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努力,需要汗水,需要坚持,需要把握,甚至需要去创造机遇……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拼搏才会成功!
大师的弯腰
卢梭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父亲是一名打铁匠。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因此经常传授他一些打铁的知识。
卢梭进入学校读书以后,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绘画,而不是打铁。放学回到家,他几乎满脑子都想着绘画。为此,卢梭耽误过许多父亲安排给他的工作。有一次,卢梭因为绘画忘了给火炉加煤,等父亲回来的时候炉火已经灭了。父亲大发雷霆,不仅把卢梭重打了一顿,还把卢梭的画笔和画纸都扔进了门口的玉米地里。卢梭没有哭,没有喊,他只是在完成了父亲安排的任务之后,悄悄地跑到外面,弯腰捡起了画笔和画纸。
后来,为了糊口,卢梭成了一名乐团小提琴手。尽管他的小提琴拉得不错,但他更喜欢绘画,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拿出画笔和画纸创作。时间一长,他的上司终于发火了,把他的画作和画笔扔进了垃圾箱,还警告他如果再画画就解雇他。卢梭没有争辩什么,只是在上级离开之后,弯腰从垃圾箱里把画笔捡了起来。
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卢梭进入了巴黎海关工作,还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卢梭简直如鱼得水,把办公室当成画室。可想而知,他的上司知道后有多么生气。在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事件之后,上司终于忍无可忍,把他解雇了。卢梭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遭遇,他没有解释,没有央求,而是再一次弯腰从垃圾桶里捡起了自己的画笔,安静地离开了办公室……
卢梭失去了工作,却拥有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经过这些年的磨炼,他的绘画技术其实已经堪比大师了。1885年,卢梭办了自己的第一次画展,结果所有的参观者都被他的画作打动了,卢梭这个名字也在一夜之间街知巷闻。经过多年的努力,卢梭最终成为了法国甚至是世界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素材解析:兴趣是成功最强大的牵引力,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在一次又一次打击面前,卢梭都没有妥协,而是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有志者事竟成,卢梭终于用自己的坚持赢得了成功。大师的三次弯腰所折射出来的恒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从人生的最底
林清玄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开始的。17岁那年,林清玄决定离开家乡。临行前,妈妈送了他一样东西,一个玻璃的瓶子,里面装着黑黑的东西。母亲说:“你别小看它,这里面装了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样是拜祖先的香炉里的香灰,一样是农田里的土,还有一样是井里的水。闽南的祖先们在离开家乡的时候都会带着这个,说是带着这个去到别处就不会水土不服,而且有了它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乡。”这个瓶子至今还摆在林清玄的桌上,它让林清玄明白了什么是家乡。
因为身上没钱,林清玄离家后的生活一度过得很苦。林清玄曾经在餐馆当过服务生,做过码头工人,摆过地摊,还在洗衣店烫过衣服,甚至还杀过猪。那会儿他只有17岁,却已开始陆续发表作品,被一部分读者视为“天才”。林清玄一直坚持写作,希望能变成一个成功的作家。在他们那个地方几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林清玄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1000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2000字的文章;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3000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林清玄还坚持每天写3000字的文章。
在林清玄生活的年代,要当作家很难,因为稿费很少。他还有个习惯,就是绝不废话,能3000字写完的,绝不会写成5000字,能500字写完的绝不会变成1000字。
想当作家并不是容易的事。为了生存,林清玄开始去报社上班。他工作很卖力,因而很快就得到升迁,第六年就当了总编,同时还为报纸的18个栏目写稿,当电视公司的经理并主持节目,还做了广播节目《林清玄时间》,一时风头无二,成为大众眼中成功的人。
到如今,林清玄一共写了170多本书,码起来比他还高。因而他在台湾某杂志评选的“40岁以下的成功人士”中, 名列第一。
素材解析:出身卑微的林清玄并没有甘于平庸,而是胸怀理想,不畏艰辛,勤奋写作,用汗水浇开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花。人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但起点与人生的高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即便出身卑微,也能攀上事业的高峰,林清玄便是最好的榜样。
刘德华的“厚脸皮”
1982年,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刘德华和林子祥、马斯晨、缪骞人等一起在海南岛参加《投奔怒海》的拍摄。在拍外景戏的时候,他们经常坐在一辆敞篷货车上赶来赶去,一路上特别枯燥和乏味。
有一次,刘德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唱歌给大家听好不好?”
