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市场,成长缓慢?中国顶级时装设计师缘何遭质疑

2015-12-31 08:29赖松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时装设计顶级时装

本刊记者_赖松

远离市场,成长缓慢?中国顶级时装设计师缘何遭质疑

本刊记者_赖松

在设计不受重视的消费观念下,纷繁复杂的绣花、绣片更易增加消费者对设计师作品的价值认可。

或许在“女魔头”Anna Wintour心里,中国的时装设计师更像是致力于保护并发展民间传统技艺的工艺美术专家。和西方的设计师相比,对一个民族的文明、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设计”的功夫恰恰是很多中国设计师所欠缺的。

日前,时尚媒体圈的“大姐大”,美国《VOGUE》杂志主编、康泰纳仕集团艺术总监Anna Wintour第二次造访北京。其间,在与郭培、Lawrence Xu、Masha Ma、马可以及Uma Wang等几位中国颇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会面之后,Anna Wintour毫不客气地说,她并没有看到中国时装设计师有什么成长,甚至认为他们的设计和全球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

对Anna Wintour的语出惊人,被质疑没有进步又远离市场,不知道国内的设计师作何感想。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大名鼎鼎的时装设计师如何挣钱解决生存问题的呢?究竟中国的时装设计师是不是真的游走在市场之外?

明星营销,赔本赚吆喝?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哪些人才是所谓的中国“顶级”时装设计师。在时尚圈和服装设计业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有两种:一类是像郭培、Uma Wang、Lawrence Xu、Masha Ma这样在时尚、娱乐媒体上拥有较高曝光率的时装设计师,他们或是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是拥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另一类则是官方认可的,头顶中国时装设计行业最高荣誉——“金顶奖”的设计师,这类设计师更像是中国时装设计的国家队,举世瞩目的“新中装”就出自其手。截至2014年底,仅有张肇达、吴海燕、祁刚、王玉涛等17人获得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这个头衔。

不论从时装设计诞生发展的历史规律,还是从时装产业运营的现状来看,只要顶着时装设计师的头衔,认可社会对时装设计师的种种评价,这些人大多都会以个人名义成立设计工作室并创建独立的时装品牌,进而以售卖设计作品的方式来养活自己。在中国,上述两类被誉为顶级时装设计师的人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往往是名气越大,活得越好。

从创办独立品牌的那天起,时装设计师们对独立品牌的定位都非常高,有的名气大的设计师甚至还打出了处于时装设计领域最顶端的“高级定制”旗号。当然,他们设计的衣服定价自然也低不了,一套衣服动辄几万,标价数十万的设计也并不稀奇。就算是名气稍弱的时装设计师,在产品定价上也远高于大众消费所接受的层面。

在如此高昂的定价策略之下,想要赢得客户并让他们欣然为自己的设计买单,这并不容易,但是既然是顶级的时装设计师,他们当然会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设计师们通常会借助演艺名人进行推广,通过各种社交手段把自己的作品“披”到政商名流或演艺名星的身上,尤其是即将出征各大电影节红毯仪式的女明星。如此一来,经过明星曝光、媒体宣传和民众关注,设计师的高级定制时装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高昂的价格也自然有了“合理的价值”支撑。

在过去的几年间,这的确是时装设计师挣钱的一个好方法。不过,从业资格较早、且拥有大量优质客户资源的郭培却对此非常反感。在她看来,那些名气不足、客户资源稀缺的年轻设计师成群结队地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计报酬地送给明星们使用,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却失去了最有市场潜质的目标客户人群,这会给时装设计乃至整个服装行业带来不可治愈的伤害。“因为设计师们这么做,很容易给明星们带来一种错觉:既然有人愿意白送,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买衣服呢?”

设计,不能只为迎合社会

名人效应成为设计师时装高昂价格的“合理”支撑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愿意为“设计”这种更高级但相对无形的劳动来买单的观念还未形成,哪怕是有消费能力的富商巨贾、演艺名流亦是如此。而更多的时候,人们将时装设计师的身份定位为一个缝。所以,中国时装设计师们为存而想出了各对方法,这并没以过多批评的。中国市场上充斥靠工业化手段大规模生产的成衣在全球市场被贴上了廉价的标签。正因为如此,中国的顶级时装设计师们才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应当把心思用于设计出不同于大众成衣市场的东西,引导人们发现时装的美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消费兴趣。

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调整阶段,诸如买手制百货、买手集成店等帮助独立设计师将设计转化为终端消费品的渠道体系尚在摸索之中,虽然时装设计师的生存压力巨大,产业环境也并不理想,但这些外界因素并不能成为中国时装设计水平发展缓慢,甚至裹足不前的借口。

对于中国的时装设计现状,曾有媒体进行过这样的总结:在设计不受重视的消费观念下,中国消费者只愿意为材料成本与工人的劳动时间这两样非常现实的东西掏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时装设计师开始四处寻找成本昂贵的面料,他们不辞辛劳地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新的设计语言,攫取新的设计灵感和元素,进而以纷繁复杂的绣花、绣片来增加作品的价值。

其实,早在二十年前,欧美国家的时装设计师也曾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浓厚兴趣,但他们把那些文化元素转换成了经典的时装设计,和西方的设计师相比,这种对一个民族的文明、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设计”的功夫恰恰就是很多中国设计师所欠缺的。

即便是名声在外的顶级时装设计师,也必须依靠某种工艺或者某种只有中国才有的材料才能引发关注,获得成功,这在当下国内的时装设计业内已经被当作是一种“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Anna Wintour对中国设计师的指摘也不无几分道理。在这种“奇怪的共识”下,设计师们沉迷于谈论繁复的绣法、费时的劳动以及价格不菲的材料,而不是钻研设计与版型。难怪Anna Wintour会产生错觉,也许在她心里,中国的时装设计师更像是致力于保护并发展民间传统技艺的工艺美术专家。

总结而言,在社会消费观念和商业体系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下,中国的顶级时装设计师只能用一种迎合社会的方式来做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解决设计师的生存问题,坏处是让他们的设计很少和社会主流消费人群产生联系。这或许就是中国顶级时装设计师被质疑远离市场、水平进步缓慢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时装设计顶级时装
LOVE, XO
未来主义
薮猫:沼泽里的顶级猎手
以顶级专业的眼光选择顶级品质的产区
时装
创意产业时代下的英国“时装设计”产品价值链研究
全球十大顶级美人排名中国一人上榜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九牧王杯”第21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揭晓
时装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