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能源产业该走什么路——来自两会上的能源建言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而要想说清并解决雾霾这个难题,一道绕不开的坎就是“煤”。因此,在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大规模调整的现状下,推动煤炭的清洁利用就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洁净煤”“清洁能源”等亦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能源革命不只针对煤炭,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要将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作为实现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核心环节,按照“科学开发、全面提质、先进发电、转化升级、输配优化、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推进煤炭生产由以需定产向科学开发方式转变,推进煤炭粗放供应向对口消费转变,推进燃煤发电局部领先向整体节能环保转变,推进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推进长距离输煤输电独立发展向协同发展优化输配转变,推进煤炭开发利用向技术、结构、管理综合节能减排方式转变,推进煤炭产业发展由资金和资源推动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煤炭开发利用方式的清洁化、高效化,全面提高煤炭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煤炭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八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大力推进煤炭科学开发。建立科学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以煤炭安全、绿色、高效开采为目标的科学开采,提升科学产能比例。二是全面提高煤炭供应质量。要推行煤炭全面洗选,全面提升煤炭洁配度水平,推进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减少无效运输和污染物排放。三是整体提升煤炭发电水平。继续加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比重,积极推广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积极推广热电联产,科学规划和建设大容量热电机组,逐步淘汰亚临界以下低参数小机组。四是有序推进煤炭转化升级。现代煤化工是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要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五是统筹优化煤炭输运模式。要按照输送能效、成本、能源流向、环境、水、土地资源因素综合决策煤炭输运模式。六是强化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必须倡导节能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应用端节能。加强碳减排技术及其他污染控制技术开发和应用。七是提升煤炭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八是加强煤炭开发利用宏观政策调控。
基于资源禀赋的原因,未来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受到更高重视,国家能源局官员甚至提出,“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发电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根据国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新建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2020年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煤。特别是最近几年,发电企业环保压力将继续加码,如诸超临界发电、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也将得到推广和支持。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能源,但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关注。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受资源禀赋、路径依赖和能源安全等因素影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仍难撼动。因而,清洁用煤,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煤制气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用于替代污染物排放严重的散烧煤。但自2009年项目示范以来,生产波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水耗高等问题和争议就层出不穷。因此,为加快国内煤气化技术创新,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应结合我国煤种特性,持续支持对煤种适应性强、气化效率高、耗水量低、环境影响小的新一代煤气化技术和工艺的研发。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重点支持将煤气化与污水、污泥、二氧化碳等排放物资源化利用相融合的煤基循环生产技术。同时,切实鼓励自主创新技术的示范应用,简化示范项目的审批流程,新事新办,并在资源、税收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加快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明确发展煤制气的战略定位,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优化阶梯型行业准入和监管标准,从而不断推动煤制气产业升级发展。
雾霾主要来源于燃煤及汽车尾气,治理雾霾需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核电。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仅1.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仅2.4%,而核电发电量占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0%。“十三五”期间,国家应从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将核电作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规模化发展,使其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才能有效支撑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0%这一目标。
