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华 余 英 副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提高农民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率,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2月底,全国实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103.88万户;农民合作社实有成员超过7000万户,出资总额2.04万亿元。并且,随着《合作社法》的颁布,对合作社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其中合作社的效率影响因素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很多学者对合作社的效率影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赵佳荣(2007)从制度层面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黄胜忠、林坚、徐旭初(2008)基于有序概率模型方法,对其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与治理机制紧密相关。与之结论类似,徐旭初、吴彬(2010)分析了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的具体路径及其相互关系。董晓波(2010)运用结构模型方程,基于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发现集体创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2011)用单侧阶段Bootstrap方法分析了影响合作社效率的因素,他们发现合作社规模、合作社财务杠杆、理事会人数、负责人的企业家才能和成员的人力资本状况5个因素有至少三个对合作社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方面至少有一方面的影响。另外,胡平波(2013)也认为企业家才能对合作社的绩效有很大的影响。黄祖辉、扶玉枝(2013)则做了更为全面的理论分析,认为合作社规模、内部治理、外部环境等因素都对合作社效率有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影响合作社效率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在短期与长期内的作用是否一致,学者们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基于合作社的双重属性对合作社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长期与短期分别加以探讨。
根据我国《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其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因此,合作社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给内部社员的,具有排他性。并且这类产品既不会因增加一个社员而降低其他社员享受这些产品的效用,也不会因社员数量增加而追加新的成本投入,因此具有非竞争性,这类产品一般以公共服务为主。如: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另一类是由社员共同生产出的实物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在产出之后不再归社员所有,但却能给社员带来直接的物质报酬,对于这部分产品,合作社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本文认为,合作社是既具有俱乐部性质又具有企业性质的特殊经济组织。
表1 合作社内部服务指标
合作社不仅具有俱乐部属性,也具有企业属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分析产出效率不能单纯的只从利润最大化或是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单方面进行分析,两者必须相结合的进行分析。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影响产出的四类基本因素分别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但合作社还具有公共性质,其向内部社员提供的服务,直接面向本社社员,因此,会对合作社产出的效率产生影响。如果合作社社员获取的生产信息、技术、购销信息等服务及时可靠,那么合作社实物产出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因此,内部公共服务也应作为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因素之一。
根据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合作社规模、合作社财务杠杆、合作社治理结构、合作社负责人的企业家才能、成员人力资本、集体创新能力、知识培训体系以及外部制度等。本文认为,合作社规模主要由劳动、土地决定,企业家才能、知识培训体系、治理结构都属于合作社提供的公共服务类产品。此外,作为农业合作组织,最大的资本是土地,因此,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四类:劳动、土地、内部公共服务和其他因素(如外部制度等)。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影响产出效率的因素在短期条件下与长期条件下是不同的,短期内劳动数量、技术等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长期条件下各因素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改进。因此,本文将在加入内部公共服务因素的基础上对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因素分短期与长期分别进行研究。
合作社产出影响因素可分为四类:劳动、土地、内部公共服务和其他因素(如外部制度等)。已有研究证明,短期内这几种因素都可以对合作社产出的效率提高做出贡献。
本文以“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社研究中心网站”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基础,选取61家果蔬类合作社对信息加以整理并量化,将社员数量的单位按1户=3人的标准统一为户。用C-D生产函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选取合作社社员数量代表劳动L,合作社种植面积代表土地资本K。内部服务A通过11个指标进行量化,如表1所示。
其中A代表合作社提供的内部服务,L代表劳动,K代表资本,ε代表随机误差项,表示其他的影响因素。据此,本文首先构建模型如下:
为了便于实证分析对(1)式做如下变动:
然后对两边取对数,得:
然后以此方程,利用EViews7.2软件,对选取的61家果蔬类合作社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5%下,方程F检验的P值小于0.05,方程通过了F检验,方程的总体线性显著成立。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c(1)、c(2)的P值均小于0.05,均通过了t检验。然后对模型进行怀特异方差检验得到n*R2=1.698231,P=0.6373>0.05,所以,认为不存在异方差。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短期内对合作社产出影响最大的是内部服务,其次是土地,社员数量短期内对产出的贡献最低。
