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红,周纯先,束 莉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30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由于普遍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当的饮食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之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家长照顾等原因,常使此人群处于营养缺乏(或不足)或营养过剩的状态[1-2]。国内外研究已证实,营养教育是提高人们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水平的重要干预手段[3-4]。知一信一行(KAP)理论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评价营养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模式[5-6]。营养教育的方式有多种,目前,在我们国家,设有营养或食品卫生课程的高等院校并不多,缺失系统及规范的营养教育可能是导致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为了解通过课堂教育系统学习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对大学生营养K-A-P的影响作用,本调查选取皖北地区2所普通本科院校及1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3所学校学习过及未学习过营养学课程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营养K-A-P及体质指数(BMI)的变化,探讨在高校进行有效营养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自2013~2014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皖北地区2所普通本科学院及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3所学校对某些专业均开设了营养学课程。专科院校随机抽取设置营养学课程的7个班210名同学,没有设置营养学课程的7个班246名同学;本科院校随机抽取设置营养学课程的7个班217名同学,没有设置营养学课程的7个班234名同学共906位学生。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有效问卷899份,有效率为99.22%。
1.2.1 问卷设计 依据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专业要求,汇总有关专家意见自制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后使用。调查所采用的KAP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四部分,要求对身高及体质量先测量后填写,选择K-A-P得分分布情况及体质指数(BMI)作为评价指标。
1.2.2 判断标准 采用我们国家成人BMI的判断标准[7]即<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将调查对象相应分为4部分,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质量(kg)/身高(m)2。调查问卷均为选择题,营养知识部分包括14个题目,为单选,答对1题为2分,满分28分。营养态度部分包括12个题目,每道题目有3个选项,分值分别为2分、1分和0分,满分24分。营养行为部分20道题目,每道题目有3个选项,分值分别为2分、1分和0分,满分40分。每部分大于满分的80%为高分(良好)、60~80%为中分(及格),小于60%为低分(不及格)。营养知识部分>22分属高分,17~22分为中分,<17分为低分;营养态度部分>18分属高分,15~18分为中分,<15分为低分;营养行为部分>31分属高分,24~31分为中分,<24分为低分。KAP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食物营养素、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的认知、营养与疾病、营养态度、膳食营养行为及生活习惯等方面。
原始数据采用Excel 2007双录入法,建立数据库,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的分析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共收集调查问卷906份,有效问卷899份。89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1.07±0.98岁;男性421人(46.83%),女性478人(53.17%);专科生451人,其中学过营养学的205人,未学过营养学的246;本科生448人,其中学过营养学的214人,未学过营养学的234人。
2.2.1 营养知识得分分布的比较与分析 未学过营养学及学过营养学的学生中,男、女生之间得分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均为良好比例本科生高于专科生,不及格的比例本科生低于专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过营养学的与未学过营养学的相比,不管从性别方面或教育程度方面分析,均为及格及良好的比例前者高于后者,不及格比例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大学生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对营养知识得分分布的影响[n;构成比(%)]Tab.1 The influence of study of nutriology on score distribution of nutritional knowledge of undergraduates[n;proportion(%)]
2.2.2营养态度得分分布的比较与分析 未学过营养学的学生中,男、女生之间及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营养态度得分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过营养学的学生中,男、女生均无不及格者,良好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过营养学的与未学过营养学的相比,无论从性别方面或教育程度方面,均为良好的比例前者高于后者,不及格比例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大学生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对营养态度得分分布的影响(n,%)Tab.2 The influence of study of nutriology on score distribution of nutritional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s[n;proportion(%)]
2.2.3 营养行为得分分布的比较与分析 未学过营养学的学生中,男、女生之间得分分布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科生处于及格及良好的比例高于专科生,不及格比例低于专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过营养学的学生中,女生及格及以上的比例高于男生,不及格比例低于男生;本科生处于及格及以上的比例高于专科生,不及格比例低于专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过营养学的与未学过营养学的相比,无论从性别方面或教育程度方面,均为及格及良好的比例前者高于后者,不及格比例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大学生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对营养行为得分分布的影响(n,%)Tab.3 The influence of study of nutriology on score distribution of nutritional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s[n;proportion(%)]
