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12-28/ 第10版面/台港澳传真 /作者: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张雯雯
台湾“外交部”有关钓鱼岛的机密公文档案,最近出现在大陆文物展览活动中,被当成拍卖文物。
台湾《联合报》27日称,台“外交部”初步了解,该文件可能是早年未曾归档的零散公文。早年“外交部”与“亚盟”“世盟”等外围机构之间公文往返,比较公私不分,官员或外围机构雇员可能把公文带回家后忘记返还;当事人身故后,家属将该公文当成遗物处理掉。“外交部”称,上述公文如果确为“外交部”之公文书或相关草稿,公文为1961年至1971年之间制作,无论当时核定的机密等级是什么,依照现行规定,因其制作时间距今已超过30年,已不属台湾机密。不过,对于钓鱼岛公文外流,“外交部”至为重视并感遗憾。
这批档案是在上海公开展览时被一名关心民国历史的上海台商意外发现的。档案仍放在当时的台湾“外交部”公文夹中,这些公文夹有红色、绿色和粉红色等,大约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台“外交部”档案。这位台商当时很好奇,“作风谨慎的外交部,机密档案本来该保存起来,怎么会连公文夹都跑到大陆去,还可能被拍卖”。《联合报》称,这些公文多与钓鱼岛主权争议有关,当时台湾“外长”是周书楷,档案内容包括琉球、钓鱼岛等主权争议问题,有一档案标明“极机密”,还有与马康卫、来天惠等美方官员对话的档案。
台湾《联合晚报》回顾称,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后,对于美军二战时占领的琉球主权问题,“立法院”1953年11月曾决议,要求依照“旧金山和约”第3条规定处理。台方不承认日本拥有琉球主权,对于美国片面归还琉球给日本,当时台湾主张琉球主权地位,应该由同盟国依据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的精神讨论议定。当时,台驻日“大使馆”没有在琉球设领事馆,而是另设“中琉文化经济协会”。文章说,这批流落大陆的档案有“中琉协会常务理事”蔡璋参与“外交部”会议的记录,会议内容是讨论美国归还琉球给日本的主权争议问题,不过蔡璋已在上世纪80年代过世。李登辉卸任前,台湾的这一立场都没有变更,直到陈水扁任内才偷偷改变,当时台“外交部”低调增设驻日代表处那霸办事处,正式承认日本对琉球拥有主权,引起日本媒体注意,但台湾媒体却没搞懂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