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志国+王兴梅+杨振
摘要:学科建设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纲,就可以纲举目张,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发展。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现状,通过梳理提炼了研究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剖析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存在主要问题,以“学术本位”为价值取向,提出适合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为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89-03
拥有一流的学科是判断大学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已发展成高等教育大国,但并非高等教育强国。虽有两千多所高等学校,却鲜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构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关键突破口。学科的声誉仰仗各个学科水平,大学的生机源于学科活力,而学科活力源于学科建设模式,源于学科成长的环境和制度的优劣。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学科建设模式,决定着大学的高度,要创建研究型大学,就必须正视和回答好学科建设的模式问题。
一、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对国内外高层次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情况审视,特别是对它们特色优势学科的突出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发现这些高校在学科结构与优势、学术价值取向、学科队伍、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共性特征:
1.学科结构完善、优势特色突出。研究型大学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增设新的学科和学科门类,成为世界著名大学学科布局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内外许多大学最开始都是单一学科或学科门类的大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几经变迁,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理、工、文、管、经、法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同时,各所大学都强调突出优势和形成特色,反对平均发展与机械模仿,整个学科布局围绕着几个特色学科点和优势学科群来建设,如上海交通大学以“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见长,南京大学以“理学、文学”等学科为优势特色。又如斯坦福大学提出了吸引拔尖人才重点发展一些有条件的科系,着重发展了电子工程学科,而后成就了硅谷的辉煌,成为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典范。
2.“学术本位”取向、学术氛围浓厚。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性,体现在正确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思想,有优良的学术精神、浓郁的学术氛围,并在办学过程中突出学术的地位,不断地追求学术、发展学术[2]。学术水平高则高度体现在一流的学术团队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所培养出来的一流人才,这便是研究型大学之所以成为研究型大学的灵魂。试想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不崇尚学术、追求学术,怎么能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产生高端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怎么能够在高教强国中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3]?没有学术至上的氛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3.拥有人才高原、汇聚名师高峰。学科建设的根基在于学科队伍建设。只有建设一支一流水平的学科队伍,才能建成一流水平的学科和大学。在学科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更要注重学科队伍整体的培育和提升,只有建构起人才高原,才可能使学科发展的高度上升到高峰。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能否立得住、站得稳,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加州理工学院将工作重心放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上,面向世界,广纳人才来校任教,最终在天文、数理、地质生物等学科领域,拥有了闻名全美乃至世界的顶尖名师。这些名师不仅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中做出了辉煌成就,同时也为学院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优秀学者,凭借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科水平得到快速提升[4]。
4.科研基地先进、科研成果显示度高。科研基地在学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校中现有学科基本上都是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而成的理论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及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新学科还将会持续不断产生[5]。重点学科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重大科研成果的出现,比如随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维纳的控制论等等的出现,创设了新学科、创造了新的科研方向。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该学科的科研成果是否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措施即是科学研究。研究型大学具有极强的科研特色,重点体现在科研经费投入充分、科研基地水平高,以及教师和学生参加科研程度深。
5.培养人才精英、满足国家需求。培养一流的人才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又一重要特征。学科建设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在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和杰出的社会精英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6]。没有优秀人才的产出就谈不上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也无法支撑研究型大学发展;没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就不可能取得长久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无法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因此,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以输出精英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从而为自己奠定崇高的社会地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反思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研究型大学最重要内涵之一。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进行建设和调整,是当前有志于创建研究型大学教育者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当前来看,许多高校特别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仅仅注重了学科的数量,却忽视了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内在活力的质量。学科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学科建设的本质把握不够准确,对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不够系统透彻,影响着到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7]。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1.学科战略定位不清晰,学科建设认识不统一。几乎所有研究型大学都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但很多大学对自身学科发展战略定位却不清晰,不清楚自己要发展什么学科、各个学科应该在什么水平上发展建设,应该服务面向那些领域、通过什么方式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和协同发展[8]。战略定位不清晰,影响了学校各个部门、各个院系建设学科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作为学科的三个组织建设主体,学校、院系、学科方向团队对学科建设的认识与理解很多不统一、不到位,学科建设就不能形成上下同欲、着力点一致的联动机制。很多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仍以学校牵引为主,学科自身的发展内驱力尚未形成。
2.学科布局不合理,学科方向不聚焦。学科布局决定着研究型大学的功能与特色。当前,很多大学的学科结构与布局都不能完全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主体学科的集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科专业设置多造成资源配置分散,学科交叉程度不深,优势学科的带动能力及基础学科的支撑能力不强,致使主干学科主干不突出、辅助学科无法起到辅助作用,学科布局不合理引发的学科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降低。在学科方向方面,“学术本位”价值取向迷失,以科研项目取代学科方向趋势严重,存在着学科方向不聚焦、缺乏特色与优势、相对稳定性不强,以及确立的研究方向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前沿、不具有远期价值等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度低,最终必然无法形成这一研究方向的合力与优势。
