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5-12-25 13:47田玉霞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8期
关键词:化学中职实验

田玉霞

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职学校化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让化学课堂智能化,是中职学校化学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化学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①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让学生从主动获取知识到重组与再建构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

②发挥教师教的引导性。师资培训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合作者,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共同提高。

2.减负增效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就是要将教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下解放出来,让其教得轻松。同时,也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智能课堂的创新方式

1.利用图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和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图形不是语言,却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所要表达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使得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信息技术拓宽和延长了。

如在讲授《有机合成材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大量动画,还链接了视频“新型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介”,并把一课时设计三次探究实验和两个讨论活动。三次探究实验是:“撕扯塑料薄膜”“加热两种不同的塑料”来鉴别塑料的种类,“燃烧不同颜色的线”来鉴别面料。两个讨论活动是:白色污染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这些不仅拓展了课堂,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创设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生活情境,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案例1:《化学与生活》一课中,播放形声兼备的录像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沉浸在化学世界之中,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

案例2: 《有机合成材料》一课中,投影“鸟鱼共处”来激发学生兴趣,链接视频来介绍有机合成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体会到学化学、用化学可以打造精彩生活。

案例3:《燃烧与灭火》一课中,链接视频“火灾现场和灭火方法”,视频中白磷在水中燃烧(水火相容)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投入。

3.运用智能化设备,优化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是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尽量亲自做实验演示,以便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接着,让学生观察实验演示,并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验。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对于那些因设备和自身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演示的实验,或者虽能进行实验,但是污染环境、反应慢、效果不佳的则宜采用多媒体演示。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

其一是严重污染环境,易使人中毒的实验。对有毒害、危险物质出现的实验进行实验仪器仿真和实验过程仿真,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原理,尤其对综合实验的仿真,将学生由不可视的机械操作,带入主动介入的情境。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大,很容易造成中毒。类似的还有氯气、硫化氢气体等的实验。

其二是模拟错误实验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有时会带来危险和危害,而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不以为然,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此时,可以用电脑模拟,将实验操作步骤分解或通过播放慢动作,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加强警示效果。如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时,液体会溅出试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酒精灯、试管的错误使用方法;等等。

其三是难度大、反应慢、成功率低的实验。有一些实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成功或效果不够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如氢气燃烧时的火焰颜色、铁在空气中氧化生成铁锈的实验等。

4.辅助整合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教授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如化学实验的复习,若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遍。此时,如果利用电脑模拟或录像,就可以把各种实验现象搜集起来,插入到复习课件中,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的化学实验知识系统化。

三、智能化学课堂的效果

1.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对知识的呈现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感知化学微观世界的奇妙,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一节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要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坚持整体观点,重视多样化,贯彻综合观点,力争最优化。利用计算机灵活、强大的交互性,任意组合、安排课堂教学,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灵活性、多样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燃烧与灭火》一课中模拟火的燃烧与灭火,链接灭火的视频教程,并将课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当中和教师的讲解之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的独特性,可以使化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进行缩微处理。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信息技术上述功能的作用下,均被化解了,并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会因为教学形式的新颖、声画的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如《分子与原子》一课中利用微机模拟物质分子运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的微观解释,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能科学地、准确地理解化学变化。

4.大数据强化课堂教学反馈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个环境中学生一人一机操作,可以进行练习、检测等,利用网络技术将学生的全部答案迅速搜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迅速反馈,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的广播教学、实况转播、个别辅导、示范教学、适时监控等特有的功能,为知识讲授、知识反馈、知识释疑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实现教师教的改革与创新,而且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等过程中,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媒介,设计和探究学习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给学生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把更多的实际生活案例引入教学,这对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专业意识也是事半功倍的,这也为中职化学教学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责编 黄云鹏)

猜你喜欢
化学中职实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