马斯晨和缪骞人等人一听,都吓了一跳。唱歌?也不想想身边正坐着林子祥呢,他可绝对是当时香港乐坛的老大,有他在场一般人哪还敢唱歌?就连有着“粤语流行歌曲开山鼻祖”称号的许冠杰都曾表示“有林子祥在场会觉得压力特别大”。马斯晨和缪骞人不约而同地往林子祥脸上看去,刘德华也明白了两人的意思,可是他不但没有胆怯或者难为情,还对林子祥说:“我就唱两首你的歌,你帮我指点指点,给点意见吧!”
林子祥的儒雅是出了名的,他自然不会拒绝。当刘德华唱起了林子祥的代表作《分分钟需要你》后,车上的人都笑了,相比于林子祥那清晰明朗的嗓音,刘德华那低沉粗犷的嗓子实在显得太滑稽了。林子祥认认真真地听着,最后他夸奖刘德华说:“你的嗓子很特别,很有磁性!以后有机会的话来我的录音棚里玩吧!”
电影拍完后,刘德华真的经常去林子祥的录音棚里玩,有时候是观察别人创作和演唱,有时候则是自己试着一展歌喉。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得到了林子祥的很多帮助。
就这样,刘德华抓住机会唱歌,还真唱出了一点小名堂。1985年,他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正式向歌坛进军;5年后,刘德华靠着《可不可以》和《再会了》两张专辑奠定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跻身四大天王行列。
“我真是厚脸皮!”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刘德华说起这段经历时这样评价自己。不过,他接着又说:“可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的脸皮不是那么厚,能有今天的刘德华吗?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害怕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你就应该全力向前冲!”
素材解析:成功离不开机遇。有时候,机遇会主动送上门来,只要善于把握就行。但更多的时候,机遇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刘德华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厚脸皮”赢得了林子祥的指点和帮助,最终获得了成功。是啊,与其坐等机会,还不如主动寻找机会!
色盲摄影师的彩色
在世界书画展上,有一本名叫《海的发现》的摄影集格外引人注目。影集里所有照片拍摄的都是大海,都是捕捉浪花的瞬间,水和光被定格在镜头里,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极致之美。而这些作品的摄影师竟是一位色盲症患者。
这位摄影师出生于澳大利亚,他从小喜欢涂鸦。3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套彩色铅笔,可他涂画出的色彩总是让父亲觉得很奇怪。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父亲发现他对色彩的辨别能力有问题,就带他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竟然是色盲症。
父亲收起了彩笔,也不再与他讨论任何与色彩有关的话题。慢慢地,他也开始逃避色彩斑澜的世界,性格变得很孤僻。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他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终日工作在昏暗的地下,他的生活没有颜色,只有黑暗。
一次,他和父母乘船去旅行。在甲板上吹海风时,他无意中看到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在海上冲浪,虽然波涛汹涌,可年轻人丝毫没有惧怕,而是和海浪展开了一场力与美的较量。
他看呆了,原本平静的心也被深深震撼了,从来不愿拍照的他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拍下了那个画面。父亲看到他专注的神情,告诉他其实自己也可以在人生的大海上来一次冲浪。父亲的话在他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从那一刻开始,他喜欢上了摄影。
旅行结束后,他的内心依然激动不已,他时刻都想去拥抱大海,去感受那富有生命感的浪花的跳动。他买了相机,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拍照。可这一次他在船上没找到适合拍摄的位置,眼看船快要靠岸了,他心急如焚。他不想失去这次拍摄的机会,在船靠岸后,他跳到海里与海浪面对面。
在大海里游了4个多小时,他的体力也即将耗尽,可相机里的每一张照片都令他振奋。上岸后,他翻看着所拍的照片,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走出地下隧道,过上另一种生活。他马上给老板打了电话,说自己不能去上夜班了,于是继续去拍摄。
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摄影比赛的消息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把自己刚刚拍摄的一张阳光下海浪的照片发了过去。他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竟然获得了一等奖。他以一个华丽的转身,在摄影界声名鹊起。
他,就是澳大利亚色盲摄影师雷·柯林斯,一个喜爱拍摄大海、将蓝色注入生命的摄影师。
素材解析:上帝是公平的,他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悄然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挫折,无论身陷什么样的困境,只要你心灯不灭,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崭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