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楠
南宋诗人叶绍翁曾经说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确,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一切美好而有生机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有生机的事物如此,活力四射的教学同样如此。
一、本色教学的探究背景
纵观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当我们蓦然回首,会发现,在这乱花迷醉的背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承受着不能说的切肤之痛,学校里,课表里最多的课时就是语文。可咄咄怪事却出现:文章不会读,作文不会写。我们的学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这些正是语文课中的“红杏”,是势必能够让我们的语文回归本色的关键。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如何在苏教版《三亚落日》一文中实施本色教学的。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章行文优美,想象丰富,文质兼美,读上去朗朗上口,语言清新活泼,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的景象,让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绵延不绝的画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展开教学呢?
以生为本 先学后教
以生为本 “本色语文”是立足学生的语文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的生命状态,让儿童喜欢语文、拥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要服从儿童语文基础性、现实性的需求,要关注语文课堂上儿童的心态、感受、话语、情趣和思维。 由此看来,深度地解读文本固然重要,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这是硬道理。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内容丰富多彩:古代诗词、家名篇,神话故事、有童话寓言。这些文章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学时我们应探究如能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与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产生心灵的共鸣。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视学生需求,以生为本,贴近学生,解决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为他们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
先学后教
刚刚上课听写一段话,这段话我去掉了原文中一些生动精彩的词语,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动动脑、写写字,同时与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读读比比,比比读读,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悟。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在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的引导。
二、以本为本 以本定教
以本为本
即指以教材为本。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教师自己要尊重、看透、钻深、用足文本;要让学生以“初次的眼光”阅读、观赏、感受、思考,潜心地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为此,教师要了解教材,把握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真正让教材成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奠基石。
学生学习的文章大多都是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这其实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有效范本。?语文教学离不开言语知识与言语技能,抛离这个“本”,语文学科的特性就淡化了,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增进学生的言语知识与言语技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故而在教学中,要对文本中精妙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的方式感悟文奉语言的精妙。
以本定教
《三亚落日》一文中有许多的优美语句,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尤其是作者把三亚落日形象地比作快乐的孩童、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轻快敏捷的跳水员。生动的画面让三亚落日如一颗闪亮的珍珠在课堂内熠熠生辉,学生俨然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了一个欣赏者,当美丽的景色得到别人欣赏的时候,它才真正是美丽动人的。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第四自然段的解读,所以这更需要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掌握知识的全过程。为了让教学更具的层次性,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太阳滑落的过程,之后,给予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选择欣赏的画面仔细品读,品读时候关注能表现各个画面特点的词。接着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熟读成诵。
三、品读语言 返璞归真
品读语言
这篇美文能够教给学生的内容太多了,从遣词造句到排篇布局,如果条分缕析的教学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所以,这样的文章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读悟悟、品品背背,从而进行语言的积累。
在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亚落日的过程以及落日的每一过程中不同的情景。在这中间,作者在用词上匠心独运,用词语来准确表达自己欣赏落日时的震撼。但一一品读,以讲带读、带悟,显然不能进行语言的积累。为此,我简化教学模式,课堂上将“权力”下方,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发表学习感受,自由控制学习深度。
我们提倡和实践“本色语文”,根本出发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立足语文之本,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所以,再多的“乱花”,我们不能迷了眼,我们要认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这一瓢就是为了学生, 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能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