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减排研究——基于产业视角

2015-12-30 06:39唐葆君,周保进,丰超

主持人语:

清华大学 张希良 教授重庆大学 刘渝琳 教授

在国内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与生态保护对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对产业端能源发展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期刊发的3篇文章均从产业端入手,从产业端能源消费、碳排放角度讨论了其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经济环境大背景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北京市一地的区域角度,还是从电煤、钢铁等具体行业视角,均利用专业的数量模型,揭示评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具体计算办法,在为工业经济各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帮助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北京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产业端能源消费也因此得以控制,但多年下来,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端能源消费量下降变得越来越难,基于此,依靠降低能源强度将会是更有效的途径。唐葆君教授等的《北京市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减排研究——基于产业视角》即详细分析了北京市2005—2012年产业端能源消费状况、趋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有效策略。

《电煤供应过程碳足迹分析》和《钢铁行业运输环节碳减排情景分析与评价研究》两篇文章均从碳排放这一主要能耗种类入手,对电煤、钢铁行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对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参考。

北京市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减排研究——基于产业视角

唐葆君a,b,周保进a,b,丰超b

(北京理工大学a.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b.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2005—2012年三大产业下5个部门和产业端总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01%,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变化,负向驱动因素为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在负向驱动因素中,能源强度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减少的贡献是最大的,说明降低部门能源强度特别是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2年,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使用量的调整,产业端能源量节约528.71万吨标准煤,而能源结构中煤炭使用量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贡献为-1.45%。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量能够减少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

关键词:LMDI;产业结构因素分解;产业端能源消费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7.004

中图分类号:F206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search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Perspective

TANG Bao-juna,b, ZHOU Bao-jina,b, FENG Chaob

(a.Center for Energy &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b.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d LMDI,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zero and residual problem as well as time transformation tes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ve departments an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Beijing from 2005 to 2012.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grow by 3.01% and the main positive driving factor is economic size change, while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are negative driving factors; Among the negative driving factors,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for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ggesting that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especially industrial departments of energy intensity for industry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al i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energy saving is up to 5.28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coal is -1.45%. Therefore, adjusting the use of coal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reduce the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Key words: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 industrial structure factor decomposition; industrial end energy consumption

一、引言

能源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伴随着北京市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能源与环境约束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节能降耗成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我国资源禀赋不均衡,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的消费量一直占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大部分,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而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端的能源消费占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因此深入分析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量化产业端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差异,对于北京市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市的能源消费具有独特性。

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费。2013年北京市的能源消费总量为7 354.18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2.46%,其中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为5 779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9%,较上年增长1.57%,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比率低于总的能源增长比率。而煤炭的燃烧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计划将2015年煤炭使用总量控制在2 000万吨,因此积极调整产业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对于控制煤炭的使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北京市的生产总值为19 500.6亿元,较上年增长7.7%(以上年为基期),GDP的增速远远大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1.23倍,产业端能源消费年增长2.97%,与此同时北京市生产总值却增加了1.99倍,年GDP增长10.4%,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年增长要远远小于年GDP的增长。而2005—2012年,全国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为32.21亿吨标准煤,7年间增长了1.53倍,产业端能源消费年增长6.25%,而此时全国的生产总值增加了2倍,GDP年增长10.42%,北京市和全国经济基本保持相同的高速增长,而产业端能源消费却有非常大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是有着深刻原因的。北京市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端能源消费却保持较低的增长趋势,要深入分析影响这种状况的原因,就需要对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进行深入研究。

图1反映的是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从图1中可知,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越来越缓,从2006年增长6.1%到2012年的1.57%,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下降趋势明显;而产业端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的百分比也是下降的,从2005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的85.25%到2012年的80.6%,与此同时,2005—2012年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却保持10.4%的高速增长,这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图1 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及产业消费占比

第二,北京市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产业端各部门能源消费变化较大,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变化趋势明显。其中,工业对于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工业作为一个高耗能的行业,其能源消耗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2005年,北京市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8.94%,其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7.0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4.75%。而2013年北京市第二产业的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2.66%,其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44%,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6.54%。在产业能源消费方面,北京市做了较大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力度和效果,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并为以后北京市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图2所示2005—2012年北京市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百分比,可直观看出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百分比是下降的, 2005—2012年,北京市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份额下降了15.43%,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百分比是逐渐上升的。2005—2012年,北京市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份额上升了15.51%,并且在2008年后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超过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