在我国当前可供集中开发的几块清洁能源资源中,包括西南水电、西北风电和光伏,海上风电在技术经济上更具优势,并与我国经济区域布局,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高度一致。因此,建议出台国家整体战略规划,统筹考虑风能资源、电网消纳能力、受电市场、电网规划,制定国家海上风电整体战略,制定近海风电发展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三五”电力和能源发展整体规划,争取在“十三五”实现海上风电跨越式发展。组织成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技术攻关,加快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以及海上风电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同时,简化前期审批程序,制定科学合理且易于操作的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规范,并积极探索研究海上风电电价形成机制、财政补贴与电力市场配套机制,逐步实现海上风电的商业化运营。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累计生产优质煤炭140多亿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煤炭资源开发在造福于国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减少了资源赋存,影响了生态环境,引发了一系列区域发展障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地表沉陷、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缩减、大气和水资源污染等。如何鼓励煤矿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预防地质环境破坏,做到预防先行、防治并举?急需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标准措施、规范规程加以固化并在全国实施。建议除山西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两权”价款进行搬迁和治理外,国家还应加大对山西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支持力度,并在局部地区探索多个项目组合、多块资金捆绑、多种效益显现的综合防治措施。
我国资源紧缺且面临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巨大压力,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利用特高压技术与周边国家建立电力输送合作关系,不仅可推动周边各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电工装备出口,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还可以实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统筹解决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为缓解东中部地区严重雾霾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保障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国家一是建设从中亚地区到我国负荷中心的输电通道。中亚地区煤炭、水力和风电资源丰富,能源外送需求大,联网潜力巨大。在上述地区开发大型能源基地(包括煤炭坑口电站、大型风电和太阳能电站),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向中国中东部负荷中心送电。二是建设俄罗斯和蒙古向我国输电通道。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煤炭资源,远东地区与我国相邻,具备向我国华北、华中等地区送电条件。蒙古国太阳能、风能和煤炭资源丰富,与我国华北京津冀负荷中心相距只有1000公里左右,具备很好的输电条件。
近年来,“雾霾”问题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危害升级的突出标志。一些雾霾严重的城市实施控煤、控车、控油、治污等污染防治措施,确有必要,也有成效,但离实现呼吸上清洁空气的目标尚远。而一味采用车辆限行限购、工厂停工停产等简单化行政手段进行治理,不仅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而且治标不治本。实际上,真正可靠、效果无疑的治理方式,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竞争真正优胜劣汰,把低效、落后、过剩的产能挤出去,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蓝天碧水和清新空气。尤其是,有必要从资源税等改革切入,推动煤、电价格和相关产业部门系统化改革,进而推动完善地方税体系和税收制度的新一轮税、价、财联动改革,从而促使全国6000多万市场主体和13亿多居民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节能降耗。
我国大气污染中90%的二氧化硫、70%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60%的烟尘和80%的二氧化碳都是燃煤引起的。分析表明,农村量大面广且低空排放、无任何环保措施的散煤燃烧是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雾霾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煤控制住,少烧煤,烧好煤,把燃烧的方式做一些升级。从源头上斩断劣质散煤供应链,加快构建清洁煤“供应—流通—监管”标准化统一配送体系。一是建立统一的农村散煤质量标准,甄选供应商,明确负面清单,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保障清洁煤供应,并科学规划建设若干区域性农村洁净煤加工集散中心和二级中转站。二是建立清洁煤输配体系,加强散煤全产业链监管,重点加强中间流通环节的监督执法力度,将农村劣质散煤减量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强化散煤监管。三是建立统一的清洁煤终端补贴体系。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直补终端用户,统一清洁煤购买补贴标准。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能源格局演变看,新型的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能源发展轨迹和规律是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符合能源发展的轨迹,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理清清洁能源概念和保护的能源类型,加强清洁能源资源的普查和科学论证,明确清洁能源发电的战略定位,提出清洁能源发电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和战略路径。深入开展清洁能源发电发展的规划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加强规划与项目的衔接,以规划来指导项目。制定公布统一的清洁能源发电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并将天然气电厂作为清洁能源列入直供电试点,参考垃圾电厂制订天然气电厂增值税优惠政策,体现天然气电厂调峰、环保减排能力差别电价。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然而,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近两年煤炭行业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困难。煤炭行业的脱困转型不仅关系到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而且关系到矿区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要想实现煤炭的绿色开发、绿色消费,一方面需要加大科技技术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如高度重视煤炭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煤炭企业脱困转型;对煤炭资源保护和矿区生态重建制定政策,遏制煤炭资源浪费现象,从保护矿区煤炭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支持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做出示范性工程;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从科技平台建设角度,支持煤炭企业加大科研攻关和资源保护的力度等。
(责任编辑:厉克 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