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霞
(宝应县档案局,江苏宝应,225800)
近年来,宝应县档案局更新档案资源建设观念,扎实开展各类特藏档案征集工作,以此作为提升县档案馆自身实力,加强档案教育基地建设的重点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
22001155年55月2266日,县档案局、县文联联合举办宝应县国家级、省级书画名家现场创作捐赠活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县档案局(馆)在重视做好县域各部门、各镇区各类文书档案接受进馆工作的同时,忽视了对地方特色档案主动征集工作,各类特藏档案规模不大,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县档案局(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三服务”功能的发挥。2011年以来,局领导带领全体同志先后到太仓市档案局、南京市江宁区档案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先进单位学习调研,打开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强化特藏档案征集工作的重要性:一是有利于文明记忆的传承。地方特色档案是记录传承地方风俗民情、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做好特藏档案征集工作是提升县档案局(馆)品位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二是有利于馆藏结构的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扩大各类特藏档案规模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提高档案利用率,提升档案工作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教育基地的建设。档案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特藏档案是对干部、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原始教材。因此,这几年来,宝应县档案局在努力加强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三个体系”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在丰富各类特藏档案资源上下气力、求突破、创特色,形成征集特藏档案工作新常态。
22001155年66月55日,宝应县档案局举行社会档案资料集中捐赠活动
特藏档案征集工作牵涉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仅仅依靠县档案局(馆)孤军奋战,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难以取得较大成果。对此,宝应县档案局(馆)领导班子把特藏档案征集工作放进全县思想文化建设的大局中考量,努力争取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强力造势、扩大影响、全面发动,在全县上下不断掀起特藏档案征集工作新热潮。2011年,县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举办档案资料集中捐赠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捐赠特藏档案的范围和内容。2012年5月,县档案局、县文联组织国、省级书法家、美术家20人集中向县档案馆捐赠了书画精品46件。今年6月5日,县委宣传部、县档案局、县文联共同举办档案广场宣传活动和档案集中捐赠活动。《宝应日报》、县电视总台、县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以及“宝应县档案网”不仅多次发布征集特藏档案的公告,而且多次大篇幅报道踊跃参与档案捐赠活动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实现了档案征集工作在全县范围的家喻户晓。2014年以来,多次有老同志、老作家、回家探亲在外乡贤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主动提出要将自己收藏的家谱、著作、革命历史文物、荣誉证书等捐献给县档案馆。如:美籍华人、上海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童虎捐赠了其祖父童振镛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的手笔“保全黄种”资料照片;西安丰镇老教师孟必正捐赠了珍藏几十年的其父亲孟斌(抗战时期原宝应县太晋镇儿童团团长)的革命历史实物档案及资料41件;全国著名作家、诗人王垄主动一次性捐赠了个人作品、荣誉证书、证件以及知名作家签名书籍等藏品400多件。
遵循大档案工作思维,宝应县档案局(馆)全体工作人员改变了以往档案征集工作坐等上门的传统做法,建立起档案征集网络队伍,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主动挖掘,实现特藏档案征集工作的大发展。
1.建立档案征集网络队伍。今年初,在县委宣传部牵头下,成立了由全县各基层党委宣传干部、各部门和镇区档案员组成的全县特藏档案征集志愿者队伍共180人,作为县档案局与社会各界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深入各行各业,挖掘和征集更多更丰富的特藏档案资料。6月9日,县委宣传部、县档案局共同组织开展了特藏档案业余征集人员业务培训,明确开展档案征集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等。
