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 刘艳艳
【摘要】浅析石油工程专业方面的有关“油田化学”课程实际现状,通过分析可知对学生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应当包括几个方面,化学基础、主观能动性以及考试形式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基础理论内容进行应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并最终达到一定水平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油工程 应用型人才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54-01
作为石油工业当中一项重要科学应用学科,油田化学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一种应用在钻井、采油、集输等多个领域当中的技术内容。为此,需要充分掌握“油田化学”相关知识内容,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性技能与综合素养才能够更好的为石油工业发展提供帮助。油田化学课程本身属于交叉性学科内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为此,如何能够在课堂当中掌握上述内容至关重要。
一、课程教学现状情况分析
(一)学生化学基础相对较差
“油田化学”作为一种交叉性综合学科,其涉及到的领域相对较多,包括表面活性剂、高分子与相关油田化学品等的应用性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受到本科阶段教学课程影响,我国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往往在大学初年只是开设了“普通化学”,在化学理论方面专业性能力偏弱,尤其是在分子结构内容对性能产生的影响问题上,大多数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仅能够停留在中学阶段。这就造成了学生会产生对“油田化学”的理解能力偏弱,教学难度较大情况出现。
(二)学习主动性及考试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油田化学学习难度较大,实践性机会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这项学科的学习热情会不断降低,一些学生甚至对所学专业的关系问题都无法理清。除此之外,结合当前阶段教学条件,考试属于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方面学习,但是目前总评成绩结构并不科学,“油田化学”方面考试采用的是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方式。期末成绩作为总成绩当中很大一部分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在考试期间进行临阵突击。这种方式并不能够体现出学生实际效果。
(三)应用性人才培养环境差
石油工业需要应用型人材,当前一些高校当中均建立了“卓越工程师班”以及基地班与普通班。目的就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具有应用性的人才。尽可能避免学生出现“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局面出现。
二、课堂教学及考试方式创新研究
(一)教学创新,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建设
教学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将基础理论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有机联系起来,教学方法方面也应当开发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借助于动画演示等方式实现更加立体的教学展示。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自制化学实验对相关化学流变进行展现,利用化学软件chemoffice对分子结构进行演示。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主动思考与提问对学习效果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学首要任务应当对学生产生启发性,采用传统一般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应当引导学生针对现有的石油工程以及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例如对高矿化度的油藏实现聚合物驱时,教师可以对多种类型聚合物化学结构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上述中结构式进行分析,观察其中的异同,并最终得到如何对分子进行改进的结论。
(三)评定方式转变
通过在不同类型班级进行考试评估,形成有效评定方式。通过对小班类型进行教学考评时,应当对期末考试部分进行弱化,总成绩的结构比重也应当进行调整,平时成绩(20%)+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50%)构成总成绩,以此种方式完成对学生的评定。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讨论阶段,应当将讨论组人数控制在5人以内,学生之间协作分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合作完成教师制定的多媒体汇报文献。同时需要推荐其中一人作为代表对汇报材料进行答辩,教师需要进行点评与打分,成绩则直接记录到讨论成绩当中。
综上所述,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化学基础情况,对教学方式以及考试方式进行有效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除此之外,还应当针对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条件较差情况,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建立相关学习方法,以此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马超,赵林,付美龙.提高《油田化学》教学质量方法探讨——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第二学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02:377-379.
[2]刘德新,王业飞,赵修太,樊泽霞.石油工程专业油田化学课程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38-39.
[3]耿春香,张秀霞,赵朝成,王志伟.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1,06: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