短期条件下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合作社的内部服务。内部服务属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俱乐部产品,社员入社的基本动因则是获取个体生产无法获取或是成本太高的产品。属于俱乐部产品的内部公共服务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其供给效率呢?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理性的个人总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假设合作社中某代表性社员的效用函数为U(X1,X2),则效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从合作社实物产出中获取的收益S,从合作社中获取的公共服务G。其中社员是根据他在合作社中的地位分享实物收益的,因此私人收益S是合作社总收益Y的函数,即S=α Y,α为社员凭其地位所能获取收益的比例,所以效用函数可以改写为U(Y,G),由此,个人效用的影响因素就转变为合作社的两种产出。因为合作社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对所有社员是无竞争性的,所以所有社员对公共服务的消费量都为G,假设个人为获取公共服务所支付的费用与私人消费品的价格比为P,他的初始资源禀赋为W。则个人从合作社实物产出中获取的收益最大量S=W-PG。因此,有如下模型:
为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如下:
根据(7)式的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在最大化条件下,MRTGS=MCG/MCS=P,所以(8)式可变形为:)
式(9)是合作社满足社员效用最大化时达到的状况,社员个人的边际替代率与其在合作社所处地位的乘积等于边际转换率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已经将合作社个人效用的影响因素转换成了整个合作社的变量,所以当每个社员同质时,每个社员的地位相同,则(9)式可以改写为n(MRSGY)=∑MRSGY=MRTGY,这显然是满足萨缪尔森关于公共品供给均衡条件的,也就是说当合作社的社员同质时,合作社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社员同质性理论上是合作社的本质要求。如果每个社员都是同质的,本身的偏好一致,资源禀赋一致,因此不存在多峰偏好,所以不存在决策无效率的现象,提供的服务完全符合所有社员偏好;也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因为所有社员地位一样,获取的收益一样,没有必要占有信息增加个人的成本;并且社员同质的条件下合作社完全可以实现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因此理论上合作社对于社员不存在进出壁垒,内部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在社员同质的条件下合作社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
长期条件下,各个影响因素都可以变动。其中,资本的积累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合作社的土地与资本不再作为同一因素。所以,生产函数采取如下形式:Y(t)=F(A(t),K(t),L(t),E(t))。其中E(t)表示土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此时,依然用C-D生产函数表示产出模型,根据索罗增长模型及内生增长模型的思想对产出模型作如下假设:
其中,aK、aL、aE分别表示三种要素用于提供内部服务的比重。社员与资本分别以不变的增长率增长,即:在字母上加点,分别表示各因素t+1时期的情况。合作社的土地是由社员提供的,E是社员的函数,即土地E可表示为E(L),但是L是t的函数,因此在模型中也将土地表示为E(t)。假定有如下方程:有了这些假设之后,可以进一步把模型表示为如下形式:Y=F(n,s),由此:
同样的做法,得关于A的增长率的表达式如下:
因为A与K为模型仅有的两个内生变量,所以令(14)与(15)式分别为0,联立求长期增长最大化解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长期增长率仅与社员的增长n有关,且随n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对短期与长期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短期内,资本、劳动、合作社内部提供的服务都可以影响合作社的产出,其中内部服务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最终的长期影响因素是劳动,因为不管内部服务还是资本及土地,都是由社员提供的。
合作社是具有企业盈利性和俱乐部公共性双重属性的经济组织,既对内提供公共服务,也对外销售产品。
短期内影响合作社产出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是内部公共服务,而影响合作社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社员的同质性水平,合作社的同质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资源禀赋的同质,包括社员的知识水平、人脉状况以及财产能力等;二是社员的偏好。其中资源禀赋影响社员的偏好、收入水平,或是相同知识背景的社员往往会对合作社内部服务的需求趋于一致。所以改善异质性,减少社员间资源禀赋的差距是主要方向。在资源禀赋的影响因素中,社员的知识水平又是其中的关键,因为拥有高的知识水平往往能带来更高的收入水平以及更广的人脉,知识可以促进其他资源禀赋的提高。所以为了提高合作社效率,改善社员资源禀赋异质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社员的科学文化水平。
同时从长期来看,合作社产出效率的最终影响因素是社员的数量,因为不管是土地还是内部服务,归根到底都是由社员来提供的,因此,要想实现合作社的长久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合作社入社率。为提高合作社入社率,改善合作社内部服务便成为关键,因为社员入社的初衷就是实现独立经营无法获取的合作社内部服务。内部服务水平是影响合作社短期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合作社产出效率高则意味着社员的收入得到提高,这自然就会吸引新的社员加入,从而实现短期与长期良性发展。
1.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制度性影响因子及其改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2)
2.黄胜忠,林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
3.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三重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
4.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 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
5.董晓波.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管团队集体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8)
6.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
7.张靖会.同质性与异质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基于俱乐部理论的研究[J].齐鲁学刊,2012(1)
8.黄祖辉,扶玉枝.合作社效率评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浙江大学学报,2013(1)
9.胡平波.合作社企业家能力与合作社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的调查[J].华东经济管理,2013(9)
10.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