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般的阿拉善

2015-12-29 00:00:00孔瑞平
农家书屋 2015年9期

阿拉善之旅,开始于一个斜风细雨、四野淡蓝的早晨。

前来接站的阿拉善朋友欢喜地说:你们是贵人啊,要不,怎么能带来这可喜的雨?

初时以为是客套,住了几天才知,阿拉善是个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的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降雨,都足令人们欣喜。

但是在阿拉善境内旅行的日子里,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干燥。阿拉善景色之美、之特、之奇和文友们之热情,倒让我们感觉每时每刻都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初到阿拉善,惊异于它有这么多好听而又耐人寻味的地名。比如——贺兰山,“贺”,音节轻盈,“兰”,字面幽雅,皆带民间古意,吟诵之间,感觉像汉家哪位未嫁小女的闺名一样动人。此外,“巴彦浩特”之“浩”、“巴丹吉林”之“丹”、“曼德拉”之“德”、“额日布盖”之“日”、“广宗寺”之“广”,都有敦厚、博大、正气的涵义,令人未近其地即已肃然而生敬意。而“阿拉善”这个地名,据说是沿“贺兰山”转音而来,思绪不由得随它走得更远:由“山”想到“仁者爱山”,再由“山”而转“善”,仁、善,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啊!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唱过一首沉郁优美的民歌叫做《苍天般的阿拉善》,那么这个歌名里,是不是就包含这样的思想元素在内呢?

耽于旅游的人们,多见些青山秀水、飞泉悬瀑,乃至九曲漂流、溶洞探险。玩倦了这些之后,请来一趟阿拉善吧!这里苍凉悲壮、气势磅礴的风景,会让你收起嬉闹的心情、浮浅的笑脸,肃然起敬;这里悠远如生命召唤的长调,会唤起你心中遥遥的伤感和莫名的惆怅,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进入形而上的境界,试着去玩味那些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快节奏中常常来不及思考的问题,比如,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方式……你要来了就会知道,我绝不是危言耸听。

荒原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荒原。一条孤零零的公路劈开广袤的原野,即便在疾速的飞驰中,你也看不到天的尽头、地的尽头,你也看不到景物的变化。窗外永远是砂砾、草蓬、盐碱地。地理知识告诉你:远古时候,这里原是碧波荡漾的海。尽管20亿年来地壳运动、海陆变迁,这里至今仍依稀保留着海底的模样。此刻,它一无遮蔽、一无秘密地裸呈于阳光下,荒凉、悲壮。那连天接地、波澜壮阔的海水退到哪里去了?而眼前这干渴的海底,又是在诉说着什么、等待着什么呢?

车行中途小憩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憨厚的牧民、漂亮的小毛驴和狗子。这些鲜活的目标,把死寂的荒原点亮了。行走在海底的活物既是如此的少,那么可想而知,这些在别的地方寻常可见的人和物,在此时此地有多么珍贵!他们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我们抢着跟牧民合影、抢着骑一骑可爱的毛驴……看着同伴开心的笑脸,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在阿拉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是这样的亲切和单纯,为什么,他们如此珍惜远方朋友的友谊……生命在这里迫切渴望着亲密依偎、互相取暖,自然也就很容易建立真诚和善良的同盟!

我们还看到了荒原上最为珍贵的水井。水井不深,水面弯腰探身可及,井水清澈一如婴孩的眼睛。井旁有一个凹形的水槽,放牧的人随手打上一桶,倒在槽里,畜们即可痛饮。在无垠的荒原上,这口井的意义,绝不可与中原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普通水井等量齐观,即使把它比作荒原的乳房、乳汁也不为过!在人类艰难的游牧生涯中,它曾为多少儿郎滋润过干渴的嘴唇,又为多少女子洗过沙尘,多少生命靠它供养才得以繁衍壮大啊!不过现在这里已经全面禁牧,极目天际,再也见不到觅食的羊群。哦,荒原,你老了,累了,你是该歇歇了!

