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航线初体验

2015-12-29 00:00:00爱夏
航空世界 2015年12期

连接北京与上海,兼及天津、济南、南京等城市的京沪线,放之过去,观之现在,皆为重要航线。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航空公司与欧亚航空公司纷纷推出京沪南北线时,可曾有人想过,早在十年前,北京政府便计划了京沪航线。军阀混战、政治斗争、财政危机,使这条飞往济南,再转由铁路运输的特殊航线最终停摆。

一条航线、一条铁路,20世纪20年代的京沪航线,确实有点意思。

靳徐内斗下的商业航空

如果有人从现代穿越回北洋时代,一定会诧异于当时武人涉政之下军阀政治的走向与权力更迭的频繁。

重重派系斗争里,交通航空业的发展,也受此制约。

府院、参战之争及张勋复辟后,段祺瑞重组新政府,时人誉其“三造共和”。段祺瑞皖系的靳云鹏与徐树铮两个人,成就本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中航、欧亚的平(北京)沪航线让人感慨南北通航梦想的最终实现,靳徐斗争同样让人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愈演愈烈的孔祥熙与宋子文的高层派系斗争。

彼时,靳云鹏任国务总理,其为“小站练兵出身”;而徐树铮一跃由皖系少壮军人,成为段祺瑞的“灵魂代表”。段祺瑞重新执政后,“一方面要控制政府与国会,一方面又要扩大皖系实力”,两方面皆倚重徐树铮,更于1919年6月任命其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民事令。靳云鹏不甘冷落又受制于段祺瑞,靳徐内斗不可避免。

西北筹边公署于1919年6月13日成立,7月18日公布的《西北筹边使官制》规定了其结构:“公署置设总务、财计、商运、邮传、垦牧、林矿、礼教、兵卫等八厅”。邮传部由交通部长曾毓隽拨款成立了一个由丁士源主管的“西北航空处”。

这个西北航空处,正对直辖国务院的航空事务处。早在当年4月,航空事务处成立,由靳云鹏安排丁锦将军负责,“处内置总务处与军事、航运、经理等四厅”。

一年之内前后两个航空处的成立,映证了靳徐内斗之凶猛。

西北航空处由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及南苑航校毕业生负责,主要机型有汉德利·佩奇式飞机(当时译为亨特利佩治)、爱佛罗教练机等。西北航空处成立目标在于“建设平地泉至库仑间航空线”,“表面为商业航空建设,实际为军事服务”。但因1920年直皖战争中皖系大败,这个航空处为奉系张作霖掳去,成为奉系航空的基础。

反观国务院辖属的航空事务处,一边有南苑航校三期的招生力量(三期学生后来成为整个南苑时期最优秀的毕业生),一边有航空借款合同的全力辅助,力量与西北航空处不可同日而语。

档案里关于这个“航空借款合同”的记载有两次,一次是1919年8月与汉德里·佩奇有限公司订立的“总值140万英镑、订购105架飞机”的合同。实际合同转与维克斯公司签订,共借款180余万英镑,购“维梅式商用飞机100架”。

这批合同虽因不久爆发的直皖战争而转为军费,但最终北京政府仍然有140余架飞机,包括大维梅飞机40架、小维梅飞机35架以及爱佛罗飞机60架等。

京沪航线的设计

航空实力扩充的同时,由航空处改组而来的航空署于1920年开始设计京沪航线。这条航线准备于1921年5月1日正式通航,由北京途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到达上海。初始因“商业飞航在吾国方为创举,披荆斩棘缔造艰难,为求保存飞机便利交通、预防危险起见,拟将全线暂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北京至济南,第二段由济南至浦口,第三段由浦口至上海。“所有人员飞机均分段服务,其载运之邮件货物均在济南、浦口两站,换机运送”。

费用方面,信函类除普通邮费外,每两(约31.25克)“须另粘十分面值的特别邮票”,包裹类每磅(约0.454千克)按每英里(约1.6千米)收费五分,但“以四角为起价”,包裹类型按飞机种类而定;旅客按路程买票,每英里纳票二角五分。信函类的特别邮票费用除规定费用外其余都交航空署。