图2 2005—2012年北京市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百分比

面对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要做到节能降耗就必须从理论上回答一系列问题:这些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对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产业端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能源消费结构能否对于能源总量消费产生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经济规模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深入研究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对北京市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方法为因素分解法和计量法,研究的主要范围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较早的研究是史丹运用计量法将1980—1997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分解为产出水平和经济结构,发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使煤炭消费需求大幅下降,工业比重的上升拉动了石油的消费需求,电力将因结构的变动和经济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1]。

(一)对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研究

Francois Lescaroux运用“二层”分解法将世界上45个国家的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分解为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效率,并对其未来的能源需求做了预测,发现这些国家1980—2009年工业能源消费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指出未来这些国家工业能源变动的驱动因素可能是燃料的替代效应和其他效率的提高[2]。刘畅等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科技经费的增加、节能技术的开发、提高能源相对价格以及提高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对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陈海燕等认为工业部门快速的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减缓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需要降低能源密集型部门的能源强度以及降低能源密集型部门产出在工业产出中的比例[4]。赵晓丽等基于LMDI模型将1998—2006年的北京及全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对比发现,效率效应对全国工业能源消费下降起到了比较显著的作用,而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共同促使北京的能源消费降低。与全国相比,北京大力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控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是其工业能源强度迅速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5]。施凤丹运用LMDI模型将1997—2002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分别分解为产量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发现1997—2002年中国工业能耗的增长主要是高耗能重化工业投入产出规模的扩大引起的,工业结构的调整也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各部门实际能源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减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幅度[6]。但施凤丹提出由于工业中焦炭和天然气消费量较少,且较多行业的消费量为零,不适用LMDI方法,而Ang对于LMDI的零值问题做了研究,很好地解决了零值问题[7]。陈诗一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了绿色增长核算,发现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8]。

(二)对整个经济体能源消费总量的研究

马晓微、崔晓凌基于LMDI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的变化特征,发现降低能源强度能有效抑制终端能源消费。但是这一研究并不深入[9]。房斌等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法研究了人口增长、效率、生产结构、生活方式和水平与中国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1992—2007年人均GDP的提高是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推动了241.93%的能源消费量,而能源强度的降低则部分抵消了能源消费的增量,抵消幅度达128.73%。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总资本的形成和出口则是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分别为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了42.42%和39.43%[10]。刘瑞翔运用结构分解法,对中国能源消费加速增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1987—2007年,中间产品投入结构变化和经济规模扩大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费近年来加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层面上,中国能耗加速增长主要与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有关[11]。Xie基于投入产出表运用结构分解法对中国能源使用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进一步调整最终需求结构和改善能源效率将满足中国未来面临的能源挑战[12]。赵进文等运用Granger检验,研究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3]。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总的能源消费和工业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对于研究产业端能源消费的文章较少,因而不能更深刻地揭示产业端能源消费的现状和影响。赵晓丽将能源消费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但也主要考虑的是工业能源消费的情况。北京市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了,产业端能源消费一直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仅仅研究工业能源消费并不能反映北京市整个产业能源消费的特点,故此本文对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对北京市2005—2012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涵盖三大产业的5个部门和2类能源,涉及4种影响因素。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指数分解法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逐渐应用到能源问题研究中,通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有了很多分支,目前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拉氏(Laspeyres)分解法和迪氏(Divisia)分解法。Ang比较了拉氏分解法、AMDI模型和LMDI模型,研究发现LMDI同时能够解决零值问题,并且没有残差,这是其他两个方法不具备的[14]。 Ang还发现拉氏分解法不能够通过因素转换和时间转换的检验,并指出LMDI模型由于其具有理论基础,并具有适应性、方便性、结果解释和其他期望特性的特点,优于其他分解分析方法[15]。于是,Ang进一步给出了能源消费分解和二氧化碳排放分解的理论公式,再次用数据说明了LMDI模型的优势:没有残差、加法分解和乘法分解能够相互转换、总量的一致性[16]。

本文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模型的适应性等因素,选择LMDI模型把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分解为“5个部门”消费的“2种能源”消费的能源加总。用模型可表示如下,等式中各变量的含义详见表1。

(1)

以上等式中的i=1,2,…,5分别表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5个经济部门,j=1,2分别表示各部门消费的2种化石燃料:煤炭、非煤能源。对经济部门的划分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分行业能源消费”分类标准,并按照2011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工业部门的开采辅助活动等归入第三产业,将“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与“其他行业”合并为“商业”[17]。对于消费的“2种能源”选取的根据来源于王兵将煤炭消费量作为能源结构来考察煤炭的结构效应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影响[18]。

