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2-01
爱是什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太阳,能让坚冰融化,爱是奇迹,能点石成金。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持之以恒,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潘老师,妈妈不要我了。要把我送到亲妈那去,我不想去……”班上那个叫雨的学生又来向我倾诉了。雯雨是现在五(4)班的一个学生,对于她的情况,我有较多的了解,因为我教了她三年,曾对她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雨的身世有点曲折,至少在大多数的同龄人中可算是“历经坎坷”。她的父母生下她一年就离婚了,后来母亲再嫁,把她送给了别人家。养父母多年不育,待她还不错,可以说八岁以前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在她上三年级时,养母又生了个儿子,从此境遇就一落千丈,她再也不受养母的欢迎了,所以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现在的她随养祖父母生活,坎坷多舛的命运,把一个花一样年龄的女孩折磨得如同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较关心她,她也经常通过日记,作文等方式向我倾诉。在养母没生弟弟之前,她的童年生活快乐多彩,正如她在周记中所说“有这样一个关心我的妈妈,真幸福。”可在以后的周记中,能逐渐发觉她敏感的心灵正在脆弱下去。也许正是因为家人对她的态度前后反差太强烈了,幼小的心灵怎能承受如此强震?从此,她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自卑,害怕被送走,害怕被曾经爱她的“家人”遗弃。她反复离家出走,我曾几次和她的家人在晚上去找她,有一次在火车站竟然找到了她。因为我对她的关心,她对我较信任,心里话也愿意倾诉,所以我总会听到关于她的各种事情。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我总是鼓励雯雨积极地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尽情向我倾诉,把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为不良情绪找到出口。
可有时一味地同情,滥用爱心,只能让雯雨更觉得自己可怜,甚至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这只能是过犹不及。果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我想发动全班的学生向她捐款捐物,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竟然不来学校了,还要离家出走。
这件事发生后,我先和她谈话,了解事情原委。原来她看到别人都那么幸福,联想到自己的“不幸”,感觉在班上同学面前没面子。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和风细雨的施以关爱,而是严肃地把介绍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事迹的文章递到她手里。对她说,:“别的大道理不多说,我只想问你,感动吗?如果被感动,那么,反省自己。”许久,她终于说企望得到关爱,并非真的想走。我正色道:“你眼光只局限在自己所谓的不幸上,但想过没有?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不幸者,他们都选择离去吗?你敢说自己是最不幸的吗?至少,你有生母,还有养父、养祖父、奶奶,他们让你饿着、冻着、不让你读书了吗?何况,你所受过的挫折,将会使你比别的同学更坚强。
拘泥于茧中,永远不会化茧成蝶。越美丽的蝴蝶越是经得住磨难。心灵的伤痛并不是沉沦的资本。纸上谈兵永远不够,我要让雯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到师生的爱,获得安全感。根据她的“闪光点”,我经常在班级内开展活动,语文课上不时地表扬她,使她获得自信。和科任老师配合下,她重新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诵,大方地演说,从容地上台表演……我对她强调:“每个人都会有愁云惨淡的时候,会急切地渴望找到快乐的身影,其实它藏得并不远,只要你偏偏脑袋,就会发现另一番风景。”快乐的“老家”在哪里?在心里啊!
成人世界的不公平对待,往往会使孩子以反抗作为应对方式,消极对抗,高度焦虑抑郁,甚至轻生。雯雨心灵世界受到了伤害,家庭因素的影响是难咎其责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她家进行家访。雯雨养父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关心到她,养祖父母由于媳妇的原因,对她的态度也不太好。况且农村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打就是骂,这使觉雯雨得家庭生活没意思。我劝导雯雨养祖父母,不可将怨气洒在她身上,多给她关爱,让她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亲情,是拨开雯雨心头愁雾的太阳。我特别反对家长使用暴力,包括语言暴力,羞辱贬低,嘲讽式贬低,将非常容易催生孩子“走极端”的病态心理。
有时老师的关爱可以给学生的心里点起一盏长明之灯。通过和雨断断续续的交流,老师、同学、家长的配合,自身的努力,雯雨的脸上重现阳光般的笑容,经常和好友说说笑笑了。如今,我已经不教她了,但是她经常会在放学后来到一(1)班的教室里和我谈心,告诉我她现在的生活,我感觉到她很快乐,我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虽然雯雨无法改变自己现在的命运,但我们相信,她终将破茧成蝶,经受住风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