各地机场的考察与设置很费心力。比起20世纪30年代大家熟悉的上海虹桥、龙华,南京明故宫等机场,1920年京沪航线的各站机场,则有不同设计。设立机场“以土地性质而定”“ 平原高燥之地,仅设航站;低原多水之处,应于航站之外每隔百数十里设立飞机停著陆场”。

根据资料整理,京沪航线最初设定的各地机场地址如下:

⊙ 北京:设于南苑,或置于清河

⊙ 天津:宜兴埠或西沽北段

⊙ 济南:张庄大操场

⊙ 徐州:骆驼山

⊙ 南京:小营练兵场或通济门外民旗地

⊙ 上海:高桥

⊙ 另有若干备用机场,如马厂、大汶口、南沙河、任桥、板桥、镇江、苏州等地。

执行飞航任务的飞机以汉德利·佩奇的O/7 机型、“维梅”商务客机两种为主。

汉德利·佩奇O/7 机型是为中国定制的一种客机,可载客14人。这种飞机运到北京之后,在南苑机场组装而成。该公司生产的O型系列轰炸机是一战时期英国早期双翼轰炸机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生产的大型飞机,主要以O/100(H.P.11)和O/400(H.P.12)两种型号闻名。

维克斯公司的“维梅”商务机(Vickers Vimy Commercial)与汉德利·佩奇O/7一般,也“身形巨大”,远望过去依旧有飞艇时代痕迹。“维梅”商务机也是轰炸机改装的代表。改装之后,可配10张藤椅,共载员13人,另可载货1134千克,“装用两个360匹发动机”,“时速160公里,停空11小时”。

从照片及资料来看,“维梅”机当时有“乘风、大鹏、正鹄、舒雁、摩云、玄鹤、腾鸿”等七架。

靳徐间航空实力不对等,徐树铮虽数职在身,但靳云鹏“不甘受段徐控制,与八省反皖联盟通气反皖”,1920年7月,直皖大战爆发,以皖系失败为结果。西北航空处撤消,国务院下辖航空处也已经改组为署,继续综理京沪事务。

京沪航线的试航与通航

1920年5月8日,北京至天津段试航,执飞机型是汉德利·佩奇O/7机。当日上午9时40分飞机由北京南苑出发,10时40分降落于天津跑马场,“实系京津间空邮之第一次”。此试验航班,并未载客,只搭载邮件及报纸。如北京飞往天津,带去了当日的北京《法文日报》及快信,“邮费为1角3分”;而天津带回了《华北日报》和快信。《华北日报》为了这次有纪念意义的通航,还用特别纸印刷了当日需要带回的报纸,“自中国有史以来,未有邮件自津至京仅须3小时而达者”,因此“北京人士,凡接此报者,莫不先睹为快”。

这次飞行,北京天津两地皆有欢迎者,“人数颇众”,“ 驾驶者马青西上尉,从容不迫,缓缓降落,实堪称赞”。

因合同转与维克斯公司签订,故航空署最终选用“维梅”商务机执飞京沪航线。1921年2月22日,在南苑用“维梅”机又进行了一次颇为隆重的试航。

“事前,航空署曾以检阅试航事,登诸各报,约请各界人士到场参观,故观众颇众”。2月这天的试航,亦可称为飞航展览。早间为学员驾驶表演,选用爱佛罗教练机,做“单独飞行回旋空际,技术娴熟,成绩颇佳”。下午用“维梅”机进行三轮载人试航。三组乘客分别为:张一尘及夫人,礼在唐及夫人等九人;奉军军官九人;冯之太及夫人、丁锦及夫人等八人。当日下午五时后,由南苑飞往清河的飞机回转南苑机场,试航圆满结束。