3.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协调。在学科平台建设中往往存在着部门或个人占有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学科规划、申报、建设、评估分离,没有做到统建、专管、共用,在规划建设上缺乏专门机构战略统筹,学科平台使用缺乏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学校、院系、学科方向团队三级学科建设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缺失,相关的综合配套政策不适应新的学科建设形势,激励点不准,激励作用弱。学科大平台及交叉学科建设不完善,学科资源共享机制尚待建立完善,延缓了学科建设的进度,限制了学科水平的提升,最终影响了研究型大学所肩负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
三、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战略选择
综合以上对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及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领域都是世界顶尖的,只能在几个或一批学科领域取得成功。因此,高校要有自己清晰的学科战略选择,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更不能只重其一不计其他,要科学合理取舍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群,做好组织结构、方向凝练、制度创新等工作,集成优势资源,在几个或一批学科领域取得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而实现高校进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夙愿。以下,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就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问题进行理论探究。
1.学科建设模式思路。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学科特色,以学科专业调整整合为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打造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交叉学科等层次分明的学科网络,协调发展好在跨学科平台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撑学科,鼓励不同门类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兴交叉学科。
强化学科方向: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发挥传统优势,围绕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进行学科的方向凝练,以学科方向的建设和管理为基点,切实提高主体学科在同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地位。
打造科研基地:确定科研基地未来突破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搭建高水平科研基地平台,制定科研基地整体规划,通过基地内部立项、基地重大项目立项,以及争取国家科研立项三个途径,保证基地科学研究的集中性、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推进学科建设。
汇聚学术人才:以重大课题为纽带,创新人才引培机制,在高内外聘请高水平领军人才和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的旗帜下组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团队,确保在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创新管理机制:以精细和谐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为基本原则,确保机制的先导性、组织协调性、运行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约束的可控性,建立校、院、方向团队三级学科建设与管理责任体系,制定有利于学科建设的综合配套政策,构建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学科资源共享。
2.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模式对策。(1)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优化布局保持特色。研究型大学应根据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全面梳理学校学科建设情况,按每个学院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定位,重点建设一个或几个一级学科,找到主体服务面向和立足点,找准各学院学科发展急于解决的问题,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发挥各个学科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寻找、选择和优化学科群,实现协同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学科体系。要根据自身在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中承担的任务,保持和发展自己原有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引导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运行机制,构建特色优势学科群,确保学校核心竞争力,使重点建设的学科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完成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任务。(2)聚焦学科方向凝练,打造学科方向团队。科学定位学科发展目标后,研究型大学要瞄准国家和行业的战略需求,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步伐,瞄准学术前沿和关键科学问题,聚焦在继承的基础上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前沿学科方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具有远期价值的学科方向,避免因一个学科的方向过多过散,造成人物财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断深化学科方向内涵建设,形成方向明确、资源整合、科研潜力雄厚的学术团队,从而为学科发展带来大平台、大项目和大品牌,提升学科基地的实力和水平,提升学科发展的自信。在学科方向确定后,应突出“学术本位”理念,强化学术方向团队建设,遴选培育学科方向带头人,敏锐地把握学术前沿和创造学术前沿,推进学科方向团队的组建工作,积极扶持发展高水平学科方向团队,实施学科方向团队科学有效考核管理办法,从而以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方向发展,以学科方向发展养好学科发展的“精气神”。(3)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产出高显示度科研学术成果。科研基地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托,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只有高水平的科研基地,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科研课题。因此,必须有计划适时更新和改造实验室条件,增强科研平台建设的先进性,建立共享科研平台机制;加强图书资料及其他相关条件的建设,改善学科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手段,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争取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获得更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通过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汇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高原,为基础性研究的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国际竞争力提供基础支撑,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而使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层次上水平,从而扩大学科的知名度,推动学科向前发展。(4)健全学科建设机制,构建学科考评体系。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许多问题是与科研、人事、研究生培养、财务、设备等部门密切相连的。因此,要设置要一个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综合性管理部门,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统筹协调、有效衔接各职能部门学科建设职责,做到全校一盘棋,达到人、财、物资源的最佳使用,真正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制定有利于学科建设的人事和分配政策及科研政策,构建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和以学科建设成效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学科建设阶段性目标及检查评估制度,找出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及时调整学科建设工作的重点,推进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建设工作保持管理上的连续性和规范性,营造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产出重大科技成果的学科方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闫俊凤.生态学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J].高教探索,2014,(2):96-99.
[2]张保军.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1,(9):3-5.
[3]宣小红,等.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困境及消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39-44.
[4]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王红晓.如何发挥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先导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6):58-60.
[6]张红霞,高抒.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全面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4):11-20.
[7]徐慢.论大学学科方向凝练的战略谋划[J].大学:研究版,2014,(4):17-20.
[8]肖艳芳,等.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4):127-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