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钰,张金霞,苏龙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庆阳 745000)
7个油葵杂交种在宁县引种试验结果
高钰,张金霞,苏龙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庆阳 745000)
在庆阳市宁县对引进的7个油葵杂交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3 a平均折合产量以美国矮大头最高,达4 759.2 kg/hm2,较对照品种圣泽增产14.01%;其次是F51,为4 617.5 kg/hm2,较对照品种圣泽增产10.62%;新杂4号排第3,为4 571.6 kg/hm2,较对照品种圣泽增产9.51%。3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其中F51具有较好的耐旱性,适宜在年降水量较少的宁县北部地区种植;美国矮大头、新杂4号适宜在宁县南部气候较湿润区域种植。
油葵;杂交种;引种;宁县
油葵杂交种是油用向日葵杂交品种的简称,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1],但在我国发展缓慢,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大面积推广。目前甘肃省种植的油料作物种类较多,有胡麻、油菜、向日葵、紫苏、油橄榄等[2~3]。杂交油葵作为大宗油料作物之一,产量比常规油葵提高了30%~50%,而且含油率很高[1]。与常规油葵相比,杂交油葵植株较矮、整齐度较好、没有分枝、适应性广、籽粒饱满。此外,杂交油葵还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4]。我们于2010—2012年在庆阳市宁县对引进的7个杂交油葵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参试品种
参试油葵杂交种共7个,分别为美国矮大头、LD1616、LS308、陇葵9号、康地5号、新杂4号、F51,对照品种为圣泽(葵杂4号),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庆阳市宁县和盛镇揪包头村进行。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 220 m。田间储水量22%,降水渗深度1.6~2.0 m,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年均温度10.4℃,≥0℃的年有效积温4 028.3℃,≥10℃的年有效积温3 735.7℃,无霜期169 d[5]。试验地土壤为黑垆土,耕层含有机质10 g/kg左右,pH 8.1,土壤孔隙度54%,容重1.1~1.3 g/m3。前茬作物大豆。
1.3 试验方法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7 m×3 m)。播种前对田块进行旋耕、平整,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尿素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225 kg/hm2做底肥。2012年4月15日播种,行距50 cm,株距55 cm,6行区,区间走道1.5 m,种植密度37 500株/hm2。5月14日间定苗,6月5日(现蕾期)穴播追施尿素150 kg/hm2。8月18日收获。
1.4 观测项目
田间记载物候期、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分枝株率、管状花颜色、舌状花颜色、植株整齐度)、经济性状(百粒重、单盘粒重、粒色、粒形、花盘形状、花盘倾斜度、籽粒排列整齐度等)。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5株考种,按小区单收计产。产量结果为3 a平均值,其余指标均为2012年的观察值。
2.1 生育期
由表1可见,新杂4号、陇葵9号成熟期较早,生育期分别为100、101 d,较对照早熟10、11 d;美国矮大头、F51、康地5号、LD1616、LS308与对照接近,生育期为108~111 d。
表1 参试油葵品种的物候期及生育期
2.2 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株高以LD1616最高,为162.2 cm,较对照高21.4 cm;其次是美国矮大头,为151.8 cm,较对照高11.0 cm;新杂4号最矮,为115.4 cm。盘径均大于对照,其中以F51最大,为28.6cm,较对照增加6.6cm;其次是LD1616、陇葵9号、新杂4号、康地5号,分别为27.0、26.4、26.0cm,较对照分别增加5.0、4.4、4.0 cm。茎秆以美国矮大头最粗,达2.96 cm,较对照粗0.16 cm;LS308次之,为2.90 cm,较对照粗0.10 cm。分枝株率以LS308、F51最高,均为0.8%;新杂4号与对照相同,均为0.4%;其余品种均为0。叶片数均较对照少,其中以美国矮大头、LD1616最多,为29片;陇葵9号次之,为28片。植株整齐度以LS308、LD1616、陇葵9号良好,康地5号与对照较好,其余品种均为中等。舌状花颜色新杂4号为深黄,LD1616、康地5号为淡黄,其余品种均为黄色。管状花颜色均为橙色。
