学生也会喜欢的。
日光下啜泣的“粉色小猫”
在西亚国家巴林,一张“粉色小猫”被关在笼子里的照片一经出现在社交网络上,便立即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这只小猫只有4个月大,为了便于售出,它全身被染成粉色。17岁的少年比拉尔在城镇市场上发现它时,它正在流着泪啜泣,全身散发着刺鼻的味道。他晒出了这张“粉色小猫”被关在笼子里等待被出售的照片。巴林动物慈善机构发现后,立即发起了对这只小猫的营救行动。当地动物保护组织将它救出后,给它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显示,它身上的染色剂有可能造成过敏,这种染色剂被怀疑是用来粉刷墙面的工业油漆。
微评:近年来,虐待动物、动物贩卖等事件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很多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宣泄不满情绪的渠道,又无力去改变现实,往往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进行攻击,通过发泄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快感。在人们斥责虐待者可耻的行为时,应当反思的是,如何提高民众动物保护的意识,以及如何将虐待动物入法。
教授“头上长草” 卖萌授课两不误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2级工管1班的《离散数学》课堂上,69岁的周启元教授从兜里拿出非常流行的“头上长草”的发卡,夹在自己头上当道具,解释组合分析等原理。周启元教授“萌萌哒”的外形,让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中记住了枯燥的数学原理。周启元在该校被学生称为“老顽童”,不仅在课堂上唱歌、弹电子琴,偶尔还会卖个萌,他还经常给提问的学生发零食。其课堂不仅生动活泼,教过的学生还鲜有挂科的情况。对于周启元的教学创新,在被学校和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不过周启元表示,教书不只是职业,还是他的事业,只有把它当成事业后,才会想方设法乃至用“稀奇古怪”的点子把它做好,做出成绩来。
微评:在人们的认知里,似乎老师这个职业就是跟“死板”、“严肃”、“苛刻”、“不近人情”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的。而事实上,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授课,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要老师的行为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反作用,我认为没必要拘泥于形式。
“精神病”流行并不好笑
近期,有种病——“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很流行。原因是,不久前一起宝马车肇事案的肇事司机经权威机构鉴定其在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当一纸“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鉴定出来时,舆论无法平静。人们的调侃,是在表达一种不满或者不解——“急性”、“短暂性”,如此临时偶发的精神障碍,是如何判断出来的?现实中一时失去理智、心智崩溃的冲动杀人者是否都能算“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微评:“精神病”流行背后,值得反思的是时下一些鉴定的公信力、证明力以及科学性是否充分。我们担心有人为了减轻处罚,明明没有精神病而装病造假,同时,我们更担心,一些精神病患者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被当成完全行为能力人而定罪量刑,如此就造成司法的不公和对精神病患者的二次伤害。对司法鉴定抱持更审慎、严谨的态度才是当下最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