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5-12-28/ 第07版面/访谈实录 /作者:本报赴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刘准
阿斯塔纳地标性建筑“和平金字塔”
在冰天雪地的哈萨克斯坦,《环球时报》记者本月初采访时却有点身处“大熔炉”的感觉。这是个有着140个民族的国家,在很多公共场合,记者都看到长相和肤色不同的人和睦相处。哈国首都阿斯塔纳给记者带来的震撼和思考也不少。抵达阿斯塔纳是当地时间早上8时,天空依然犹如一块黑幕,但这座新城堪称灯火辉煌的不夜之都。
18年前,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东南边陲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迁都到阿斯塔纳,这座新城就一直是这个中亚大国全力打造的国家名片。从机场到市区的公路上,两边的树木和路灯都挂着造型复杂精致的霓虹灯。几乎所有的桥梁和高层楼房都装饰着色彩多变的彩灯或巨大的霓虹幕墙。最令人惊诧的是,这种点亮城市的工作,工程量浩大,但在《环球时报》记者所观察到的范围内,竟然极少出现纰漏——从机场到市区长达40分钟的车程中,成百上千的霓虹和路灯设备没有一个出现照明故障。当记者问到哈萨克斯坦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阿依登,是不是因为“首任总统日”(12月1日)和独立日(12月16日),阿斯塔纳才如此张灯结彩,阿依登的回答是:“阿斯塔纳平时就这个样子。”
同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首都,占地800平方公里的阿斯塔纳并不算大,但它精心打造的多个地标性建筑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神似巴黎卢浮宫建筑风格的会议中心“和平金字塔”,取义“生命之树”的拜特雷克观景塔,半透明大帐篷形状的购物中心“可汗沙特尔”等等。据当地人介绍,大部分建筑都出自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创意。1991年哈萨克斯坦脱离苏联独立,纳扎尔巴耶夫就任总统,并且一直高票连任至今。阿斯塔纳在他的坚持下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原本的苏式建筑几乎悉数拆除。新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这座由纳扎尔巴耶夫提供创意、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图书馆,陈列着纳扎尔巴耶夫的藏书、藏品以及其他国家政府颁发和赠与的各种奖项、国礼。
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城市,生活着约80万人。《环球时报》记者走在大街上时没有感受到太多市井生活的气息。在“大帐篷”购物中心里,陪同记者的当地翻译说:“阿斯塔纳是一座‘公务员们住的城市’,这里不像阿拉木图,有老百姓的生活。阿斯塔纳只有政治,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投资。”
这座位于中亚腹地的新都,在用拉斯韦加斯式的霓虹灯和北京CBD式的地标建筑向外界昭示国家强盛的雄心。作为中亚最大也是各项发展指标最好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一项全面的国家发展规划——“百步计划”,该战略包括100条措施,旨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建设和保障经济增长,计划将哈萨克斯坦送进全球最发达30国的行列。
2017年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世博会将成为哈萨克斯坦展现国家力量的重要机会。在正建的世博会园区,可以看到一幢取名为“未来博物馆”的球状建筑,它是世博会的中心建筑,目前已竣工60%。博物馆将主打绿色能源,这也响应了这届世博会“未来能源”(FutureEnergy)的主题。对于一个需要长期依靠出口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国家来说,这一主题可能恰恰契合了其渴望摆脱过分依赖传统能源出口、实现经济转型的心声。
如今石油价格下跌,让这个国家的转型之路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采访中,有哈国民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石油价格下跌深深影响了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失业率上升、底层公务员减薪减福利等。看得出,这是一个有雄心,又有忧患意识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