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耦合法的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耦合模式研究

2015-12-30 06:39唐林霞

引用格式:唐林霞.基于关联耦合法的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耦合模式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7):53-57.

Citation format:TANG Lin-xia.Research on Coupling Mode During Inducing Process of Public Safety Event on Water Pollution Based on Linkage Theory[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7):53-57.

基于关联耦合法的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耦合模式研究

唐林霞

(重庆行政学院 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重庆400041)

摘要:多因素的复杂耦合作用是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过程中的强大动力,运用关联耦合法,从宏观的关联耦合向量和中观的关联耦合变量两个层次梳理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因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诱发因素之间的五种耦合作用方式。研究最后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剖析上述五种耦合方式的变迁作用如何逐步推动事件的演化和发展。

关键词: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耦合模式;关联偶合法

收稿日期:2015-04-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应急决策支持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案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91324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案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况构建与推演方法研究”(71403065)

作者简介:唐林霞(1984—),女,湖南邵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7.009

中图分类号:X52

Research on Coupling Mode During Inducing Process of Public

Safety Event on Water Pollution Based on Linkage Theory

TANG Lin-xia

(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Chongq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Chongqing 400041, China)

Abstract:The complex multifactor coupling is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public safety event on water pollution. With the linkage theory, we identified the inducing factors of the event in both macroscopical linkage vector perspective and medium linkage variable perspective. Base on it, this article concluded five coupling modes among the factors. And, using Songhua River pollution incident as our case, we elaborated how these five coupling modes gradually push the evolv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event.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public safety event; coupling mode; linkage theory

一、引言

水体污染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会威胁到特定范围内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有可能演变成公共安全事件。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要确保公民的利益和安全。2005年在日本神户举行了世界减灾会议,大会拟定的《兵库宣言》提出了:“各国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出台相关减灾政策,灾害中确保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2]因此,政府应该针对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出台科学有效的减灾政策。然而这有赖于对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机理的认识和把握。

学者对于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的研究主要从下述两方面展开:其一,探索水体污染事件的污染物来源[3-4],其二,事件爆发之后,从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漏洞与不足等角度进行反思[5-7]。上述研究都是探寻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因的有益探索,但是遗憾在于上述研究都未能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因素纳入系统研究的范畴,仅仅关注诱发因素中的某一个方面——应急管理不当,或者关注其中一个方面中的某个具体因素——污染来源中的重金属污染源,缺乏一个总体框架将众多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机的梳理和整合。做好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科学预警、有效应对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水体污染的诱发因素及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中耦合作用动力

耦合一词最初出现在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8]。耦合现象或耦合作用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在复杂机电系统中,耦合是机电系统故障的重要原因[9]。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多方面风险的耦合可能引发企业危机[10]。在各种灾害事件中,同样存在类似的耦合现象和耦合作用。Normal Accident理论指出在复杂的技术系统中如核电站,正是一些在常态下看起来没有异常的因素经过紧密耦合作用后,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了让人不能忽视的灾害性后果[11]。

在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过程中,涉及众多自然的和社会的诱发因素。各种水文、气象、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生产、生活安排及管理、社会心理因素经过复杂的耦合作用,导致水体污染的浓度加深,影响范围加大,遭受损失加重,并最终威胁、损害公共安全,引发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认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机理首先需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全面梳理众多的诱发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关联耦合法是一种探寻要素组成以及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方法,其对于要素关系系统梳理的功能使得它成为合意的选择。

三、基于关联耦合法的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因结构

(一)关联耦合法

关联耦合法最初用于城市设计规划,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种要素及其作用关系对城市设计影响的一种方法[12]。关联耦合法的基本步骤是先找寻关联耦合要素,然后确定关联要素之间的耦合方式,最后用合适的方法将要素经过耦合作用的最终效果体现出来。

