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瑰丽绚烂。2015“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给我们无数的惊喜和震撼
“
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持续九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九年来,“BMW中国文化之旅”本着保护、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宗旨,探访了中国六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及二百七十多项文化遗产(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百四十多项),BMW还对90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930万元的捐助,企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喧闹的汽车领域,真是独一份。
2015“BMW中国文化之旅”走的是八百里秦川。南北两线车队虔心探访了近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一项又一项“最中国”的古老文化展现在我们眼前。陕西不愧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瑰丽绚烂,我们每天都浸润其中,乐不思蜀。“红木嵌金星,衡天权地称良心”,制秤匠人手中的木杆秤镌刻着的不仅是称量刻度,更是古老的公平理念与“权衡”哲学;“一口诉说千古事,劝善贬恶说春秋”,皮影艺人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将帝王将相、世间百态动情演绎。安塞腰鼓,敲得大地动容尘土飞扬;西安鼓乐,引得观者逸兴遄飞梦回盛唐。黄帝铸鼎、后稷教稼、仓颉创字、蔡伦造纸,这些古老的传说述说着中华文明的兴盛之始;旬邑彩贴剪纸、陕北民歌、凤翔泥塑,这些源于平凡生活的民间艺术彰显的则是当地人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与生活信仰。九九重阳,车队成员更齐至桥山之巅,集体参与乙未年民祭轩辕黄帝大典,与海内外炎黄子孙一起追思中华人文始祖千秋功德,共同守护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家园。说说我印象特别深的两个项目。
马明仁膏药主攻颈肩腰腿痛,始创于清咸丰年间,马氏六代人世袭相传,专注古法熬制膏药。百年来,马氏传人恪守“仁心孝世”家训,坚持“精于珍稀药材,严于熬制之法”。即便是高科技批量生产的今天,马氏传人仍旧坚持繁杂的古法工艺,制成一贴小小膏药需要20余天时间。六代传人马绪斌学的是西医。看到一个目光明朗、谈吐有理的传人,真心觉得祖国医药振兴有望。
安塞民间绘画以极致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作者内心的激情。画作装饰精致,浓墨重彩,意境超然,风格独特,过目不忘。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艺人们足不出黄土高原,且大多为农家妇女,生活都不富裕,但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却远超“丰衣足食”的人们,也许我们会拿它跟毕加索相比,但我更倾情崇拜这些民间艺人,愿在这里寻找最中国的本真。
再解释一下前页的“鱼刀”小图,这是一种马车夫所用的古老工具,好比咱们今天的随车工具。据说马一旦跌倒,如不能及时解开绳套,很容易被勒死,所以车夫必须在第一时间割断绳索,解救马匹;而重新安索套时也需要“鱼刀”另外一头锥子的帮助。类似物件我们随队专家带了不少,地方“非遗”工作者们默默地做事,得不到很多重视和支持,让我们真诚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