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2015-12-29 16:51陈建敏
档案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海防军用土地

陈建敏

军用土地是军队依法使用和管理的国有土地,其地籍档案是部队各级后勤机关在对军用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价值的历史记录。海防旅团管理所属军用土地的任务较为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军用土地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档案的建立、完善、维护和更新等工作。

一、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军用土地的地籍档案,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是我军各级组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图件、计算成果和声像等资料”,基建营房部门“必须做好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

科学的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是用好、管好军用土地的重要保证。海防旅团进行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和要求,科学地管理本部队所属军用土地的地籍档案,为本级党委首长的决策指示以及上级基建营房部门的业务指导提供服务和依据。这些任务要通过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6项工作内容来实现:

──收集:将基建营房业务工作中有关地籍的有后续查考和利用价值的资料收集、保存起来。

──整理归档:将分散零乱的地籍材料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使之有序化、系统化。

──鉴定:旅团单位的营房图档室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视情会同本级保密档案室,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确定保管期限。

──保管:按照档案的保管要求,通过改善库房条件、完善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延长地籍档案的寿命,以及防止丢失和失泄密问题。

──统计: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地籍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本单位军用土地的管理情况,以及研究地籍档案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利用:海防部队对地籍档案的利用形式,除了服务于上级业务部门的决策外,主要是与地方相关单位交涉有关军用土地资产事务时提供合法、有效的凭证。

二、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地籍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种,其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的要求,以便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效能。完整,就是要做到地籍档案材料齐全、成套,不可残缺不全;准确,就是要做到档案材料能有效反映地籍实情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系统,就是要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安全,就是要有科学、可靠的软硬件环境,确保档案得到妥善保管。

海防旅团处于我军军用土地管理体系的前沿,担负着集中管理本单位地籍档案的任务。近年来,尽管地籍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标准化程度低,完整度不高

海防旅团因基本战备任务有别于机动作战部队,所辖营区的分布往往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既有一茬茬官兵连续使用了数十年的在用营区,也有历次精简整编而产生的空闲营区,还有近年来为满足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实战化训练的需要而征用的新建营区。各种类型军用土地的地籍档案材料由于制成年代与单位的不同,往往要素不齐、格式各异,有的档案中缺少交界双方签字盖章的红线图,有的档案中无土地沿革变化资料,有的未将征拨土地批文或拆迁补偿协议整理归档;而有的国防工程,建设前未归口到营房部门承办,建成后也未将相关资料按规定移交到地籍档案库。

(二)自动化程度低,精确度不高

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等测绘调查成果,是地籍档案中最重要的基础资料。海防旅团现有的地籍档案中,约九成以上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更早,限于当时的技术与设备条件,其宗地图、红线图等均采用的是皮尺丈量等手工作业方式而成的模拟地籍图,成图精度不高(从下图中的主要地物的位置和形状可见误差之显著),边界、距离、面积的测量测算不够准确,给军用资产的维权保值带来了困难。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在机关日常办公中的日益普及,各单位地籍管理工作特别是相关图纸的绘制,逐步采用了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作业,但由于实地测绘仍主要以手工作业为基础,因而精确度依然不高。

(三)数字化程度低,利用率不高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地籍档案亦不例外,只有让地籍档案充分服务于日常的军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目前,海防旅团的地籍档案大多以纸质件形式存在,且集中存放于营房部门的图档室,这种传统的档案保管模式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与合理性,但在地籍档案的利用需求正逐步增长的今天,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分散在各个点位上的海防分队作为各宗地的实际使用者,同时也是最得力的日常管理责任单位,但基层单位很难查阅到地籍档案,以致于甚至无人能准确地掌握本营区的权属界线究竟在何处。

(四)通俗化程度低,可读性不高

地籍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了解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和程序,也要熟悉科技档案的标准和制度,但旅团级单位通常没有培训的途径和名额,负责地籍档案的干部或士官依靠岗位自学往往是似懂非懂。即使是最直观的红线图,也与官兵日常训练使用的军事地形图有较大差别,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普通官兵来说,进行判读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作为海防分队营区,各宗地往往依山傍海,形状极不规则,并且地物地貌变化较大,难以依靠传统的图地对照辨明实际界址。

三、加强和改进海防部队地籍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海防部队现辖的各个营区大都地处沿海农村地区,这些原本坐落偏僻、无人问津的军用土地,随着驻地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价值上升,有的开始出现权属争议,有的被地方人员逐步蚕食,甚至有的被个别政府部门“误占”。要破解军用土地权益保护面临的这些困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当属加强和改进地籍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好地籍档案,首要的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统筹安排。一是强化后勤机关的领导力度。旅团保障部(处)要将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分工一名副职领导负责,及时协调该业务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二是列入营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科(股)务会、定期检查等途径做到常抓常议,适时分析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形势,及时向部(处)党委和分管副职领导报告情况。三是争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向上要积极求得上级营房处(科)对本单位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帮带,向下要大力呼吁营连党委(支部)对该业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本级要主动与司令机关保密档案部门协调,及时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做法。

(二)建强配强地籍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事业兴旺的关键,管理好地籍档案,根本的是要建立和保持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一是通过院校进行系统培训。地籍档案管理人员是部队的“小兵种”,也是“技术兵种”,培训周期长、保留人才难,但又不可或缺,部队自身缺乏足够的培训力量,因此应当由相关院校集中承训。尤其对旅团级单位的受训对象,院校培训应注重基础概念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使之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一线的岗位需求。二是在岗位实践中提高能力。海防旅团要把地籍档案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列入本级机关业务年度训练计划,督导管理责任人员搞好自学和岗位练兵,适时组织考核与检查,同时要注重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鼓励他们出点子、想办法,让他们在推动地籍档案管理正规化建设的大项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通过轮训抓好人才储备。参照总部有关主战和复杂专业岗位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地籍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编制员额少、技术性强,应当有不少于100%的超额训练和储备对象。海防旅团应当根据本单位军用土地数质量情况、地籍档案管理现状等实际,确定适当的储备比例,以分期轮训、以工代训、定期勘察等方式,选好、训好预任管理人员,使之经常保持较好的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技能状态,在现任管理人员出缺时能够尽快接替上,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大力推动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信息化是当前各类档案建设的大势所趋,管理好地籍档案,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地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官兵利用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一要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纸质的地籍档案在温湿度、光照等诸多方面有着较苛刻的保管要求,与经常性利用构成了一对矛盾,只有实现了数字化,才能便于各级机关和基层单位查询,提高其利用率。二要尽快开展标准化建设。针对各个时期建立的地籍档案有所差异的情况,要确立一个合适的规范,可与数字化处理的同时,逐份逐件地进行补充完善。三要积极搭建自动化系统。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实地测量等技术和成果,使地籍档案从源头到最终形成,每一个处理环节都实现自动化,提高测绘精度。四要努力探索通俗化判读。对于地籍档案利用中最常用的宗地草图、红线图等不为普通利用者熟悉的各类专业用图,要尽可能地结合部队常见的军事地形图、卫星影像图进行转绘,以便于非地籍档案管理专业的普通官兵判读,从而更为有效地确保每一寸军用土地不流失。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信息管理系)

猜你喜欢
海防军用土地
我爱这土地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军用机器人揭秘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猜谜
分土地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中法海防三·六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