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杰贤
在雾霾和环境治理的路上,科技永远只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和全社会的意识和决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拉着你的手,却见不着你的脸。”看着一个个调侃雾霾的段子,曾经我们只有苦笑和无奈。
然而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心惊肉跳、一身冷汗之后,骤然意识到: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了,也正像片中说的,“人类,准备战斗吧!”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从多维度入手解决,科技便是维度之一。
1943年7月,美国洛杉矶出现严重雾霾。当时的洛杉矶市政府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4个月内消除雾霾。随后,政府关闭了市内唯一的一家化工厂,同时停用了30万座焚烧炉。然而雾霾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变本加厉。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老人多达400人。
后来研究发现,洛杉矶雾霾的产生跟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强制汽车安装尾气排放净化器,这成为洛杉矶治霾成功的关键,也凸显了科技在治理雾霾中的巨大力量。
除了美国,在其他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法国利用地面、高空及遥感监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PM2.5等颗粒物,为空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0年间,巴黎PM2.5下降40%,氮氧化物下降35%,收效显著。德国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减少雾霾的发生。从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采集最新交通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实时计算出不同街道和路段的污染状况。在可能发生严重污染的区域,信息化系统会自动调整信号灯进行交通调流,以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得益于这一措施,波茨坦市如今大气二氧化氮浓度比2012年这个项目开始时测得的数据降低了4%。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气污染形势是不一样的,但科技治霾的必要性并没有变。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中,科技和信息化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分析成因,找到源头,采取措施,这是治理雾霾的关键。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的王韬说:“如果你不知道污染源的准确来源,相互之间的影响方式和在城市中分散情况,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那么污染问题就很难解决。因此,数据的获得和分析非常重要。”
要综合做到更高精准的新能源预测、更有效的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以及去做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的预报等,就要涉及如何及时、准确、丰富的采集数据,以及把这些数据做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优化,从而支撑决策和措施,这中间将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关键的IT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被公认是科技治霾的三大利器。把物联网获得海量的数据,以云的方式来进行实时快速交付,通过大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支撑精准的管理决策。
“如果你不知道污染源的准确来源,相互之间的影响方式和在城市中分散情况,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那么污染问题就很难解决。因此,数据的获得和分析非常重要。”
其实,早在2012年科技部和环保部联合启动了“蓝天科技工程”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推进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此后,地方政府启动了一波科技治霾的浪潮。
先说一个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案例。
南京机动车保有量目前已达160多万辆,而且以平均每月2万辆的速度在递增,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要想了解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情况,首先要了解每辆机动车的排放信息。于是,南京在全市范围给机动车加装一个名为“环保信息卡”的RFID标签,里面储存着车辆的各种信息,如车牌号、发动机排量、排放标准、有无违章、黄标车还是绿标车等等。同时在全市道路上部署了500个RFID读卡装置,当装有“环保信息卡”的汽车经过这些装置时,汽车尾气排放数据将通过物联网系统和云计算网络传输到后台大数据分析中心。利用这一系统,南京每天乃至全年所有路段的尾气排放量都可以精确计算出来。
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只要轻轻一点,各条道路的尾气排放量便一目了然:PM2.5和氮氧化物浓度最高的3条路分别是玄武湖隧道、玄武大道和龙蟠中路;一氧化碳浓度最高的3条路分别是玄武湖隧道、龙蟠中路、玄武大道。
南京市汽车尾气遥测系统除了能计算出PM2.5和氮氧化物浓度,还能根据全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排放标准、单双号情况来测算污染物的变化。例如,某个时段在路上行驶的黄标车有多少,排放了多少尾气,可以据此计算出黄标车全部淘汰后能减少的污染量。同样,如果在某路段实行单双号限行或者改成单行道,污染排放减少量也能算出来。
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工业重镇唐山被多次提及。记者也从多次到唐山采访,客观地讲,环境治理工作还是有目共睹的。
唐山市的产业结构以冶金、建材、电力、化工、机械为主导,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这是客观事实。。唐山市政府很早便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治理工作的艰巨性,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口号,并在2013年出台了《2013-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4年,唐山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惠民“一号”工程,筹措各类资金近100亿元,全面打响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同其它地方一样,科技也是唐山市治理大气污染屡试不爽的手段。唐山市启动了“智慧环保”建设,构建集环境要素齐全、技术设备先进、基础数据完备、应用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利用的智能化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监控平台,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
“上午10时22分10秒,某钢铁厂西区监测点的二氧化硫排放值720毫克/立方米”,环境执法人员手机接到的一条报警短信,短信还提示该监测点的排放标准是600毫克/立方米,执法人员随即用手机登录环保执法系统查看,通过视频监控,显示该企业正在排放烟尘。于是执法人员快速赶往排污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后,联系企业负责人,敦促其立即停止相关违规行为。这就是唐山市环保部门搭建的“环保智能化移动执法系统”,通过无线宽带网络以及安装在排污企业周边的摄像头、传感器和监测数据卡,实时在线监控企业的排污情况,一旦排污量超标,系统自动发送告警短信给环境执法人员。
南京和唐山之外,科技的治霾的故事在国内还有很多。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在今年“两会”上便非常应景地提出“互联网治霾”的概念。他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现在都在围绕互联网做融合创新,这将有助于产业升级,包括环保行业。
无论是从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人际交往、传播模式、增进信息对称开始,还是到对全社会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的渗透,互联网都在以其特殊的技术方式帮助推动和实现社会经济的结构转型,使得经济增长在资源利用上更具效率,在产业结构上更加健康,在物质构成上更富“轻型化”。就此意义上,互联网实则已经间接地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治霾”也自然是功不可没。
但是,在雾霾和环境治理的路上,科技永远只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和全社会治理雾霾的决心。
同样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提交了一份提案,名字为《关于将治理雾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建议》。在提案中,他建议中央政府发挥强有力作用,加速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系统方案,有效聚合各方力量,通过出重拳、用猛药、打组合拳,从根本上减少和根治大气污染。
穹顶之下没有霾,我们期待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