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重拾设计的徒手草图

2015-12-25 19:27邱玲玲
雪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机器人

邱玲玲

【摘要】在现代信息进步的年代,电脑技术给现代设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电脑不是一切,他不能代替人的大脑,代替在思维过程中的创造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设计的徒手草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脑与手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莫做“机器人”;设计徒手草图

信息技术的革命及其及成就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也得到普遍的应用。无疑电脑技术给传统的设计及其设计教学方式带来了一股清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莫做“机器人”

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首先,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隔膜得以消失,也使传统的设计程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使设计作品能在技术、结构、工艺、材料、经济等多方面不受约束,最终可以谋求最佳的和最完美的实现途径,达到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的高度整合。其次,电脑技术亦使传统的设计观念受到冲击。延续了上千年的手绘设计及模型制作方式逐渐终结,艺术家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逐渐被电脑的综合功能所代替。、

不可否认,电脑技术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劳动强度,提高设计精度和速度,而且其虚拟真实的技术使表现效果显得直观和生动,对设计标准化和产业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电脑技术也带来许多“异化”现象,反映在具体的设计中即为重“表现”轻“设计”,或者可以说是重“技术”轻“艺术”。比如现在很多的设计方案招标变成了电脑效果图竞赛,只在乎电脑所处理出来的画面效果,而不重视其设计本身的艺术氛围。同样,学生在设计时用于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构思的时间。电脑技术其本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束缚了设计思考过程中“幻想”的翅膀。电脑技术及其软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也影响着设计的构思,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转眼即逝的设计灵感,让使用者不得不放弃方案初始阶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向电脑“投降”,逐渐地让电脑取得了“霸权”,设计的主动创造行为被约束,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机器的人”,沦为技术的奴隶,使设计艺术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

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要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和修养的降低,这正是现代设计教学中最为担忧之处。

二、重拾设计徒手草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设计徒手草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某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向是模糊的、随机的、不确定的。通过这样模糊设计的过程,把各种对图形设计过程的思考和思维意向记录下来,最终不断协调,来达到设计方案的确定。正如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合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而作为电脑来说,在屏幕上显示那些明确并肯定的点、线、面和形体,就扼杀了方案构思设计阶段设计思维的展现,其表达方式是无法替代徒手草图阶段创造性思维活动的。

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这个思维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解析问题,进而对解决问题的答案进行评价。目前的设计教学中这一设计前提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说到底就是学生缺乏想象构思和创造能力,而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更是少之又少。

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是对事物具体形象化的思考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在乎画面的效果,而在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从中寻求最可行的最佳方案。可见它是培養学生对设计方案的思考,对设计方案的分析以及对设计方案评价等一系列的能力。

三、结语

高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的变革也毋庸置疑。但电脑不是一切,它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设计的好帮手。在设计教学中,加强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通过这种脑与手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加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设计修养,才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新构思和新创意。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设计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8.

[2]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

猜你喜欢
机器人
“坏”机器人“大叛乱”
机器人
超酷机器人
疯狂机器人
机器人崛起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拥抱未来——聚焦机器人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