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2014,你最想“吐槽”啥?
本刊编辑/黄若涵
编者按:2014年的养猪业无疑是被猪价低迷、环保高压、大企业逆势扩张等关键词所充斥,而这些词语给中国养猪人带来的感受却是更直观、更切身的,他们心底最想“吐槽”的是啥?本刊精选8个小问题直问养猪人,想找“代入感”的你请看过来!
2014年猪价出现了几次转折,1月初猪价反常下跌,而5月大幅上涨、7月份回升,是什么原因?在猪价下降的时候怎么应对?
陈清森:国家队干预。措施:不补栏,多淘汰。
陈清明:季节因素;2013年母猪存栏增加。淘汰老弱病残生产力的母猪;补充高产后备猪。
孙德林:关于猪价调节,台湾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商品猪拍卖,以质取胜!要解决养猪利益分配合理化是关键,大家都想做上游,不想做下游,那就成不了共同体。在国外有一个组织叫跨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由养猪,饲料,屠宰,加工等企业构成。这样大家是利益的共同体。他们统一制定饲养标准,屠宰标准和加工标准,统一组织出国销售。他们学习西班牙火腿工艺,说公猪肉做火腿比肥猪肉风味好。
林国忠:肉联厂控制、吸货、出货、输流剥削利益。措施:淘汰不良母猪,淘汰无用病、弱猪,淘汰出生小于1 kg的仔猪。台湾只要猪价低于成本,即猪周期下降即出由政府补贴的淘汰母猪收购。屡试不爽。再进口下去,如此高成本,会造成世界各国发展养猪业。养猪大片江山将失掉。牺牲猪农保农业,玉米年进口量每年800万t,500万~600万t国家储备,100万t给新希望,余100万~200万t由100多家饲料企业分配。玉米价格高于国外100%,进口玉米到国内港口1 600元/t,到猪农手上2 400元/t,哎!
佚名:不管外资,内资,种猪还是商品猪,市场经济拼的要不是同样成本不同卖价,或者是相同卖价不同成本。效率优先,成本或者利润决定生死。大家要认清现实,别再幻想,不靠政府或者其他谁谁的输血,养猪还真是专业活,缺乏自身造血能力一定活不了,不管是今天的上市公司还是家庭农场,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点上。所以大家更应该行动起来,致力于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解决环保压力,走出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才是王道。相对来讲,饲料行业和屠宰行业的利润还是比养猪行业大且稳定些,对养猪企业来说还是量力而行搞点跟饲料和屠宰企业的纵向整合,利润分流会更现实或者长远吧……
吴建新:关键是养猪的怎么才能走进屠宰的圈里,我认为绝对没有几个可以闯进去的,本质在于养猪人内部不团结,没有可以统一的协会或组织,杀猪人就看着我们养猪人的弱点,把我们的辛苦钱掠夺得一干二净!
黄俊:在利益共同体内大家按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专心做自己事不用分心。组建合作社,以入股方式建屠宰场和终端渠道,才能不任人摆布,但是现在的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让这种模式做大。
2014年史上最严环保法规出炉,2015年养猪排污费将翻番(污水类和废气类污染物排污费分别调整为不低于1.4 元和1.2 元,翻了一番)国家在环保层面加大了力度,这些措施对养猪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而各地也出台更严的配套政策。如福建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6条措施,明确在2016年底前全面关闭和拆除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2016年底前,全省要基本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你场怎么处理病死猪?
裴星朝: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我公司(福建永城)主要采用仓箱式堆肥法处理。
林国忠:要很好地处理病死猪,需配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厦门国寿开启了内地从台湾进口这样的机器的先河。
王家圣:前些天微信里疯传的湖北一家猪场病死猪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令养猪人痛心。我最近到浙江的灯塔、河南的牧原专门针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考察,他们做得很好,病死猪处理后生产出几个可利用的副产品。
40年前,我们否定水泡粪工艺,改成干清粪。据本刊了解,近2年北方新建的猪场大都采用了深坑水泡粪工艺,粪水混合物的污染物浓度更高、处理难度也大,这是一种趋势吗?污水怎么处理?
裴星朝:福建省对商品猪存栏5 000头以上猪场推广漏缝地板—免冲洗—液泡粪工艺;5 000头以下一是“猪—沼—果”模式(山地较多地区),二是达标排放环保养殖模式。
张佳:环保工艺应因地制宜,有适宜大面积机械化灌溉的地区完全可以实行。
胡锦平:最理想的是农牧结合,养猪场规模不能过大,安装设备,足够的农、林地以消纳或利用粪污实现生态循环。
陈清森:北方可以,只要有地方去;南方应做有机肥。
你场目前的环保项目有哪些?国家是否给予补贴?新政实行后环保费用会增加多少?
裴星朝:福建省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补贴:80元/头;福建省可养区生猪标准化建设补贴:存栏商品猪5 000头规模以上补贴100万~300万元,4 000~5 000头补贴100万元,2 500~4 000头补贴90万元,1 500~2 500头补贴70万元。
张佳:因场、因地制宜,有猪沼茶、沼气发电、厂外垫料 、水泡粪等模式;大中型沼气及漏缝地板改造得到了国家补贴;新政对猪场暂时没有影响。
林国忠:首创环保生态沼气加热砂石过滤人工湿地,以植物吸收法解决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氮磷含量问题。
胡锦平:浙江一般有沼气补贴,目前基本没有污水净化处理补贴,建议增加国家扶持。
近一两年温氏、雏鹰、正邦、中粮、正大、华西希望等在吉林分别建设年出栏生猪500万头、400万头、200万头、200万头、100万头和100万头的生猪一体化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吉林省将新增约1 500万头的生猪出栏能力,接近目前吉林全省的生猪出栏规模。这是养猪业向粮食主产区转移。是不是未来中国养猪业格局只剩下几家大型龙头,其他都会被淘汰?
2014年各大型企业在逆势扩张,他们的意图是为了低成本扩张逼退散户吗?
陈清森:不是,空间置换。
陈清明:不可能逼退散户。
胡锦平:不会, 大不一定最好,适度有效最为关键。
周伟良:大型企业逆势扩张,不是散户退出的原因。散户退出是因为散户养猪不合算了,养几头母猪不如打工挣钱、有保证,省心、无风险。
张佳:更多还是为了快捷完成产业布局。
生猪产业在向北方转移是否会是未来的趋势?
陈清明:向粮仓产区转移是趋势之一。
林国忠:天气太冻,保温成本增加,北方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活猪流通疫情不好控制,要实现屠体冷却、冷冻需再经20年。
胡锦平:最近5年内可能还会继续。活猪运输是难题,大量远距离运输活猪不可取。
周伟良:不是趋势,只能是北方的规模扩大了,补充了散户的退出。
陈清森:目前病猪的流通没控制好,活猪流通配套措施不到位。宰后配送,30年估计可实现。
未来中国养猪业格局里,中小规模、大型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一个什么比例是科学的?
陈清森:1∶1∶1∶1 。
陈清明:大型30%,中型40%,小型30%。
胡锦平:30∶30∶20∶20较宜。
周伟良:以大型企业、合作社为主,中小规模家庭农场是一种补充。
后记:纵使养猪人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猪还得养,而且还得养好!据了解,2014年规模化猪场生猪单位毛重成本在14元/kg左右,500头以下规模在13元/kg左右,50头母猪以下规模在12.6元/kg左右。怎么去从自身做起真正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关键。2015年的养猪路可能还是不会太顺畅,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敏锐的嗅觉,到位的执行以及科学的管理,养猪这事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