让我们欣慰的是,荒原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禁牧不到二年的时间,脚下这星星簇簇的草丛,已经渐渐地恢复了碧翠的颜色和良好的弹性。它们的根须正在沙土下满怀喜悦慢慢伸展,或许20亿年前那片蔚蓝的大海不能再呼啸而来,但是完全可以期望,这荒凉的海底,不久的将来会变成芳草如茵的肥美草原!

荒原啊,我愿意为你作最诚恳的祈祷。

曼德拉山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曼德拉山。为了形容它带给我的视觉冲击,我应该在“震撼”这个词的后面再加上三个惊叹号!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想:地球上生命产生之前,怕就是这个样子吧!一望无际、完全以怪石组成的风景,这个世界上,还有第二处吗?荒原荒凉,好在还生长着各种耐旱的地表植物,可是这里,即便石缝间,也极少见到摇曳的草丝啊!遥想远古时候那场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仍不由得为大自然的任性和勇力胆战心惊。是什么样的熔岩灼过了这些巨石,才能使它们有如此狰狞的面貌啊!你行走在这无声无息的巨石阵中,像走入了虎视眈眈的万兽之群。唯有不闻它们的喘息咆哮之声,你才能硬着头皮一股劲地往山上走,走,走,揣着“怦怦”激跳的心,一股劲地走。

但是登上了海拔 1700米的曼德拉山顶,你才知道:你刚才看到的那些奇怪的巨石,永远成不了这里的主角。因为,所有土黄色山脊的起伏之处,如黑龙奔腾般,都镶嵌了一道黑色的玄武岩!这玄武岩绝不同于那些粗糙嶙峋的怪石。它们石质坚硬细密,表面平滑如镜,在阳光下反射着乌金般的光芒。它们或疏或密地散落在山顶,如同造物主按照某种神秘节奏的刻意摆放。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很多石头的平面上,都镌刻着精致的金褐色岩画!古人狩猎、采集、游牧、生活、社交的一切场景,都在这画面里对着苍天坦然舒开!

所有的人都被惊呆了,除了“哇”“哦”的赞叹,竟是来不及用语言交流感受。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都想留下这梦一般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

岩画如古人类一般天真稚拙、自然淳朴,有种难以言说的美。它告诉我们:现在触目荒凉的曼德拉山,曾是山环水绕、水草丰美之地,这天赐的草原上啊,蒙古包如莲花遍布,羊群如珍珠遍洒。草原上没有阴暗的角落,每一处都洒满了金色阳光。据考证,这些岩画的创作时期跨越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清,那么可以想见,岩画上的人们也就历经了各种社会形态。但是,内地因为政权更迭、改朝换代而掀起的血雨腥风,似乎吹洒不到这片天佑的福地上,他们在这远天远地的地方,男婚女嫁、生儿育女、呼朋唤友,锅碗瓢盆交响,生活得极其惬意。他们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如大河流水,其声默默却亘古不变,任岁月几千年逝去,这里始终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天堂。

我小时候及青年时代学习过美术,这些岩画除了考古意义之外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也使我倾倒。这些岩画运笔简约、意象古朴,从构图到表现,都具有现代儿童画的某些特征,可以看出,儿童的思维与古人何其接近。

赞啊!叹为观止。游牧民族的祖先在画面中奔驰。他们在想象中,可以骑上一切动物:马、牛、羚羊、骆驼、麋鹿,乃至于虎、豹……他们粗犷、强悍、自由的天性由此显露无遗。我注意到,画面里的动物大都生机勃勃,肥美而壮硕,绝没有病恹恹的疲态,它们传递的,是一种健康厚重的审美信息。汉字里一个“美”字,原是由一“羊”一“大”组合而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从羊,从大羊。”徐铉则这样注释:“羊大则美,故从大。”羊是大的,马是肥的,你说它具象也不尽然,梅花鹿的角,简直被夸张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所有的动物都如此生动、充满了力度与质感,以至于让人觉得:只要来上一阵风、漫过一股水,这些动物就会从画面里走出来,自由地游荡……

