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随机对照分析
赵丽颖
目的 研究分析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并为白血病患儿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9月24日~2014年5月3日我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患儿,其中6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行培门冬酶方案治疗,另6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行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儿所需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在分别行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凝血功能障碍、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的不良情况,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所需用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所需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无明显差异且两者疗效相当,但培门冬酶具有所用时间短、用药次数少的特点。
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儿童白血病
培门冬酶是左旋门冬酰胺酶通过共价键连接一个名为聚乙二醇的聚合物所形成的。在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中,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1994年FDA批准门冬过敏使用[1],培门冬酶的治疗得到推广,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培门冬酶具有所用时间短、用药次数少、过敏反应较低的特点,同时其性价比高、依从性好,经过CFDA批准的国内大型临床试验验证。本研究选择2012年9月24日~2014年5月3日我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研究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及观察其毒副作用。
1.1 患儿及分组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4日~2014年5月3日收治的120例白血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患者均知情。其中男性患者57例,患者年龄在3~13岁,平均年龄(6.8±0.7)岁,女性患者63例,患者年龄在2~14岁,平均年龄(6.4±0.6)。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培门冬酶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年龄及危险程度在差异上均无显著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60例儿童体表面积小于0.6m2,采用肌内注射。培门冬酶在使用前得做两次皮试,且以肌注的患者过敏性发生率较低。剂量使用按每14天82.5IU/kg,两周进行一次注射,培门冬酶的作用持续时间长,单次给药的容量应限制在2ml,如果>2ml,应多处部位的注射。对照组60例儿童用0.1ml皮试液为患者做皮试,观察1小时,如过有风团或者红斑现象即为皮试阳性反应,儿童必须皮试阴性才能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注射时使用肌内注射体表面积6000IU/m2,每周注射3次。与吡柔比星、泼尼松、长春新碱一起使用,采用静脉注射,每次用量6000U/m2,两天注射一次。
1.3 统计学的分析
2.1 两组患儿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所需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的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用药次数(次) 住院时间(天)观察组 60 2.0±0.8 12.3±5.0对照组 60 7.6±2.1 19.0±6.2t值 19.3027 6.5158P值 0.0000 0.0000
2.2 两组白血病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分析
两组在分别行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都是对治疗儿童白血病起着重要作用的两种药剂,而培门冬酶是在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在不同的方面更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
表2 两组白血病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分析
培门冬酶是一种新型的由聚合体PEG和ASP蛋白联合成的复合物[2],不仅将左旋门冬酰胺酶的酶活性保留下来,还将其半衰期延长[3],还将过敏性降低到9.8%,并且由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活
性时间20小时变为2周,减少了患儿多次注射,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药效性。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使用培门冬酶治疗的患儿在院期间注射次数及住院时间相比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患儿的注射次数和住院时间减少。
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下,将左旋门冬酰胺酶和聚乙烯乙二醇聚合物合成并加以修饰,便得到了培门冬酶。培门冬酶的过敏反应相对左旋门冬酰胺酶较低,在本研究中,发现左旋门冬酰胺酶会抑制正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得肝功能合成凝血因子有所下降,从而导致肝脏凝血功能障碍[4]。所以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患儿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过敏反应上发生率很大。使用培门冬酶治疗的患儿在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反应中好于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的患儿,并且过敏反应[5]中所占比例也仅有2%。有研究报道,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合成有一定的影响[6],从而导致了动静脉血栓[7]。在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但是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组中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及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可能原因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影响导致了动静脉血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综上所述,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治疗患儿效果并无过大差异,培门冬酶在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上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过敏反应中过敏率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
[1]George R.Bolger,屠永锐,孙佩华,等.美国FDA药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和药品质量报告系统[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3):1514-1520.
[2]王岳,李学荣,仲任,等.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5):278-282.
[3]刘丽.培门冬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55-160.
[4]李颖,宪莹,苏庸春,等.培门冬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估[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2,17(4):157-160.
[5]黎小妍,陈慧芹.左旋门冬酰胺酶致过敏反应报道[J].中国处方药,2012,10(2):37-38.
[6]郭名宾.蛋白质合成教具的制作与使用[J].生物学通报,2013,48(2):49-50.
[7]于倩,张鹏.蛋白Z及其在动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73-174.
Analysis of Oncaspar and L-asparaginase for Treatment of Childhood Leukem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ZHAO Liying,He’nan Province Children’s Hospital,Zhengzhou 450000,China
Objective Analysis pegaspargase with L-asparaginase therapy of childhood leukemia and chemotherapy for leukemia in children provide evidence.Methods 120cases of children with leukemia were randomly selected,September 24,2012to May 3,2014in our hospital,of which 60cases of children with leukemia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egaspargase regimen,another 60cases of leukemia in children as controls row L-asparaginase regimen.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ord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and the number of drugs required hospitalization.Results During the two groups underwent treatment,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have occurred in coagulation disorders,pancytopenia,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 case,all adverse reaction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drugs required hospitalization time found the number of drugs required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egaspargase and efficacy of L-asparaginas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leukemia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oth efficacy and fairly,but pegaspargase have used short time,less frequent dosing characteristics,in the clinic.
Pegaspargase,L-asparaginase,Childhood leukemia
R733
B
1674-9308(2015)14-0169-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4.142
450000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