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邢静 黄海 童俊军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汽车再制造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研究
文 // 邢静 黄海 童俊军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量也将大幅度增加,按6%的汽车报废率计算,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报废量约为927万辆,且今后几年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大规模的报废汽车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但若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汽车工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汽车再制造是指能够充分利用废旧资源,把产品经过拆解、分类、清洗、检测、再制造修复等步骤之后进行再装配,并重新进行调试和检测,再制造的产品具有同新产品一样的质量和性能。全面推进汽车回收及再制造,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再制造被认为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中“再利用”的高级形式,是大量报废汽车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以2007年为例,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万辆,这些汽车的生产制造共消耗钢材1602.5万t、生铁346.0万t、铝材116.9万t、塑料134.3万t、橡胶102.5万t、玻璃49.4万t,占全国各类材料消费量的比重非常高。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约成本 50%,节约能源60%,节约原材料 70%,且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排放量降低 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汽车废旧机电产品等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对汽车进行再制造能充分提高废旧汽车的产品附加值。以发动机改造为例,采用汽车绿色再制造技术只需生产新发动机所需能量的50% 和劳动力的67%。据测算,报废一辆汽车,可节约1L燃油,回收2.4t废钢铁和45kg有色金属。所以,对废旧汽车进行再制造既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同时还可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可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能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能够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事再制造的企业从最初的几家上升到2012年的百余家,产值从2005年的不足0.5亿元上升到80亿元,从业人员也从不足千人上升到5万余人,产业规模和产值都显著增长。将再制造业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就业压力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制约、技术落后、社会意识低等原因,导致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管理不到位,再制造水平低下,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我国汽车再制造市场成熟较晚,回收处理产业暂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再制造市场也蕴含巨大潜力。由于我国对报废汽车的补贴较低,正规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经营动力不足,导致黑市因利润的诱导对其收购价格高,给正规的回收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另外,由于各地区的执法力度不一、报废手续繁琐、回收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目前汽车回收率只有40%左右,有60%的报废汽车游离在政府监管以外。大量报废的汽车流入黑市,不仅埋下交通的隐患,而且对与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1000多家正规汽车拆解企业,其中1/3企业不具备基本的拆解技术条件,企业呈现散、乱、差等特征。汽车再制造产业大多企业规模较小,科技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报废汽车再制造效率不高,回收利用率低。除钢铁、有色金属、部分油液、少数塑料外,多数聚合物等还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在处理技术上只是简单处理,大多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环保要求,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且生产企业设计时并不考虑汽车报废时是否便于回收再利用,也不积极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导致我国汽车材料回收利用率偏低。
健全的回收网络是保证再制造“原材料”供应的基础。我国汽车报废回收程序为:用户向公安车管部门申请《机动车报废证明》,然后持此证将车交到汽车报废回收企业;回收企业按车重付给用户一定费用,并出具《报废汽车回收证明》;最后,用户持《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到车辆注册登记地的公安车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汽车回收渠道主要是为数不多的汽车回收企业,与每年巨大的报废汽车数量相比,存在着回收渠道单一、规模小、手续繁琐、对车主缺乏监督管理及激励促动等问题。
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暂时还没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准入标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技术规范还不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滞后约束了再制造旧件的回收,逆向物流建设、后市场运作、产品授权等还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低,再制造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感觉二手产品质量不如新品质量好,另外目前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不够稳定,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原因,再制造产品市场相对狭隘。
国外的汽车再制造已经有 50 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造和服务体系。
(1)法律体系相对完善
国外汽车再制造法律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如欧盟2000/53/EC对回收利用率水平和禁用物质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已作为欧盟各个成员国制定汽车报废回收法规的依据。2006年1月起,欧盟对报废汽车材料的回收率为85%,最低再利用率80%;2015年1月之后,欧盟报废汽车材料回收率将在95%以上,再利用率将在85%以上。
(2)报废汽车回收体系完善
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报废汽车回收网络,再制造技术先进,汽车材料回收利用率高;再制造产品质量可靠,售后服务有保证;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如国际材料数据系统及国际拆解信息系统等。
(3)社会认识度高
国外汽车再制造产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法律意识强,认可度较高,较为积极地配合法规约束主动报废车辆,主动选用再制造产品,为汽车再制造产业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通过政府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汽车再制造产业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组织制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回收体系,提高报废汽车回收率。明确再制造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再制造生产体系,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对再制造产业的激励可使其在萌芽阶段培育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再制造产业。
再制造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努力研发报废车辆拆解、再制造等关键。建立完善的汽车再制造技术体系,从产品初始的设计阶段到再制造生产阶段,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再制造技术体系。加强企业自身管理,逐步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再制造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企业的社会形象。
社会公众应正确认识汽车再制造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消费意识,杜绝非法报废行为,监督违法报废的车辆,积极配合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公众的支持能更好地保证再制造产业原材料的供应,更好地走循环经济道路,形成良性竞争,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国汽车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技术对接筹备会圆满召开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京津冀节能环保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北京市清洁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节能与环保杂志社组织杂志理事单位60余家,召开了清洁生产技术对接筹备会。会议旨在解读北京市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加强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为清洁生产实施单位与节能环保企业间的资源整合与项目对接提供平台。
会上,北京节能环保中心魏玉瑞副主任关于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情况的介绍,以及环保产业促进部关于实施细则的介绍,吸引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纷纷表明今后会继续参加类似活动。
本次筹备会之后,杂志社将组织优秀节能环保企业与实施清洁生产项目的企业进行对接。对接会按行业不同,共分为1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