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郁川
农信社发展社区银行探析
谭郁川
农村金融体系很难满足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从而在某些农村经济需求方面出现待填补的“空白地带”。
流动汽车银行开进社区 图/卢锦根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了新的飞跃。而我国农村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也逐步向着多层次、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尤其体现在地区差异、群体差异以及产品差异上。然而,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很难满足如此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从而在某些农村经济需要的地方上出现了“空白地带”。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农信社迫切需要引入社区银行模式来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提供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农村信用社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银行”,建立社区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政策支持优势。早从2003年在国务院下发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 就已经提出“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 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已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社区性质的地方性银行。这一定位完全符合城乡社区经济发展实际和农信社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切实解决城乡社区居民融资问题、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2003 年以后的农信社改革, 本身就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票据与地方政府行政推动下的增资扩股手段, 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所作出的实质性努力, 即为其能够实施有效的治理结构创造了物质条件。
——运营体制优势。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和社区性经济组织人股组成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其组织的资金主要根植于当地经营。按社区设置,一个社区一个机构,不在社区之外设立分支机构。其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层级也相对简单,更具有组织优势,从而更加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从金融产品开发、产品投放市场到产品信息反馈,整个过程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完成,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目前农村信用社系统机构主要以乡镇和县市级联社为单位统一核算,市(地)以上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行使管理服务职能,不存在抽调农村信用社法人资金的现象,农村信用社组织的资金全部用在县域,以服务“三农”为主。这与社区银行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于本社区的要求不谋而合。
——网点分布优势。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担负起了对农村及县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重任。在中小城市的主城区,农村信用社原有的机构网点已得到巩固和优化;在县域,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联社、信用社、信用分社等多个层次的组织形式,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城乡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多、服务面广、贴近社区和农户的优势,完全符合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目标市场进行横向细分并提供就近服务的要求。
——客户资源优势。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支持村镇和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常年来活跃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农信社已经与当地的私人客户和民营企业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农村信用社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 这些员工本身也是当地生活的成员, 地缘和人缘优势使得他们具备丰富的客户资源, 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客户主要是附近及周边的企业和居民,他们的存款利率敏感性低, 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 但长期看还是相对稳定的。这部分存款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是农村信用社保持流动性的核心。此外, 基于关系融资的贷款业务, 农村信用社能更容易获得借款人的“软信息”, 从而在审批客户的贷款时,不会只关注他们的财务数据, 还会考虑这些借款人的个性化因素, 如资金流量及发展前景等, 因而也会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
在县域,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联社、信用社、信用分社等多个层次的组织形式,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城乡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组织的资金全部用在县域,以服务“三农”为主。这与社区银行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于本社区的要求不谋而合。
——村镇服务优势。由于村镇的自然和经济环境,村镇的融资需要一般有比较强烈的季节性色彩。而且当地农民的经济实力普遍较差,申请融资能够提供的担保也很具有当地的特殊性。服务这些客户不仅在专业性方面要求很高,而且对当地的居民社区要有很广泛的了解。而农村信用社在村镇金融市场上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村镇金融服务经验,这也为农村信用社社区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农村信用社在村镇金融市场上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村镇金融服务经验,这也为农村信用社社区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建立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社区银行发展路径。
——加强政策扶持。社区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解决社区居民融资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金融和财税政策上对社区银行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我国对社区银行的政策扶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从营业税、所得税、允许分红进入成本等方面给予社区银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可以在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还可对社区银行发放的贷款给予利率补贴等。三是资金的融通帮助。例如, 在社区银行发生资金流动性困难时, 国家对社区银行给予贷款, 政府认购提倡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社区银行创立时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建立规范的社区银行准入和退出机制。社区银行在经营中不仅面临着单一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风险,而且还面临农业和民营企业的系统风险, 容易因经营不善而遭市场淘汰。因此, 监管当局应采取比一般商业银行更严格的监管方式, 对资本金等市场准入条件更加严格控制, 对风险救助、市场退出和事后处置要有明确可行的操作程序, 在日常监管中要严格限制单户贷款最高限额、股东贷款比例和关联企业贷款, 维护银行市场理性竞争秩序。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建立人力资源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其次为了将员工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联系起来,需要建立有效的社区银行激励制度。社区银行在激励机制的制定方面较为灵活,采取行政激励、经济激励和心理激励等多种手段,并且以效益工资、奖金, 以及期权激励等为主, 能够促使经营者和员工各尽其能, 努力工作。二是建立科学长效的培训机制来逐步改善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结构。健全多层次的培训学习机制, 形成全员学习、个别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当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或失去清偿能力时, 为保护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借用保险形式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 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稳定存款者信心, 防止悲观预期转化为挤兑行为, 起到金融风险“消化器”作用。我国的现状是国有商业银行属于国有, 其背后有强有力的国家信用支持, 而社区银行的组织机构主要是集体制或股份制,国家对其出现的风险无补偿义务。这样储户在选择存款银行时, 往往会考虑银行的规模及产权性质,造成了银行吸收存款能力的不公平竞争, 使得社区银行处于竞争劣势。因此,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使存款人的利益受到保护, 从而提高社区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 为社区银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为社区银行的退出提供了保障,减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可能造成的社会震荡。
(作者单位:四川内江市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