表2 参试油葵品种的农艺性状
2.2 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3可以看出,百粒重以康地5号最重,达7.80 g;其次是LD1616、美国矮大头,分别为7.73、7.40 g,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新杂4号、F51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LS308最低,为6.03 g,明显低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盘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美国矮大头、F51、新杂4号、LD1616、康地5号、LS308、陇葵9号,其中美国矮大头、F51较高,分别为143.09、124.04 g,显著高于对照(p<0.05);陇葵9号最低,为101.69 g,显著低于对照(p<0.05)。粒色LS308为黑色,新杂4号、陇葵9号为黑灰色,F51为黑略灰,LD1616、康地5号与对照均为黑、边灰,美国矮大头为黑、边略灰。粒形美国矮大头为长形,LS308、康地5号为宽卵形,其余品种均为长卵形。花盘形状LD1616、康地5号、F51为圆盘,LS308为微凸,其余品种均为圆凸。花盘倾斜度LD1616、康地5号为5级,LS308、陇葵9号与对照为4级,其余品种为3级。籽粒排列紧密度除新杂4号为松,LS308和LD1616为中等外,其余品种均为紧。
表3 参试油葵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①
表4 参试油葵品种的产量
2.3 产量
由表4可见,参试油葵品种的平均折合产量除LS308较对照减产18.04%外,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增产,以美国矮大头最高,达4 759.2 kg/hm2,较对照增产14.01%;其次是F51,为4 617.5 kg/hm2,较对照增产10.62%;其余品种产量高低依次为新杂4号、LD1616、陇葵9号、康地5号,分别较对照增产9.51%、6.79%、5.1%和0.73%。其中2010年以F51最高,达4 222.5 kg/hm2;其次是LD1616、美国矮大头,分别为3 780.0、3 742.5 kg/hm2。2011年以新杂4号最高,为4 850.0 kg/hm2;其次是美国矮大头,为4 712.6 kg/hm2;F51排第3,为3 925.1 kg/hm2。2012年以美国矮大头最高,为5 822.6 kg/hm2;其次是F51,分别为5 705.0 kg/hm2;新杂4号排第3,分别为5687.6kg/hm2。
1)试验结果表明,7个油葵品种的3 a平均折合产量以美国矮大头最高,达4 759.2 kg/hm2,较对照品种圣泽增产14.01%;其次是F51,为4 617.5 kg/hm2,较对照品种圣泽增产10.62%;新杂4号排第3,为4 571.6 kg/hm2,较对照品种圣泽增产9.51%。上述3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2)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受气候影响,作物产量差异较大。2010年气候相对干旱,不同油葵品种产量均较低,以F51产量最高,其次是LD1616、美国矮大头。2011年以新杂4号最高,其次是美国矮大头、F51。2012年以美国矮大头最高,其次是F51、新杂4号。综合考虑,美国矮大头与新杂4号易受干旱影响,而F51相对稳定,具有较好的耐旱性,宜在宁县年降水量较少的北部地区种植,美国矮大头、新杂4号适宜在宁县南部气候较湿润区域种植。
[1]张民权.油葵G101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22.
[2]刘润萍,马丽荣,王恒炜.甘肃省油橄榄和紫苏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4(4):43-47.
[3]王利民.我国胡麻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4(4):60-61.
[4]肖运萍,贺捷,宋来强,等.美国杂交油葵引种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7,9(3):47-52.
[5]张智全.庆阳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建设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本文责编:杨杰)
S565.5
A
1001-1463(2015)04-0038-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4.011
2015-01-13
高钰(1968—),男,甘肃庆阳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8093436258。E-mail:jinxia425@tom.com
执笔人:张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