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财,杨志双,马玲
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2.吉林大学;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层次分析法在喜马拉雅山东部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运用
马如财1,杨志双2,马玲3
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2.吉林大学;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就以喜马拉雅东部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AHP)、MAPGIS等方法对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问题进行区划与评价。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层、地形、降雨量及地质构造关系密切。
喜马拉雅山东区;滑坡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MAPGIS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海拔较高。出露的地层岩性复杂多变。该地区长期处于南北挤压和东西拉张的应力状态,其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率高、震源浅、地震破坏严重,有的地震伴随有大型山体崩塌、滑坡和地裂缝的形成。此外,该地区水系发育,降雨量大。
1)滑坡与岩性的关系:本区滑坡主要发育在念青唐古拉群、修康群以及涅如组中。具统计,念青唐古拉群15个,修康群29个,涅如组30个,约占滑坡发育总数的88.1%。
2)滑坡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利用MAPGIS进行统计,发现滑坡主要发育在10°~30°坡段内,约占滑坡发育总数60.7%,0°~10°和30°~40°两个坡段约为17.9%,40°以上坡度约占滑坡发育总数的3.6%。
3)滑坡与土地类型的关系:天然草地占滑坡发育总面积的53.5%,灌木林占23.5%,林地占20.9%。
4)滑坡与降雨量的关系:滑坡主要发育在年降雨量300~450mm、600~750mm的地区。
5)滑坡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地震烈度越高,滑坡灾害越多。
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现状和形成条件及动力因素。选取10个评价因子:灾害点密度(个/km2);地貌地形(包括坡度、坡向、高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土地资源利用;地震烈度。
3.2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的分级
根据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概括其影响因素,结合已有规范和前人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将其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确定如表1。
3.3 基于MAPGIS采用层次-模糊综合方法进行评价
根据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将引发问题的条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以及隶属关系将各个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
表1 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因子及分级
图1评价指标递阶结构层次图
3.4 计算各评价因子对易发性程度的权重最高层A={A1,A2}。中间层B={B1,B2,B3,B4,B5,B6,B7},最底层C={C1,C2,C3,C4,C5}。将同一层的各评价指标两两对比,对比采用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量化各种因子的对比结果,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可得各个评价因子对易发性程度的权重,见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