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香港“新本土主义”

2015-12-28 08:39
环球时报 2015-12-28
关键词:主义精英意识

环球时报/2015-12-28/ 第15版面/国际论坛 /作者:樊鹏

近两年,本土意识在香港兴起,出现了少数诉诸本土意识和香港人族群身份的运动,“新本土主义”就是其中一种表现。根据笔者调研,“新本土主义”在香港虽有一定影响,但香港大众与主流精英对之反应冷漠。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对其掉以轻心。

“新本土主义”论述是少数“泛民主派”意见领袖假手学术的产物。这一概念源自美国,后被香港少数“民主派”学者借用。近两年,香港学界陆续出版《香港城邦论》等书籍,杂糅和利用流行的“新本土主义”词汇和理论,严重扭曲了香港历史和港人意识。

“新本土主义”现象本质上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论述,其真实目的在于诱发香港本土意识,构造香港本土论述,最终实现所谓“香港完全自治”的政治目的。尽管发动“新本土主义”论述的少数文化精英自我标榜不同于“港独”,但这些人却极力激发香港人有别于大陆的主体意识,试图通过“新本土主义”理念引领未来的社会运动。

“新本土主义”论述被香港自由派媒体利用并刻意渲染成为主流社会思潮。这些媒体利用这一概念的模糊性,有意将近年来香港的公民社会活动、“泛民主派”运动、民间反“地产霸权”甚至方兴未艾的文化保育运动等,一股脑装进“本土主义”的袋子。事实上,这些社会运动和思潮的背景、诉求和潜在政治影响并不一致,自由派媒体这样做是为制造香港寻求本土政治认同的舆论气氛,将其人为捏造和放大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新本土主义”论述以文化思潮的面貌和形式出现,裹挟着香港少数文化精英的自治诉求和民主诉求,这些诉求中多数已超越了“一国两制”框架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宪制要求,相关书籍出版和文化活动也不排除有西方势力支持。对其实际政治影响,我们需客观全面认识,不能忽视但也不宜高估。

通过笔者亲身调研和走访了解,“新本土主义”目前在香港并不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而是仅局限于少数文化精英的自我陶醉。而香港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过去60多年,香港处在一个不断政治化、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香港特区的文化论述仅局限于“新本土主义”一端。相反,香港需要能反映其丰富历史、复杂多样性的文化论述方式,有包容香港过去百余年殖民历史的“华洋论述”,也有回归以来“一国两制”下的“主权论述”等。在此背景下,香港学术精英群体多数十分清醒,对“新本土主义”抱持审慎态度。

虽然“新本土主义”在香港本地政治效应有限,但要提防起通过所谓“民间外交”,建立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华南公民社会”,为香港争取国际社会支持。香港“新本土主义”势力可能会与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国家“拒中抗共”力量合流,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更深层次危机,同时不排除同“台独”势力合流的可能,在国际领域制造意识形态。▲(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猜你喜欢
主义精英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新经典主义
都是主义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