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军
辛弃疾以姓自嘲
辛弃疾生于金兵入侵的战乱年代,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历任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淳熙八年因力主抗金,与投降派政见不合,受到排挤,被弹劾革职。随着年事日高,心情日渐抑郁,词风由豪放变为消沉。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不能抵御外寇报效祖国,不禁忧从中来。在《永遇乐·烈日秋霜》中,自嘲:“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字里行间充满艰辛悲辛,厌世凄凉的心情跃然纸上。
苏轼改诗贬黄州
宋代,王安石担任科举考试主考,苏轼应试得中进士。按宋代官场规则,王与苏乃师生关系。虽然王安石主张改革,苏轼反对新政,二人政见不合,但却在文学上过从甚密,有惺惺相惜之谊。一次苏轼到王府拜见老师,家童告知王在花园凉亭休息。苏轼径直前往,偏遇凉亭无人。几案上置有王安石尚未脱稿的诗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轼认为菊花是不落的,就信笔续写:“秋花不落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后,二人寒暄闲聊一会儿就分手了,对写诗一事没再提及。后因政见不合王将苏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苏到任时正逢秋天,他情绪低落懒于政事,一次到花园散步见落英缤纷,满地黄花,这时恍然大悟,原来黄州地方的菊花是落的。这位才高傲物的大文豪才知道自己有不如老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