本文在原有分解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Mij这个变量用来讨论部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结构对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煤炭的影响程度。由于Ang已经验证了LMDI模型的加法分解和乘法分解具有一致性,能够相互转换。在这里我们考虑到适用性,运用加法分解法,其分解方程如下:

(2)

进一步分解得到各个变量的结果表示:

(3)

(4)

(5)

(6)

补充公式:L(Ei,T,Ei,0)=(Ei,T-Ei,0)/In(Ei,T/Ei,0),如果Ei,T≠Ei,0=Ei,T,如果Ei,T=Ei,0。

表1中经济总量、部门能源消费量和部门产出的数据直接来自2006—2013年的《北京市统计年鉴》,经济总量和部门产出数据均以2005年的不变价格做了调整,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我们均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进行了加总,并换算成标准煤的统一形式。各个部门煤炭的消费量我们均是从2006—2013年的《北京市统计年鉴》中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中得到,非煤能源是用总的能源消费量减去煤炭消费量,这里都换算成标准煤的统一形式,以及其余变量数据也是从2006—2013年的《北京市统计年鉴》中整理、汇总、计算得到。

四、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模型(3)~(6)计算时,我们以2年为间隔,把2005—2012年划分为7个时间段,分别进行计算。我们将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经济规模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

表1 模型中各变量的符号及其含义

表2 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驱动因素及其贡献 %

(一)对各时期的驱动因素分析

每个时期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和各驱动因素的贡献各不相同,本文只对具有研究价值的时期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他时期的分解结果只做简单的描述,由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过小,我们主要对能源结构中的碳结构进行分析。

(1)2005—2006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率为6.1%,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其贡献为12.57%。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为-2.11%和-4.36%。

(2)2006—2007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率为5.71%,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其贡献为13.92%。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为-1.46%和-6.75%,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减少能源的消费是很有效的。

(3)2007—2008年产业端能源不同于前2个阶段,其产业端能源消费有小幅度下降,能源消费增长率为-0.41%,主要是由于当时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北京举行奥运会,提倡节能减排。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其贡献为8.63%。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为-4.05%和-4.99%。在此期间,商业生产总值增长了13.17%,能源消费增加了4.38%,工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增长是0.2%,而能源消费却减少了9.47%,说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调整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减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2008—2009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77%,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其贡献为9.84%。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为-1.64%和-5.43%。

(5)2009—2010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率为5.94%,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其贡献分别为10.12%和1.48%。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为-5.66%。此时产业结构变化是个正值,主要是由于工业产值占总的生产总值的份额增加,比2009年增加了0.88%,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加。

(6)2010—2011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率为-0.61%,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其贡献分别为7.76%。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分别为-0.62% 和-7.75%。虽然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在此期间增加了7.5%,但能源消费却减少了230万吨标准煤,同时虽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在2011年产值上升21.4%,但其能源消费却减少了366.69万吨标准煤,可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大幅减少能源的使用,我们认为主要是产业端特别是工业部门能源强度提高,导致了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减少。

(7)2011—2012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57%,正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规模变化,其贡献为7.62%。负向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化和能源强度变化,其贡献为-0.42%和-5.61%。由于能源消费结构并不能清晰反映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变化,我们列出了能源结构中碳的变化来反映能源结构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影响,这里我们将煤炭消费量作为能源结构,将其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符号表示为ΔEmix1。从表2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能源结构碳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影响是负向的,从2005—2012年由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而少使用的产业端能源量为528.71万吨标准煤,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的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贡献为-1.45%,这说明了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变化是能够减少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北京市在节能减排和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二)从驱动因素的总量进行分析

2005—2012年造成产业端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是经济规模变化,促进能源消费减少的因素是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这里由于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过小,我们主要考虑主要的影响因素,见表3。

1.正向的驱动因素

在造成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中,经济规模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明显,贡献值为3 680.77万吨标准煤。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经济规模从2005年的6 969.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 929.26亿元,产业端的能源消费总量则增加3 680.77万吨标准煤。在这里,经济规模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贡献率为343.60%,说明了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在于经济规模的扩大。

表3 2005—2012年产业端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分析

2.负向的驱动因素

促进产业端能源消费减少的因素是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值为-453.55万吨标准煤,对产业端能源消费的贡献率为-42.34%。其中产业结构变化的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以下20个部门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较高的能源消费和较大的经济产出。

作为高耗能行业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它们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份额的下降幅度比较明显。正是这种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作为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中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12%、-2.15%、-11.53%和-1.4%。

服务业中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的增加值占的份额分别为2.37%、2.13%,它们上升的幅度比较大,其能源消费变化却不是很明显,分别为0.24%、0.26%,这里主要是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于能源消费的节约和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所致。