两次通航成功,航空署受到激励,继续努力,至1921年夏天之前,为吸引目光,还举办了几次特殊飞行。

1921年2月8日春节,航空署派出5架“维梅”“自南苑翱翔京城”,并散发传单,单子上除了印有民国五色国旗之外,题词“飞车天马、电掣云屯、万象昭苏、四海康宁”,值彼乱世春节祈福,很有深意。“是日天气晴朗,飞机翱翔天表,奏技空中,游人靡不鼓舞称盛”。

1921年4月之前,直奉双方还没有公开撕破脸,所以几次游览飞行都有奉军军官现身,甚至1921年4月2日的京苑间游览飞行,也邀请了奉军军官。这次飞行依旧选用“维梅”机中的“乘风”号,游览效果颇好,且有众多中国女士乘坐,一时引航空摩登于京城,航空署决定每周四、六、日举行游览飞行。

5月直奉战争爆发,游览飞行未成行,京沪航线亦中停。

顽强的航空署,在战事平息之后的夏天,终于开通京济段飞行。7月1日,天气晴朗,北京温度不过23度,南苑机场更是“来宾集聚,裙缨翘首”,航空署长丁锦亲赴现场参加通航仪式。

通航仪式由飞行表演、飞行游览及正式通航等部分组成。

进行飞行表演的是 “舒雁”号“维梅”机。由清河而至的“舒雁”号“突向人面扑来,观者躲避,而飞机又飞上空中,不知所以,尤见其驾驶术之精,令人钦佩” ,爱佛罗机亦作飞行表演,“在空际,或上或下宛若惊鸿,献种种之妙技”。

“大鹏”号飞机做本次通航游览飞行之用。在喜乐大奏之下,“大鹏”号共接待了四批游客,此时“仍有数十人欲登机,十分拥挤”,航空署便邀请其中一位记者登上爱佛罗小飞机体验。谁知这位记者先生,登机飞行之后便晕机,“全身俯伏机内,手足动触,致碍机件之灵动,因之驾驶不能如意,致记者腿部碰伤”,亦算当天一则秩闻。

正式执行航线飞行的为“正鹄”号。乘客分别为路透社通讯员华池,美国联合通讯员弗克音,日本记者古野伊之助,中国报界代表梁志和、舒贻向,邮务局员阿林顿,技术官阿尔德,航空署科长董鸿谦,中国飞行员曹明志,外国飞行员巴德森登等人,同时搭载邮件四包,下午4时45分由南苑起飞,晚7时40分安抵济南张庄。此时空中即可看到济南地面人影如蚁,可惜到达时间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钟头,天色过晚,不能清晰看到飞机降落之貌,“济站人员尚引以为憾”。

如果按照既定的目标,待徐州、浦口、上海站建好之后,已通航济南的京沪航线,可以继续飞至浦口转上海。而无需下机再换乘铁路到达上海。不过1921年5月开始的直奉大战,以及随后北洋时代的政争不断、武力决斗,使得尚未统一的中国,无法实现南北联运飞航的梦想。

余波未尽

回顾北洋时代的商业航班,政治干预下的停摆现象严重。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在“京沪间铁路交通便利”的情况下,航空署依旧开设商业航班,确实存在着军事与国防用意。比如前文提到的“借以训练飞行人员”之语,甚至还欲开通中国-巴黎直达航班。

曾供职于这条航线的工作人员,也因为有了实际工作经验,待南方的革命胜利,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受聘来到南京,联合美德商业航空公司,推出中国航空公司以及欧亚航空公司,终于开通了以北京—南京—上海—广州为基础线的几大航线,完成了中国空中航线的初步建设。

张作霖派军官不停往返于京津间试航及京苑游览线上,又有谁知晓,不出 五年,暗自发展的奉系航空已然实力惊人。靳云鹏与徐树铮的高层派系斗争,与日后孔祥熙及宋子文的斗争一样,对中国的航空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也是中国很早发展航空,然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吧?以后在南方大热的游览飞行、商业飞行,早于十年前便在京城一带热烈上演过,谁说海派独领风骚呢,贵为帝都的北京,也带起了一阵航空摩登。

此中波折,回味于此,岂是三言两句能尽。

编辑: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