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编辑部
任何不使用安全带的理由都是借口
文 本刊编辑部
汽车安全带是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设备,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它的作用是在碰撞过程中吸收并缓冲碰撞产生的能量,避免乘客撞到驾驶舱上产生二次碰撞。当车辆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车内人员身体前冲的力量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此时安全带就显示了它强大的作用,它能将人束缚在座位上,其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日本警察厅发布的2014版《警察白皮书》中提到,日本近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所以持续减少与90%以上的驾驶员及乘客使用安全带有关。同时该文件中提到交通事故发生时,不使用安全带的死亡率是使用安全带的15倍。
安全带的重要性往往要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常被人忽视,但到了关键时刻,当事人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电影《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与82岁的妻子艾丽西亚在美国新泽西州乘坐出租时,因车辆失控遇难。车祸发生在纳什从挪威领完阿贝尔奖回国从机场回家的途中。当时美国警方的消息显示纳什和妻子是被弹出汽车的,这意味着两人当时可能没有使用安全带。即使是“天才”,面对因对安全掉以轻心导致的恶果也是毫无反抗之力的。
按照常理推测,纳什夫妇可能同坐在后排,而乘客在后排不系安全带这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车越来越多,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及用车安全观念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但是我国的汽车社会来得太过迅速,相关的配套政策无法跟上,而身在其中受益的人也有些难以“消化”——该如何对待这些没有感情速度又快的东西才能相安无事?比起最初面对车辆蜂拥进我们生活的手足无措,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意识,但这个“基本”还只在“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应使用安全带”的水平,相关的管理部门仍在为让驾驶人系上安全带想方设法,还未来得及引导车内其他乘客使用安全带。就笔者个人经验来看,车内安全带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后排座位,几乎是接近或者等于0;其次是副驾驶位,即使它顶着“事故发生时最危险”的头衔也阻止不了乘客对安全带的“嫌弃”和“无视”;使用频率最高的自然是驾驶座,“最高”也仅是相对值,因为仍有很多驾驶人以各种理由来拒绝安全的保护。
一些人放心大胆地弃用安全带是因为车内装备的安全气囊让他们安心。但是安全气囊是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起到其“安全”的作用,单纯依靠安全气囊是十分危险的。气囊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没有安全带的牵引缓冲,驾乘人员直接撞向弹出的气囊,则身体也会遭受严重的损伤。另一些人不使用安全带是因为他们认为在碰撞时,车内人员最好被甩出车外。汽车在碰撞后可能烧起来或者落入水中,如果被安全带捆缚在车内有可能被烧死或者淹死。事实上,乘员被扔出汽车的死亡率是留在车里的4倍。
“勒着肩膀痛”“不舒服”“忘系了”“路程短”“车速慢”等原因让诸多驾驶人理直气壮地不使用安全带,甚至还有人因为系上安全带会弄皱衣服而不用,难道自己的安全还不如一件衣服贵重?在事故发生时,安全带是车内人员最有效的保护盾,有驾驶人自信地认为不会有需要安全带的时候,所以为自己找了各种理由拒绝这靠谱的安全保障。但笔者要说的是,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不系安全带的理由很可能让人与安全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