关联耦合的要素分为关联耦合向量和关联耦合变量两个层次,关联耦合向量是比关联耦合向量更高一级的要素,它由一组关联耦合变量组成,具有相互关联的耦合向量和耦合变量共同构成了关联系统。如果用集合来表示,设关联系统为S,则S={A,B,C,D,E,…}其中A,B,C,D,E,…为关联向量,并且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关联向量A都有A={A1,A2,A3,…,An},其中Ai是关联向量A的关联变量。

本文主要运用关联耦合法全面系统地梳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中涉及的众多诱发因素,厘清关联耦合向量之间的多种耦合作用方式,探索不同的耦合方式作用下的耦合作用结果。

(二)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关联耦合要素

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因素涉及自然和社会的诸多方面,所有诱发因素都以导致和扩大灾害致损程度为指向,因此“灾害致损”成为所有诱发因素关联的纽带,是关联耦合要素找寻的关联导向。范维澄院士认为,突发事件通常表现为一定灾害要素的作用,这些灾害要素一旦超过临界值或者遇到一定的触发条件,将可能引发突发事件[13]。与此同时,灾害要素的作用发挥需要以一定的作用对象作为载体,即承灾载体。灾害要素与承灾载体二者的耦合作用导致了灾害致损的发生。因此,这二者是诱发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2个关联耦合向量。

关联耦合向量一:灾害要素。灾害要素是突发事件作用的具体存在形式。物质、能量及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突发事件在本质上都表现为上述三者的独立或者结合作用。在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过程中,灾害要素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物质和信息,二者是灾害要素关联向量下的两个关联变量。物质的作用来源于水体中超量携带的各种各样致毒、致害污染物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和破坏。信息的作用在于影响受水体污染威胁的人群心理,导致其产生紧张、恐慌、焦虑、不安、急躁等负面情绪,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系统的稳定[12]。

关联耦合向量二:承灾载体。承灾载体是灾害的作用对象,在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中是灾害要素作用的受体,在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中受到威胁和危害,它主要包括人、物及由人、物构成为完成特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系统[13]。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承灾载体关联向量下的关联变量。超量污染物进入水体首先作用的便是水生生物例如鱼类、藻类,其毒害作用将导致水生生物部分功能受损甚至致其死亡。与此同时,随饮用水系统进入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受污染水体,将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甚至是危害。另外,灾害要素——信息作用于承载载体——社会系统后危害更甚,其引发的恐慌情绪下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很可能酿成社会秩序示范的惨剧。

上述关联耦合向量和变量构成的关联耦合结构具体可如图1所示。这个结构图描述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耦合因素的关联。以这个框架为指导,针对具体的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可以进一步分析微观层面每一个变量下的关联耦合因子。由于本文着力于构筑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因素的耦合框架,因此对更深入的微观层面耦合因子不作过多探索。

图1 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耦合结构

四、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演化中的耦合方式

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过程中,因素的耦合作用在宏观的关联耦合向量层次表现为灾害要素与承灾载体的耦合作用;在中观的关联耦合变量中,则是两大耦合向量所属的变量交错耦合作用的结果。在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中,由于信息不涉及对物的作用,因此依据上述结构图,分别将灾害要素向量下的关联耦合变量与承灾载体向量下的关联耦合变量组合起来,即可得到下述中观层面的五种耦合方式。

耦合方式一:污染物与人的耦合作用。污染物对人的作用途径有两种:其一是污染物经挥发或者经饮用水管道接触到人群。其产生的灾害性后果将导致受影响人群的健康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第二种途径是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妨碍特定地区饮用水的正常供应,导致居民缺乏最基本的用水保证,打乱居民正常的生活节奏。

耦合方式二:污染物与物的耦合作用。这种耦合方式的作用途径是污染物直接毒害水中生物。耦合的灾害性后果不仅可能导致水中生物有机体的功能损坏甚至可能让水生生物遭受灭顶之灾,由此引发的是经济损失与水生生态失衡的双重危害。