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规模的缩小,对于节约能源的贡献较大,以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的确减少了产业端能源消费的使用,这有助于节约能源,利用较少的能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产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2005—2012年增加了7.00%,其增加值却增长了-1.22%,这说明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费值得我们关注。

表4 2005—2012北京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

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值为-2 155.98万吨标准煤。能源强度变化对产业端能源消费的贡献率为-201.26%。其中能源强度变化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显示了2005—2012年北京市各个部门的直接能源消耗系数的情况,主要的重工业部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明显,能源强度的下降显示出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进步,即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消耗的能源的减少,因此如果总产出不变的话,那么能源消费会相应减少。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值为-2 155.98 万吨标准煤,而且就贡献绝对值来看,能源强度变化影响是2个负向影响因素中最大的,说明能源强度变化对减少能源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从而使得在经济大幅增长、高耗能部门快速扩张和增加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能源消费不至于增幅太大。

表5 2005—2012北京市能源强度的变化 吨标准煤/万元

五、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总体来看,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3.01%,其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为经济规模变化,其平均贡献为10.07%;负向驱动因素主要为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26%和-5.79%。

第二,对于抑制2005—2012年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贡献因素是能源强度的下降,其贡献远远超过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从单位GDP能耗来看,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743吨标准煤/万元(3.36万吨油当量/亿美元),北京市单位GDP能耗是全国最低,2011年单位GDP能耗为0.430吨标准煤/万元(1.944万吨油当量/亿美元);然而,同期美国、日本、英国的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451、1.133、0.885万吨油当量/亿美元。我们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单位GDP能耗还是有差距的,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是可行的,因此降低部门能源强度特别是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节能和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2007—2008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有一个小幅度的下降,降幅为-0.41%,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例如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的大幅度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分别下降104.05%和52.94%,这2个行业能源消费比2007年下降198.5万吨标准煤。我们看到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费的使用。2010—2011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主要是由于能源强度的提高所致。虽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在2011年增加值上升21.40%,但其能源消费却减少了366.69万吨标准煤,可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大幅减少能源的使用。

第四,关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使用的影响,2005—2012年,由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产业端能源量节约528.71万吨标准煤,而能源结构中碳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贡献为-1.45%,我们发现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能够减少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北京市在节能减排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做出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第五,2005—2012年产业结构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贡献是负的,年平均贡献为-1.26%,且从变化趋势我们能够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使用的效果越来越微弱,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想要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越来越困难。从理论上讲,发展第三产业,逐步降低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当前北京市已经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要想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我们认为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量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费的总量还会继续扩大,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促进产业端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减少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则是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中碳使用量的变化。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极不均衡,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因而主要使用化石能源,但在此过程中煤炭的利用效率却较低,而且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气体,所以就需要北京市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11):38-43.

[2]LESCAROUX F.Industrial energy demand:a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an index decomposition of structural and efficiency effects[J].OPEC Energy Review,2013(12):477-502.

[3]刘畅,孔宪丽,高铁梅.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9):1290-1299.

[4]陈海燕,蔡嗣经.北京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的分解研究[J].中国能源,2006,28(12):28-30.

[5]赵晓丽,杨娟.影响全国与北京工业能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对比分析[J].中国能源.2009,31(5):19-25.

[6]施凤丹.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原因分析[J].系统工程,2008,26(4):55-60.

[7]ANG B W,ZHANG F Q,CHOI K H.Factorizing change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position.Energy,1998,23(6):489-495.

[8]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41-55.

[9]马晓微,崔晓凌.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5.

[10]房斌,关大博,廖华,等.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的分解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2):66-77.

[11]刘瑞翔.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中国能耗加速增长现象[J].经济学,2011(3):777-798.

[12]XIESC.ThedrivingforcesofChina’senergyusefrom1992to2010:Anempiricalstudyofinput-outputandstructuraldecompositionanalysis[J].EnergyPolicy,2014(73):401-415.

[13]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31-42.

[14]ANGBW,LIUFL.ANewEnergyDecompositionMethod:PerfectinDecompositionandConsistentinAggregation[J],Energy,2001,26(6):537-548.

[15]ANGBW.Decompositionanalysisforpolicymakinginenergy:whichisthepreferredmethod?[J].EnergyPolicy,2004(32):1131-1139.

[16]ANGBW.TheLMDIapproachtodecompositionanalysis:apracticalguide[J].EnergyPolicy,2005(33):867-871.

[17]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2):123-136.

[18]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5):95-109.

[19]魏一鸣.中国能源报告(2010):能源效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许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