未学过营养学及学过营养学的学生中,男、女生之间BMI分布情况均为:BMI正常及消瘦比例女生高于男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则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专、本科生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生及本科生BMI正常比例前者高于后者,异常比例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及专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4)。
表4 大学生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对BMI类型的影响(n,%)Tab.4 The influence of study of nutriology on distribution of BMI of undergraduates(n;%)
本调查结果表明,没有系统学习过营养学的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得分较低,只有15.21%达及格水平;营养态度方面,无论是平均得分还是及格率均较好,表明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较为积极,同时也说明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营养行为方面表现较差,76.87%处于不合格状态;BMI正常比例为75.83%。接受营养学课程学习的学生与未学习过营养学的相比,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BMI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分别有97.85%、100%及58.71%处于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中、高分区,BMI正常比例为82.82%。本研究从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层面分别对皖北地区大学生营养K-A-P及BMI进行分析,结果均说明在高校设置营养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往研究[8-9]表明,营养K-A-P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及性别有关,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K-A-P得分高于较低的群体;性别方面,女性高于男性。本调查与此相符,在接受营养教育程度处于同一状态的学生中,其K-A-P得分分布为本科生优于专科生,女生优于男生。但通过营养学的学习这一干预措施,K-A-P得分分布发生了变化,学过营养学的专科生好于未学过营养学的本科生,学过营养学的男性优于未学过营养学的女性。余小辉等[10]认为营养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转变营养态度,但不能改变饮食行为,与本调查不同,说明正确选择营养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具体分析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K-A-P及BMI影响作用发现,促进程度最为显著的为营养知识,其次为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方面,尽管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如学过营养学的大学生中仍有41.29%处于不合格状态,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一致[11]。原因可能为:(1)营养行为往往受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甚至宗教信仰等影响,一旦形成,难以改变;(2)营养K-A-P的转化及BMI的改善是一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尤其是BMI的变化相对于营养教育有滞后的特点。同时也说明高校进行营养教育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大学生的营养行为,促进营养知识向营养行为的转变,并应坚持营养教育的长期性。
按照WH0[12]的定义,营养教育是通过营养信息交流和传播,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重视营养教育是发达国家的特点[13],国外营养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就开设营养课,在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均设有正规的营养教育,我们国家在营养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营养教育的方式有多种,社会上多采用讲座、培训及营养咨询等形式,大学生是一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如果高校能将营养学作为公共必修或选修课程[14],使学生获得系统、扎实的理论学习,加之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有效的考核制度,必将有助于提高其健康水平,使其终身受益并服务于社会。
[1]刘超群,陈 静,陈翠桃,等.暨南大学内外招大学生营养知信行调查分析及比较[J].卫生研究,2013,42(4):678-81.
[2]陈 敏,李建庆,纪晓晨,等.辽宁省大连市4所高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6):484-5.
[3]王 静,杨咏涛,孙清华,等.营养强化教育对实习护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24):2168-70.
[4]Wai Ling Theresa Lai-Yeung.Nutrition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Principal′views[J].Asia Pac J Clin Nutr,2011,20(1):87-94.
[5]杜文雯,张 兵.营养教育效果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2):110-6.
[6]Wagner N,Meusel D,Kirch W.Nutrition education for children—results and perspectives[J].J Public Health(Bangkok),2005,13(2):102-10.
[7]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3-7.
[8]刘 琛,苏亚梅,金邦荃.南京市中老年人营养知信行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3,42(4):605-9.
[9]徐上知,付 蕾,牛 冰,等.石河子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06-8.
[10]余小辉,涂小云,李萍.营养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09-11.
[11]张雪莹,秦立强,王晓莺,等.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56-9.
[12]杨月欣,张立实,靡漫天,等.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86-91.
[13]柴巍中.营养和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01-2.
[14]付 蕾,徐上知,冯刚玲,等.石河子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膳食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649-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