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 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质,重要性不言而喻。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都十分关注粮食安全。自“粮食安全”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内涵一直被不断丰富,意义也越来越重大。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及重要性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保障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粮食;粮食安全;概念;意义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14-02
司马迁说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食品,也是特殊的商品,是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物质保证。因此,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要狠抓粮食问题。时代在变化,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要充分有效地保证粮食安全就要非常清晰地了解什么是粮食、粮食安全,以及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
对于一个人来说,粮食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充分维护好粮食安全反映了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粮食安全,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粮食。广义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且能够食用的物质都属于粮食。狭义上的粮食概念是谷物即稻谷、麦类、粗粮三大类。农业百科全书把粮食的概念解释为:“谷类、薯类、豆类这些能够提供粮食的农作物,主要成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在弄清了粮食的概念之后,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什么是粮食安全。20世纪70年代,“粮食安全”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丰富和扩展。粮食安全的概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一)粮食安全概念的首次提出
1972—1974年世界各粮食主产国和地区连续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全球粮价上涨了近两倍,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这是二战后最为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粮食危机。针对这种情况,1973年11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宣言——《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罗马宣言》,这个宣言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任何时候所有人都有能力获得充足的维护生命和健康的食物。”但是这一概念比较宏观,于是粮农组织在此基础上提出,粮食储存量在同一年粮食消费量的17%—18%这个范围内,才达到了粮食安全。这也是在提醒各个国家要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保证粮食储备。
(二)粮食安全内涵的丰富和扩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都有所增加,但饥饿仍然存在。在这种国际和社会背景之下,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只顾着生产粮食和储备粮食,还要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群获得食物的能力。1983年2月,粮农组织在粮食国际首脑会议上把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定义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所有人随时都能买得到且能买得起能够维持生活的基本食物。这里的粮食安全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足够多;二是粮食供应相当稳定;三是对粮食有需求的人有获得粮食的能力。实现粮食安全既要保证足够多的粮食产量,又要保证合理的粮食供给,还要注意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就是说,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方面,才实现了真正的粮食安全。与旧概念相比,这个粮食安全的内涵更加丰富,目标也更加明确。
(三)粮食安全概念的基本确定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粮食供给能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了粮食的卫生和营养层面。1993年粮农组织再次定义了粮食安全的含义,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且有能力获得既安全又富有营养的食物,用以维持健康的生活。”由于环境污染使食物中残留有害物质,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1995年10月第二次世界粮食大会通过的《世界粮食大会各国行动计划》再一次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充分阐述,这就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的、富有营养的和安全的食物,来满足健康的膳食需要和合理的喜好。”对粮食安全的新界定使这一概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供给和储备以及增强人民购买力的前提之下,还突出强调了粮食的质量安全以及营养健康的重要性。
随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知道从1973年“粮食安全”这个词被提出以来,其内涵和外延不断被完善和扩展。纵观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可以看得出粮食安全丰富的内涵是由从笼统单薄到逐渐丰富的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有迹可循的过程,其含义从最初只提到数量安全到增加了质量安全,最后发展到粮食的生态安全,这也是我们对维持生命、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物质需求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我国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1994年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粮食安全”,即“能够提供给所有人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生态安全的粮食”。
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受饥荒蹂躏的中国人民必然对粮食安全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早在《礼记·王制》一书中就记载了:“耕三馀一”。“富国必以本业”“积贮,乃天下之大命”……諸如此类论述,在我国古典文籍中还有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粮为纲”“决不放松粮食生产”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以保障粮食自给、丰富粮食储备为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为保证粮食供给,我国开始逐步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且这一改革极富成效。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从2003年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三年锁定三农问题。增加了对粮食主产区的各项支持,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我国人民始终重视粮食问题,这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就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粮食安全具有政治意义
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其他一切物质都替代不了的重要物质。
首先,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是稳定时局的利器。尽管1997年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宣言》中明确规定各国不能将粮食作为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的筹码,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时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进行有目的性的政治外交,他们通过粮食进出口、粮食援助或者其他方式干预别国的内政和外交。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资料指出,美国对一些粮食不足的欠发达国家相当于拥有生杀大权。前美国农业部长更是很直接地说道:“粮食是制约其他缺少粮食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件武器。”1985年6月,德国的《每日报》发表一篇名为《粮食代表着力量》的文章,指出:粮食是极为重要的原料和战略武器,这是其他任何物质都比不了的。
其次,粮食是政治斗争的筹码。美国前国务卿就说过:“谁控制了粮食,就等于控制了所有人。”加拿大《苹果日报》中的一篇文章指出:“粮食是外交中的有利筹码。”粮食封锁禁运、粮食援助以及限制进出口是被一些大国经常利用的外交手段,1965—1967年间,美国限制对印度的粮食出口,这一举措最终迫使印度在美国侵略越南战争中站在中立一方。由于粮食是石油输出大国非常重要的物资,因此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采取囤积粮食的方式,目的是迫使这些石油大国屈服于自己。20世纪80十年代,“粮食武器论”盛行,美国把限制粮食出口作为遏制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大手段。
(二)粮食安全具有经济意义
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其中粮食安全又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首先,粮食生产具有经济性。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而农业生产的变化又表现在粮食生产状况的变化。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中其他非农业部门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增加就业。粮农的首要经济来源就是粮食,多数农民通过粮食生产来实现“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如果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就可以使农村很大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其次,粮食安全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当粮食这个最基本的需要被满足时,人们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如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此时粮食问题常常会被其他问题所“屏蔽”。然而粮食问题常常会扩散成为整个社会的焦点问题,这时其他社会问题就会退居其次。粮价稳定是物价稳定的前提,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对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都有着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和80年代末我国出现的两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粮食供求不平衡有关。
再次,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充足、经济福利不受损害、经济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国家经济安全还包括水资源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人才资源安全等等。
(三)粮食安全具有军事意义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战争的必需品。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及时为军队供应粮食,就是在保障国家安全。每逢战乱年代,粮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子在《治国》中写道:“粟多者国富,国富则兵强。”曹操认为安邦定国首先要兵强食足,所以在官渡战役中,曹操烧毁了袁绍的大批粮食,最终以少胜多。唐朝陆贽在《论缘边守备事宜状》中,充分肯定了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曰:“备边足戎,国家之重事;理兵足食,备御之大经。”20世界60年代,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备战,人民军队必须先吃饱饭才能打仗。备荒,地方一定要有粮油储备,遇到荒年和战争总依赖国家接济是不行的。为人民,指的是国家积累也要有个限度,要为口粮还不够吃的人着想。
事实证明,充裕的粮食,是对抗自然灾害和战争的重要武器。对于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大、然而资源在一定情况下受到制约,更应该把粮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粮食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獻:
[1]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付恭华.李小云.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新保障模式[J].求实,2013(12).
[3]翟虎渠.钟甫宁.农业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陈文胜,王文强.中国粮食安全:有争议的战略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2-09.
[5]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