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他乡让孩子越来越成熟

2015-12-26 01:40
留学生 2015年5期
关键词:猫头鹰丈夫女儿

三年前,我的家庭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女儿执意要放弃高考出国留学,我和丈夫坚决不同意。但最终,女儿“赢”了。

当时女儿正在读高三,她提出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女儿想逃避国内高考。因为考虑到女儿的成绩不错,可以考取国内的清华、北大,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让孩子留学的意向。

当时,我跟大多数父母一样,对女儿的教育“以考为纲”。女儿上初中时,我和丈夫就逼迫她“好好学习”,在我们看来,女儿只有刻苦用功考上国内的名牌大学,才算光耀门楣。

她爸爸从她上初中起就给她制订了学习计划,数学题做错一道罚做三道,再错再罚;我专门盯她的语文成绩。有时候她被我们折腾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又要早起。但事与愿违,女儿反而变得愈发叛逆。

我清晰地记得,女儿初二时写了这样一篇作文:“我们家有一对猫头鹰,没日没夜地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最怕做数学题,因为一做错,那只公猫头鹰就要我罚做三道,由那只母猫头鹰监督执行。”现在想想,我们当时确实把女儿逼得太过分了!

所以当时在我看来,女儿决定出国完全是为了逃避高考,我和丈夫极力反对。但万万没想到,女儿完全不顾我们的反对,她顶住了压力,从留学申请做起,一个人独自操办一切,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孩子那么坚持,我和丈夫开始妥协了。存跟女儿认真地交流并跟学校的老师沟通后,我意识到女儿认为如果转而考国外的名校,虽然辛苦点,但学的东西会比较多,发展机会也会更广。既然女儿把出国留学的原因讲清楚了,我们改变了观点,开始支持她。

在商量去哪个国家留学时,由于在美国有亲戚,我和丈夫希望女儿可以去美国,但孩子自己考虑到自身画画功底不错,且想离开亲人的庇护,得到真正的成长,想前往法国学习英语授课的艺术专业课程,我们双方的意见难以统一。

我提醒女儿,虽然法国有英语授课课程,但生活上主要还是靠法语,凭着她法语零基础的水平,要一边补习英语,一边学法语,还要努力适应国外完全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压力会很大。最终,女儿接受了我的建议,最后大家商量一致决定选择加拿大,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生活,一方面可以有机会在加拿大学习法语,较为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需求。

跟孩子一同了解留学信息,协助她去选择,也促进了我们的亲子关系。

当时女儿雅思考了6分,在国内念高中也是在校住宿,所以跟围外的寄宿家庭沟通、生活,应该是没有语言问题的,可能只是需要跨过心理门槛。我幽默地跟她说:“你的牙齿那么漂亮,就要多笑,同时要自觉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以免给寄宿家庭带来麻烦,还要主动帮寄宿家庭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女儿照着做了,赢得了寄宿妈妈的欢迎。

女儿出国的时候,我给她带了几本书,有《论语》、《傅雷家书》、《平凡的世界》、《菜根谭》、《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也没有要求她一定要仔细看,只是顺其自然,在她无聊的时候,有兴趣就可以看会,没兴趣扔掉也无所谓。没想到后来她看得特别投入,从中得到的收获也非常大。她这几年的成长轨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要从兴趣出发,以前我们的强逼看上去是为她好,其实有点揠苗助长。如今很多父母都跟我们当年一样,每天逼迫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只有孩子爱学才能学好。

一个小女子只身一人在加拿大,不可能没有麻烦,但女儿从不抱怨。出国之初,女儿归属于数学系;但她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决定转学艺术设计专业,依旧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她申请转校。结果令人满意,有几所顶尖的艺术大学都愿意接收她,她还获得了一笔数目不菲的奖学金。

现在,我每周与女儿视频、电话沟通一次,还通过学校邮件了解她的情况。在经济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还到加拿大出席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和家长会,跟导师面对面沟通孩子的情况。

女儿临近出国前,我们曾有过一次很正式的谈话,我告诉她“到国外读书是你的选择,我们同意你的选择。既然是这样,送你出去,花多少钱,这是我们愿意,跟你没有关系,也不需要你将来报答。你要明白的是你要干什么,做好你的事情。”现在看来,女儿当时的决定没错,且在国外生活的日子里,已变得越来越成熟懂事。

以往,一家人只把女儿当宝贝护着、疼着:不知不觉问,女儿却已经很会疼家人了。前段时问,外婆80岁大寿,为了给老人家拜寿,女儿熬夜到了当地时间凌晨两点,只为等外婆一起床就能接到她的越洋电话。

对比三年前极力反对女儿出国留学,现在的我态度早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我特别欣赏女儿对自我的认识和坚持,她为了自己的梦想,毫不在意周围人的干预和影响,大目标一直挺明确,在围内读书时的理想至今没变。从三年前的那个夏天开始,我对女儿另眼相看,对于女儿所做的一切,我自愧不如。

最后,想给同样身为留学生父母的各位家长几句建议:尽管父母见识多于孩子,且考虑问题较为全面,但若能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尽量与孩子达成共识,则非常有利于制定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教育方案。孩子远赴海外后,家长在与其沟通时,除了关注生活细节之外,也应学会通过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等渠道了解孩子在海外学习的近况。父母同步吸收新信息,即使与孩子身处两国,也能给予孩子“心灵陪伴”的力量,更关键的是,父母能了解中西方教育评价标准的差异,就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以及在孩子提出跳级、转学、转专业的请求时,家长可以很快地明白孩子的情况,还能给予中肯而有效的建议。

猜你喜欢
猫头鹰丈夫女儿
猫头鹰
傍晚
猫头鹰
爱哭的猫头鹰
安慰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