耦合方式三:污染物与社会系统的耦合作用。此种耦合方式的作用是通过间接威胁而非直接作用,其作用途径是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后,使得水体不再适合生活、生产之用,从而影响社会系统正常饮用水供应。灾害性后果在于打乱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节奏。

耦合方式四:信息与人的耦合作用。信息与人的耦合作用是在信息匮乏以及信息失真状态下妨碍人们做出科学、理性决策的主要原因。其灾害性后果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使得普通公众在面对灾害时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做出各种非理性行为,引发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应急管理实践者对灾害情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不合时宜的政策安排,不仅错过救灾的时机更成为新的次生事件的导火索。

耦合方式五:信息与社会系统的耦合作用。在这种耦合方式的作用下,社会系统正式的信息渠道被切断,虚假的、不完全的信息极易让社会系统失去对环境情势的正确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引发社会系统功能失衡,正常的生产节奏被打乱,进而影响特定区域甚至是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中的演化过程是上述五种耦合方式作用的结果,在诱发的不同阶段,参与耦合作用的灾害要素不同,受到影响的承灾载体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危害和破坏性后果,从而最终推动水体污染由常态向非常态的转化。松花江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很好地揭示了多因素参与下的多种耦合方式对事件演化变迁的推动。

五、松花江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演化中耦合方式变迁分析

(一)案例描述

2005年的松花江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是由一起生产事故演化而来。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的双苯厂硝基苯车间爆炸导致8人死亡,损失近7 000万元[14]。爆炸后,泄漏物料和循环水及消防水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其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苯、硝基苯[15]。被污染的松花江面上形成的污染带顺流长达80公里,位于下游的松原、佳木斯、哈尔滨等城市直接或间接的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数百万人饮用水困难,甚至引发了弃城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与秩序的危机。

(二)耦合方式变迁分析

爆炸事件发生后,水体当即检测出遭受严重的苯类物质的污染[15],松花江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16],原来以捕鱼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渔民在这段时间基本颗粒无收。另外苯类物质对生态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损害,苯类物质经过沉淀、扩散以及食物链富集作用后可能导致的长期生态影响评估工作以及修复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耦合方式二即污染物(超常规的苯类污染物)与物(水生生物)耦合作用结果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破坏的同时更导致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携带着苯和硝基苯的松花江水顺流而下,危及松花江沿线城市的用水安全,耦合方式一即污染物与人的耦合作用首先亮相松原市。吉林市下游的松原市于11月16日切断了局部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并于18日正式对外公布停水[17]。长达7天的局部停水让松原市居民只能每日以购买矿泉水度日,生活用水难以保障,人们生活极度不便。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饮水,松原市政府和自来水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18]。

受污染的松花江水向下奔流了5天后即18日,哈尔滨市接到关于吉化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的消息。哈尔滨市接到松花江受污染的消息后,并没有及时向民众公布。20日,网上及市民中开始谣传哈尔滨近期会发生地震,市民的恐慌即发端于此。21日哈尔滨市政府为防止市民恐慌正式公告哈尔滨市区停水4天,检修市政供水管网设施。同一时刻,吉林石化爆炸物流入了松花江,有毒的污水马上快到哈尔滨市的消息在全城传开。与地震谣言一叠加,市民的恐慌情绪急速上扬。信息与人耦合作用灾害性后果很快显现出来,市民纷纷开始蓄水,出现蜂拥抢购水的现象。陷入极度恐慌中的市民开始带帐篷户外过夜,甚至决定离市避难[19]。

在信息匮乏以及非真实信息广泛流传的情况下,不信任及恐慌情绪在这座大型工业城市中快速蔓延,市民行为出现集体失控的趋势,哈尔滨市社会系统功能遭重创。第五种耦合方式的作用下,纯净水、食物、药品等物品爆发抢购风潮,抢购导致物价哄抬,由于抢购聚集的人群造成了各大超市门口交通堵塞,哈尔滨市所有交警都出来疏导交通。成千上万的哈尔滨居民从23日开始挤满了火车站,还订光了所有能够订到的飞机票,出行旅客数量就像春运一样,超过公共交通的承载能力[20],社会系统正常运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社会功能系统的正常节奏被严重扰乱。