作为一个美的追求者,一个人生问题的求索者,我在攀登曼德拉山的过程中、在山顶灵光弥漫的岩画前,得到的享受很多,启示也很多。我向它致敬,并由衷感谢。

美丽风情

我想我永远忘不了阿拉善独有的民族风情。巴彦浩特号称“小北京”,12位清室格格下嫁此地,无疑带来了丰富的京城文化,正是它与这里传统游牧文明的融合,形成了眼前这丰富多彩的建筑、园林、宗教、饮食、民居特色。但是在阿拉善的日子里,我们一直是行在歌里,醉在酒里,所以我要着重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歌文化和酒文化。

我一直认为:蒙古民族是具有高度文明和智慧的民族,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对生命的思考,都是极其深刻的。又因其深刻,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深情和旷达。这,从它那浩如烟海的民歌里、从它那震撼人心的歌词和动人心弦的旋律中,完全能品味得出来。阿拉善的朋友也劝酒,但他们从不用内地酒桌上习闻的花言巧语的那套俗词,而是用歌。草原歌曲没有虚浮的跳跃和狂躁的快节奏。它是那种深沉舒缓的娓娓诉说,优美朴素中流泻着忧伤。它从一开始就能抓住你的心魂,并使你沉溺其中。歌中有蓝色的蒙古高原,有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有美丽的蒙古包和雕花的马鞍。朋友,饶你有坚强的神经,你能不被这样的歌打动、征服吗?当盛装的蒙族歌手出现在你面前,当那厚朴婉转的歌声如清泉流出他(她)的胸臆,当你的思绪随着歌里的意境已经走得很远很远,当你的眼神和歌者的眼神相遇,你读出了那种发自内心的亲切和真诚。你说,你能拒绝那条天蓝色的哈达吗?你能拒绝捧在哈达正中那只盛满了烈酒的银碗吗?反正我们每个人,都端起银碗豪爽地一饮而尽了!

右旗的主街两旁,有两行造型奇特的路灯。它的顶端,非常形象、非常写实地,是一条被阿拉善人捧在手里的蓝色哈达。哈达中央安放为远来的贵客敬酒时所用的银碗,刚好放上照明用的灯!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构思!顺着这条大街走去,道路两侧迎面而来的,都是蓝色的哈达、银色的酒碗,满盛着阿拉善人的热情。不由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朋友,你就是有天大的酒量,你能不醉倒在右旗的街头吗?!然而正常的推理虽然是如此,我们一行却始终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并没有谁出现生理上的醉酒现象。由此我想:除了阿拉善朋友的贴心关照而外,恐怕还得用上内地的一句话,那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我们曾在右旗一个小巧的广场上闲步。广场虽小,设计却颇具匠心,充满了游牧特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央那只以彩色戈壁石镶嵌而成的光华夺目的巨型马鞍。就连广场四周的休闲椅,也是轮子的形状。蒙古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之剽悍粗犷、向往自由是不言而喻的。车轮、马匹、马鞍,还有跑马场上闲置的勒勒车……他们随时准备着一阵风似的,奔向远方。

在阿拉善的最后一个夜晚,是在离广宗寺不远的一片蒙古包里度过的。踏着茸茸绿草推门而入,在奇特的圆形屋顶下,我作了一个有关草原、有关阿拉善的梦。在梦中,我就着碧绿的沙葱大嚼羊肉、锁阳饼、古乐丹和馕,大喝马奶酒、酥油茶,然后,和一群衣袂上沾满了草原风尘的人们一起,跨上神骏的蒙古马,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呼啸而去……

早晨醒来,我看到了梦一般美丽的草原晨曦。蓝色的大气如水洗过一般晶莹,天边的朝霞如同少女腮边的红晕一般滋润。告别苍天般的阿拉善,心情亦如此刻的天空般平静、纯净和美好。走出这片土地,灵魂是满载的。我从这里带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远非一篇散文所能尽述。哪位诗人这样说过:不到阿拉善,不解阿拉善。离开阿拉善,走不出阿拉善。

哦,真个是:苍天般的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