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设计意图】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生本高效”是贯穿本课教学过程始终的理念。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体现年段特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学情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小花猫的天真,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渗透小班化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做到全员参与、人人体验。
【教学目标】
1.运用看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学习“刮、皂、镜、狡、猾、肿”6个生字,复现巩固“肥、捕、脑、袋、干、净”6个人教版已学的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肥、皂、脑、袋”4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一眨不眨、聚精会神、老长老长”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相关词语。
3.借助小组合作,通过读、讲、演等方式自主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明白小猫刮胡子的原因,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小花猫的天真。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欣赏世界胡子大赛的趣味图片。
一、读通故事,了解内容
1.揭示课题,学习“刮”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胡子有关。(生齐读课题)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刮”,比如刮皮、刮画、刮痧等。刮的时候会用到尖锐、锋利的东西,所以刮的右边是——立刀旁。你看到过谁刮胡子呢?
2.检查预习,指名读故事。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3.同桌合作,读读词语。
(1)同桌互读作业纸上第一题中的词语。读好了,打个钩;有困难的,教一教。
(2)复现已学过的字词:肥皂、脑袋(dai)、干净、追捕。生齐读。
4.图画排序,厘清故事。
(1)小游戏:老师给故事配了四幅图,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四幅图排排队。小朋友用手指告诉大家,哪一幅排在最前面?
(2)小结:小花猫看到主人刮胡子,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晚上,小花猫追捕老鼠的时候,撞得鼻青脸肿。妈妈耐心地教育了它。从那以后,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
二、读懂故事,感受有趣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语境识字,积累词语。
①这个故事可真有意思。你听,“咯吱,咯吱”什么声音?谁来读第1自然段?
②出示词卡“肥皂”,这个词,谁来读一读?(出示:白花花的肥皂沫)这样你还能读好吗?你什么时候见过“白花花的肥皂沫”呢?(出示泡沫图)主人的两腮满是肥皂沫,你的“两腮”在哪儿呢?摸一摸。
③出示词卡“镜子”,请你读这个词。你一定看到过镜子吧(出示镜子图),镜子是玻璃做的,那为什么是金字旁呢?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叫作——铜镜,所以镜是金字旁。老师戴的是“眼镜”,你知道还有什么镜?引出词串:泳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
(2)动作演示,解决疑难。
①主人在刮胡子,小花猫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
②老师来演主人,谁来当小花猫?请一位小朋友来配音。
你看他什么地方演得好?是呀,他把小花猫眼睛一眨不眨的样子都演出来了。
③小花猫看得多认真、多专注呀,第1段有一个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聚精会神)和“聚精会神、一眨不眨”意思差不多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全神贯注)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积累在作业纸上。
④你聚精会神地做过什么事呢?现在,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呢!一齐读第1、2两段。
(3)角色体验,想象说话。
①主人刮完胡子走了,小花猫看到主人的样子,会怎么想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有趣的画面说给同学听吗?自己先练一练。
②谁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里讲得最精彩?(把小花猫的动作说清楚,再讲讲它当时的想法,故事就更有趣、更好听了)
③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方法,学懂了第1~3自然段,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学懂它。
2.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
①读一读课文第4~6自然段。
②议一议怎么学,怎么分工。
③练一练准备小组展示。
(2)小组展示,随机指导。
(3)呈现微课,解决疑难。
①朗读小组汇报:他们是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示的,你觉得哪里读得最吸引你?(随机切入“老长老长”,播放微课《小花猫的胡子到底有多长?》)小朋友们,如果你也有这样老长老长的胡子,伸展开来和你的脑袋一样宽,那会是怎样的呢?快伸出手来比画比画吧!
②讲故事和表演小组汇报: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讲得(演得)最精彩?(随机切入对“狡猾、鼻青脸肿”的理解)
三、诵读儿歌,学写生字
1.读儿歌,巩固生字。
小花猫,真干净,
仰着脑袋对镜照。
胡子长,不好看,
擦上肥皂全刮掉。
小老鼠,真狡猾,
躲在一旁笑呀笑。
猫刮胡子老鼠笑,
这是为啥谁知道?
2.找规律,学写生字。
(1)出示“肥、脑”:这两个字你发现什么了?引入“脸”字,这个字我们上学期已经写过了,说说怎么写好月字旁的字。
出示“皂、袋”:这是两个上下结构的字,这一类字,下半部分要把上半部分稳稳地托住。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重点指导写“袋”),学生自我修正。
(3)同桌互评:字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四、布置课后作业
1.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完成作业纸上的第三题。
2.在小组学习园地中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科普童话对二年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何让课堂既有趣又有效?本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于起点,教在要点
识字和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通过梳理,我发现 “肥、捕、脑、袋、干、净”6个生字在人教版中已经学过,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采用了让同桌合作读的略教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生字“镜”的过程中,我先问学生镜子是玻璃做的,为什么是金字旁,借助字理识字: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叫作铜镜,所以镜是金字旁。然后引出词串:泳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这样由一个生字,带出一串词语,学生既记住了生字,又理解和积累了词语。在生字书写环节,我舍弃了已学的“脸”“净”的指导,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脑袋、肥皂”这四个字的书写指导上,采用归类比较、独立书写、点评互评等方式,扎实而有效。
二、小组合作,自主阅读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他们主动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有趣,走进童话世界,在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一举三得: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采用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全员参与,人人体验;合作学习时间充裕,在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中感受故事的趣味和小花猫的天真;在教师的个别指导和学习伙伴的思维碰撞中,解决疑难问题。
三、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科普童话有着独特的文体特点,在感受故事趣味的同时,了解浅显的科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任务。本课时的教学虽还没有涉及“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但是猫“老长老长”的胡子究竟有多长,这是理解猫剪了胡子就被撞得鼻青脸肿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课中适时引入微课“猫的胡子有多长”的知识介绍,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了“老长老长”的词义,激发了学习热情,为第二课时突破学习难点作了铺垫。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识字写字起点的准确把握,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的个别辅导,以及点赞奖励的评价方式,都体现了小班环境下“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理念,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3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