2.采集档案征集各类线索。县档案局(馆)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带头做档案征集工作“有心人”,随时从日常工作中、亲朋好友交谈中、新闻媒体报道中等发现收集社会特藏档案有关信息和线索。2012年4月,局长王春兰在与人交谈中得知,由于电影放映改用数字播放机投影播放,县影剧公司有一批老电影拷贝不再使用,便立即上门询问详情。在王局长的动员下,县影剧公司将保存的《英雄儿女》《智取华山》《开国大典》等374部电影拷贝无偿捐赠给县档案馆。在一次晨练时,王春兰得知戏剧票友金殿先等老人收藏着大量的手抄本戏剧唱腔选段曲谱,便及时与其联系,通过协商,复制淮剧唱腔选段曲谱750首,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曲谱150首,其中50多首为失传唱腔选段。档案征集科同志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建国以来,宝应县先后有4人获得院士称号,但具体情况不详。得知这一信息后,有关科室同志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寻找联系他们在宝应的亲属。在大家的努力下,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华东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已故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鉴远等4人的影像资料、学术成果资料等入藏县档案馆。
3.开展珍贵档案保管业务。为丰富县档案馆馆藏资源,努力将散存在社会上的重要珍贵档案资源收集进馆安全保存,宝应县档案局(馆)在大力开展特藏档案征集工作的同时,灵活开展珍贵档案接受寄存、代为保管业务。宝应县戏迷筱杨、袁丽夫妇倾尽毕生精力,耗费30年时间收集创作戏剧脸谱长卷122.8米,有戏剧脸谱1156幅。2014年,该戏剧脸谱长卷经“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长的戏剧脸谱长卷”。县档案局领导得知其家庭条件较差,不利于戏剧脸谱长卷长期保存的情况时,便与县文联领导一起上门看望筱杨夫妇,向他们宣传县档案馆先进的保管设施,动员他们将戏剧脸谱长卷送进县档案馆代为保管。局长王春兰还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为他们争取到特殊困难补助金7500元,并帮助向有关部门申请经济适用房或廉住房。局领导的真情关怀获得了筱杨夫妇的信赖,夫妇俩愉快地将“中国戏剧脸谱长卷”电子版及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捐赠给县档案馆,将“中国戏剧脸谱长卷”交由县档案馆代为保管。
4.设立档案征集专项经费。这4年来,宝应县档案局(馆)在自身总体经费开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万元,主要用于征集活动组织、珍贵档案征集奖励等相关经费的开支,为持续发展的特藏档案征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物资保障。据统计,近年来,宝应县档案局(馆)共接收、征集进馆各类档案12万多卷(件),其中婚姻、退伍军人、职称、知青、公证、收养、林权改革等民生档案9万多卷,占馆藏档案总数的40%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应县获得的国家、省级奖牌、奖状、奖品、证书等城市荣誉档案309件;革命历史文物资料100多件;全国各地宝应籍教授级以上科技英才档案资料300多件,其中包括尹泽勇、钱旭红、马俊如及陈鉴远等4位宝应籍院士档案,以及驻外大使范承祚、著名画家胡继高、越剧表演艺术家萧雅、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残疾人运动员叶华、平民英雄张志成等宝应籍时代楷模名人档案资料;宝应县明清“四大家族”之首朱氏后人新编《宝应朱氏世代事略》《朱庚成先生艺术作品集》;宝应县著名作家、画家、书法家捐赠个人作品、荣誉证书、证件等500多件。6月5日,县档案局、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联合在县城白田广场举行“档案——与你相伴”国际档案日广场宣传暨社会档案资料集中捐赠活动。现场接受了许多老领导、老专家、书画家、作家、摄影家、在外乡贤等捐赠的书画作品28幅、著作书刊50册、摄影集6种9册、家谱16册、音像资料5件、获奖证书3本、老票证62枚、老照片胶片4000多卷等。接受的收藏品有明代“状元及第”铜镜1枚、清代宝应老字号烫婆铜壶1只、《宝应县中》铜质牌1枚、1956年《兵役证》1本、1965年歌曲曲谱1册、红卫兵袖标1件、帆布小包1只、吴云铎题词1幅等。
宝应县档案局(馆)注重档案征集与档案编研、档案展览有机结合,以征集促编研,以展览带征集,实现三项工作的相互促进。2013年,利用征集的革命历史档案、名人档案等完成了“宝应历史文化暨中国共产党在宝应”展览布展工作。开展档案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先后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党史知识巡回展”“党史知识大讲堂活动”“宝应历代名人展”。县档案馆除主体文书档案库房外,设有特藏档案室两个,收藏了近年来征集到的城市荣誉、电影拷贝、票证、家谱、珍贵图书资料等各类特藏档案。先后利用各类征集档案资料组织编写了《红色档案》《传说宝应》《绝色宝应》《湖荡枪声》《清宫宝应御档》等编研成果49种(本),对于开展不同形式的档案教育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10月份以来,县档案馆累计接待机关干部、在外乡贤、外地旅游者、职工、居民、学生等参观者达2.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