在此次哈尔滨经历的松花江水污染中,第三种耦合作用方式即污染物与社会系统的耦合导致的灾害后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哈尔滨的中小学校由于停水致使餐饮和卫生无法得到保证被迫停课[21];某些医院以及高校由于储备用水不足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过冬中的哈尔滨市供热系统也受到一定影响。

六、 结论

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实质是一系列复杂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宏观而言,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是关联耦合向量——灾害要素与承载载体在特定时空耦合作用导致的。中观而言,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是关联耦合向量中的多种关联耦合变量经过不同的耦合作用方式,使得水体污染造成的灾害性后果累积、扩大并最终危害公共安全,推动其由常态向非常态转变。因此,耦合作用是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中的动力来源,具体而言,是污染物与人的耦合作用、污染物与物的耦合作用、污染物与社会系统的耦合作用、信息与人的耦合作用、信息与社会系统的耦合作用等五种耦合作用方式在不同时空下的变迁推动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和演化。揭示诱发中耦合作用动力以及耦合作用的具体模式,是认识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诱发机理的基础,其对于应急管理实战的指导意义在于启示应急管理工作者在正确认识不同耦合作用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解耦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1]LEINDER R.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Hyogo Declaration [Z].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2]POWELL J J,RICHARD S M G,KENDALL M D,et al.Assessment of toxic metal exposure following the Camelford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evidence of acute mobilization of lead into drinking water[J].Analyst,1995(12):793-798.

[3]LT L,IC C,TY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 of cadmium in soil:application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and a case study in Taiwa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7(1):49-59.

[4]戚建刚,杨小敏.“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凸显我国环境应急机制的六大弊端[J].法学,2006(1):25-29,110.

[5]张雯欢,吴彦.构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批判与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6(12):38-41.

[6]崔伟中,刘晨.松花江和沱江等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反思[J].水资源保护,2006,22(1):1-4.

[7]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133-134.

[8]陈柏鸿,肖人彬,等.复杂产品协同优化设计中耦合因素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1,37(1):19-23.

[9]邓明然,夏喆.基于耦合的企业风险传导模型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6-68.

[10]PERROW C.Normal accidents:Living with high-risk technologie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11]宋代军,杨贵庆.“关联耦合法”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5):65.

[12]范维澄,刘奕,翁文国.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框架与“4+1”方法学[J].科技导报,2009(6):1.

[13]国务院对吉化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污染事件作处理[EB/OL].[2006-11-2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24/content_5370695.htm.

[14]环保总局通报受吉化爆炸影响松花江水污染事件[EB/OL].[2005-11-24].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5-11/24/content_3827772.htm.

[15]松花江肇源段江底和江边的水中检测出硝基苯[EB/OL].[2005-11-29].http://www.022net.com/2005/11-29/513540393268341.html.

[16]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吉化爆炸5天都发生了什么?[N].21世纪经济报,2005-11-28.

[17]雪洁.吉林:松原市紧急应对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故纪实[N].吉林日报,2005-12-12.

[18]哈尔滨市政府发公告:22日起全市停水4天[EB/OL].[2005-11-22].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11/22/content_3815502.htm.

[19]哈尔滨水危机始末[EB/OL].[2008-11-18].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s/bale/200811/1118_4818_883809_1.shtml.

[20]杰夫·代尔,马利德.水源遭污染,一些哈尔滨市民逃离城市[N].英金融时报,2005-11-24.

[21]李勇.哈尔滨城区中小学下停课应对大停水[EB/OL].[2005-11-23].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11/23/content_3824737.htm.

(责任编辑代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