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论的娱乐化只是表象

2015-12-28 08:38
环球时报 2015-12-28
关键词:舆情网民舆论

环球时报/2015-12-28/ 第15版面/国际论坛 /作者:郭可

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虚拟社会,其舆论场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然而有些人认为,我国互联网舆论场过于娱乐化,网民整体文化层次不高且“玩心”太重,无法反映社会现实。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的确,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的表现形式是高度娱乐化的。有研究数据表明,新浪微博中最流行的内容是各类调侃式段子;微信朋友圈的状态往往是发给熟人看的,娱乐性和社交性较强,多与“吃喝玩乐”有关。

互联网舆论表现得高度娱乐化,首先是由我国年轻化的网民年龄结构决定。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中国网民以10至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近80%。其次可能与中国特殊的互联网环境和管理制度有关。由于国情不同,我国互联网整体生态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少差异,政府介入互联网管理程度较高。经过与互联网管理部门多年的互动后,中国网络意见领袖已逐步形成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互联网舆论场的整体表达方式更趋隐晦,网民喜欢用段子调侃或以讽刺形式表达意见。

尽管如此,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的实质并非娱乐化,反而比较严肃,突出表现为信息主要转引自权威性较高的传统媒体。笔者了解到,一项仍处于复核过程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新浪微博转引帖中,引用最多的信源无疑是《人民日报》。

从内容严肃性的角度看,这一调查结果与西方基本一致。区别之处在于,西方国家网民虽多数也是通过“推特”等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同样较为信任《卫报》《华尔街邮报》等有一定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但由于网民主体年龄超过40岁,政府介入互联网管理程度较低,表现形式的娱乐化程度并不高。

上述调查结果或许会出乎一些人意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可能是我国互联网的真实舆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

互联网舆论是反映中国真实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我国目前网络环境下,互联网舆论场的娱乐化倾向并没有降低《人民日报》等官方主流信源的权威性。中国的真实社会舆论也应是如此:嬉笑怒骂、吐槽调侃盛行,甚至有些人会动不动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顺归咎于体制和政府,但关键时刻最信得过的还是官方渠道。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舆论场的自然出现、形成和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大转型期的大国来说有益无害。它能让社会成员听到不同声音,学会全面分析、理性看待问题,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实现自我认知模式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同步转型。

只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舆情的真实性,正确把握新常态下互联网舆情的动态特征和网络虚拟社会的真实状况,我们的网络舆论引导才会更到位,互联网舆论场的发展才会更健康。▲(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