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人云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实施科技振兴经济战略,纷纷在农村地区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科普协会,用于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加工、贩运等等,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然而,少数地方的科普协会却形同虚设,诸如养猪、养鸡、蔬菜种植等科普协会的牌子虽然挂满了山乡,却没有真正开展好活动,协会自然也就变成了“歇会”,群众对此十分不满。
据词典解释,“协会”是“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科普协会变成了“歇会”,让人感到惋惜和诧异。成立协会,既要申请呈报当地政府部门,又要与民政、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既要物色人选、成立机构,又要制定章程、完善制度;既要帮助协会解决办公经费问题,又要协调协会的日常工作,等等。可以说,每一个科普协会成立的背后,无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怎么就能眼睁睁地看着辛辛苦苦成立起来的协会变成“歇会”呢?
分析科普协会变成“歇会”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有关领导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把成立协会当作应景工程,认为建立科协后便万事大吉,既不经常督促引导科协开展活动,有问题也不及时帮助解决。二是协会会员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成员很少,使协会有名无实,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三是上级业务部门未能定期与基层乡村联系,指导基层协会开展工作的制度体系还尚未健全,更不用说严格落实了,久而久之,会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甚至到了干脆“歇会”的境地。
基层科普协会是学习科技、推广科技的有效阵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很受农民欢迎。个别地方科普协会变“歇会”,很令群众痛心。笔者呼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科教兴国的高度着眼,支持办好基层科普协会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发挥协会作用,让农民朋友能真正得到协会的指导和服务,从而得到实惠,切实为农村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