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瑞黄 娟
(1.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广东惠州 516081;2.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基于GIS的城市购物中心选址分析研究
张海瑞1黄 娟2
(1.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广东惠州 516081;2.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购物中心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商业设施之一,购物中心地理位置的优劣决定着经营的成败。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必须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密度、形态、交通可达性、购物商圈等因素。以赣州市为例,研究分析了购物中心选址方案。结合GIS,建立购物中心选址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此建模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GIS;购物中心;选址;
购物中心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商业设施之一,购物中心地理位置的优劣决定着经营的成败。购物中心的选址复杂而重要,影响因素众多。传统的选址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方式虽说考虑全面,但选址过程缺乏计算机和决策者的动态直观交互,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现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空间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近年来GIS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商业的发展及零售购物中心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建立合理的购物中心选址分析系统,更好的适应购物中心的发展是本文旨在解决的问题。
购物中心选址要考虑的因素有交通条件、人口密度和购物商圈等。
2.1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一般用单位土地上所拥有的人口数来表示,是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基本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人口地理数据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表现,给决策者在选择目标市场、选址等各种市场活动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依据人口密度图提取选址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及规模,通过对样点区域人口的实地调研,依据居住用地的面积分配入口,选取人口集中的地方作为人口值的重心,并分配到相应居住用地的范围内。
2.2 交通可达性
可达性是城市研究与规划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指城市用地可接近的方便程度,主要取决于购物者从起点(一般是居住地)到购物地点所花费的时间。依据格伦的观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有区别的,可达性分析确定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因为空间距离和汽车行走需要的时间有区别。采用可达性指标获得不同城市区块、各自发展历程的可达数值,类比区块之间的差异,得出评价结果。
2.3 购物商圈
商圈是指以设定的商业建筑为圆心,向外延伸某一距离,以此距离为半径形成圆形的消费圈。结合GIS对购物点进行商圈分析,明确该商店的商圈影响范围,并进一步了解商圈内人口的消费水平及分布状况。
从人口、交通、商圈这三个综合要素考虑,采用对地点的服务半径,建立购物中心选址模型。
3.1 人口重心与密度
为了使空间上离散的人口密度点连续化,将重心点上的人口分配到整个研究区域,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InverseDistanceWeighted,简称IDW),计算人口密度差值,即
式中,n表示目标点个数;Zi表示垂直高度;(xi,yi)表示平面坐标;(x,y)点到(xi,yi)点的水平距离表示为;p表示加权幂指数,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
3.2 交通可达性
交通可达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连通性指标,它描述了节点间联系的难易程度;二是节点间的距离阻抗,它用其它各节点到考察节点得平均距离来度量;三是节点对外交通道路等级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这三个指标,交通可达性指标可参考重力模型,由以下函数表示:
Ai=渍kini/f(di)
上式反映某一节点的交通可达性与连接该节点的道路等级综合指标以及连通性成正比,与该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平均距离成反比。
3.3 城市居民活动的空间分布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常用于研究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居住与工作地等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城市居民活动两吸引点之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作用范围,利用空间点的吸引范围模型确定目标位置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即:
Ik=KMiMc/f(dk)
式中,I表示地理空间内i地点到c地点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即空间相互作用力;K是一个经验常数;Mi、Mc分别表示从i位置、c位置产生社会经济活动的水平或发生力;f(dk)表示i和c之间的交通成本函数。
上述平衡点可以认为是位置i和c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断裂点,围绕研究区域位置,将很多断裂点都计算出来,联接成圈,形成封闭的边界,就是所要求的吸引点或发生点的空间吸引范围。
3.4 购物商圈规模量化
在测度区域内多个网点商圈时,需要对现有城市购物中心的商圈规模进行定量表示,通常采用Huff概率模型理论:
式中,Pij是个体i选择网点j作为目的地的概率;k是供选择的网点序号(k=1,2,…,n);Sj、Sk分别代表网点j、网点k的营业规模;dij、dik分别代表个体i与网点j、个体i与网点k之间的距离;茁是摩擦系数,这里取茁=2。
商圈划分条件是该区域居民到网点j的概率相对于到其它网点具有最大概率分布,网点吸引因素选用网点营业面积,距离采用到某网点最短时间距离。
以赣州市为例,结合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赣州市购物中心选址分布方案。首先提取研究区域内的居住用地,建立建筑物、道路、河流、行政界线等基础数据库,将研究区的辖区行政区界线与基础数据进行叠加。然后通过对目标图层进行拓扑关系处理,根据面积比例将人口数量分配到各个居住用地斑块内,以居住用地斑块图形重心的点状图层数据,通过人口密度算法获得每个重心的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差值。接着借助微观可达性的概念,从服务半径的“等距可达范围”进行分析。以分析对象为目标,在其周围绘制等距线,在等距线包含获围之内的点或线,则判断为分析对象交通的直线距离小于服务半径,反之亦然。最后依据Huff概率模型,考虑包括对购物时间与距离的接受度、购物选择的影响因素、新住宅的兴建、人口的分布及公共交通运输等在内要素,对赣州市购物中心商圈进行量化划定,分析赣州城市购物市场趋势。综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交通可达性、商圈聚集等因素,得出赣州市购物中心选址分布图(图1)。
结论:
4.1 赣州市最优购物中心选址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南门口商业中心区域、东门市场周边地段、客家大道商业区周边、三康中心庙市场地段以及章江新区等;
4.2 章江新区是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具有现代商业文化特色,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新区。
4.3 赣州市出现新商业格局与老城区核心商业区并存的局面,而老城区具有传统商业文化特色,商业发展较为成熟,配套设施完善。新老城区两大格局并存的局面,共同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图1 赣州市购物中心选址分布图
购物中心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一定规模或密度的人口是购物中心布局的必要条件,而已形成的购物中心又会反过来吸引人口。城市交通对城市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顾客与购物中心之间产生联系的载体,因此与购物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综合考虑购物中心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密度、形态、交通可达性、购物商圈等,构建了购物中心选址模型,结合GIS,得到赣州城市购物中心选址分布图。实证结果表明,模型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本次研究只以较小城市区域进行分析,城市具备因素不全面,后续将着重分析大城市购物中心选址情况,综合考虑各要素对区域商圈分布的影响,从而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分析结论。
[1]李忠富,李玉龙.购物中心选址的综合评价方法[J].商业研究,2008,4:196-198.
[2]宋广飞,袁永博,张明媛.基于AHP和多层模糊综合评判的购物中心选址[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6:13-16.
[3]印富贵.基于商圈理论的超市选址实证分析—以乐购超市常州湖塘店为例[J].中国商贸,2010,6.
[4]何瑞彪.长沙市农贸市场规划布局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5]刘晖.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6]曹嵘,白光润.交通影响下的城市零售商业微区位探析[J].经济地理,2003,23(2):247—250.
[7]何朕.大连购物中心区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8]王莉.国内购物中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